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
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任富强一、风险预控的概念•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就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运用系统的原理,在企业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指设计、建设、生产、改扩建等全过程),对生产企业各生产系统、各工作岗位中存在的与人、机、环、管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管控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消除、减少危险源,同时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使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状态,杜绝人员伤亡责任事故,使各类事故损失降低到人们的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闭环管理过程。风险预控体系简述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管理核心理念管理方法基本内涵•以预控为核心,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以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建立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基本特征实现人员作业零失误、设备零故障、系统零缺陷、管理零漏洞。•核心管理理念所有意外均可避免,所有危险均可控制管理方法•排查不安全因素,通过风险评估,制定合适的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把风险切实、有效、可行地降低至可以接受的程度。二、风险预控体系的组成风险辨识与管理预控保障机制综合要素管理生产系统控制不安全行为控制风险辨识与管理•主要规定了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流程和职责、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以及危险源监测、预警和消警等要求,其作用是将风险预控的思想和理念全面贯彻到体系运行的全过程。风险辨识与管理开展危险源辨识进行风险评估提炼风险管理对象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危险源监测危险预警风险控制不安全行为控制•主要规定了企业各岗位不安全行为的梳理、机理分析和管控纠正的要求,其作用是保障每个岗位能严格执行正确的安全程序和标准,防止人的失误而导致事故和伤害。员工准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员工岗位规范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员工培训教育员工行为监督员工安全档案等要素不安全行为控制生产系统控制•主要规定了工艺生产、设备检修等生产活动,特别是检修特殊作业及重大危险源的管控要求,其作用是将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以及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标准全面贯彻到生产中去,实现生产各环节的动态达标。化工开停车作业管理动火作业管理登高作业管理受限空间作业管理起重作业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管理生产系统控制综合要素管理•主要规定了生产系统以外辅助系统安全管理的要求。其作用是实现企业安全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培训管理应急与事故管理消防管理职业健康管理手工工具管理标志标示管理承包管理工余安全健康管理综合要素管理预控保障机制•主要规定了体系运行组织机构及其安全责任制、体系方针和目标、体系文件化,以及体系评价等要求,其作用是保障体系能推动起来和运行下去。预控保障机制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资金保障安全文化保障体系的检查、审核管理评审•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不但要求对人、机、环3类载体的危险实施安全检查活动,还要求定期对管理体系进行评价,遵照PDCA模式实现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和提升。PDCA循环管理1.P(计划PLAN)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2.D(实施DO)实施行动计划3.C(检查CHECK)评估结果4.A(处理ACT)如果对结果不满意就返回到计划阶段,或者如果结果满意就对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三、风险预控管理核心•风险预控管理最核心的部分是危险源的管理,风险预控体系落地与否的标志就是体系方方面面的要求能否作用于最基本的管理对象,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最基本的管理对象是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的危险源。风险管控体系基本管理对象人机环管一切体系要素以及根据体系要素编制的体系文件都是为危险源管控而服务的,危险源是否真正得到管控是衡量体系“落地”与否的标志,危险源管控的效果则是体系运行水平的直接反映。•这就要求我们推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时必须把危险源管理作为整个体系建设的最核心部分、作为落脚点,其他的资源(人、财、物)配备、制度围绕危险源管理展开。危险源辨识和管控措施是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工作量最大、时间最长、最易出问题的部分。•因此,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要明确全面辨识危险源包括岗位(工种)和系统性两类危险源,尤其岗位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要让员工积极的参与,主动辨识自己身边的危险,增强个体防范意识;系统性危险源是企业管理层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共同辨识的,是预防重大事故的关键。•第二,要花大力气,组织足够的人员制定好风险管理标准和控制措施,管理标准和控制措施制定的过程要充分吸收国家、行业相关法规、标准、企业内部管理规定的要求。管理标准和控制措施是企业对某一岗位员工全部安全管理要求的浓缩。•第三,要大力做好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让员工能够对本岗位危险源和相关要求熟记于心。让员工潜意识里有风险预控的意识。•第四,要进行现场作业过程风险预控。要通过各级安全监督检查、员工岗位自查等,按照危险源的控制要求,准确辨识出现场的危险源,并进行消除或控制。要让现场作业人员思想上充分理解、技能上持续提高、行为上自觉执行,做到作业现场操作规范、管理有效、运行有序,实现岗位本质安全。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考核公司层面各子(分)公司层面分厂、车间层面(一)公司层面•为推动企业本安体系建设和有效运行,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促进构建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企业要建立制定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分标准和基层单位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级及奖惩办法,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子系统、要素、和管理条款按照百分制,以不同的权重分别赋予分值,作定量考核标准,每年组织一次本安企业建设考核评级,根据结果授予基层单位“本安企业建设金牌”称号,并给予物质激励。•公司本安企业建设可分为本安企业建设一级单位、二级单位、三级单位三个级别。本安企业建设一级单位的条件•考核年度内,综合得分在90分(含)以上,且实现安全生产800天以上本安企业建设二级单位的条件•考核年度内,综合得分在80分(含)以上,且实现安全生产365天以上本安企业建设三级单位的条件•考核年度内,综合得分在70分(含)以上•每年公司对获得本安企业建设一级、二级、三级、荣誉的单位分别授予一级、二级、三级本安企业金牌(金牌一般可在公司年度安全工作会议上授予,由各子(分)公司组织挂设)。同时,除对获得本安企业建设一级、二级、三级荣誉的单位授予金牌外,基于考核评级结果和安全风险程度、管理难易程度,分别给予单位领导和集体奖励,(三级单位不奖不罚)。对于未达等级的单位罚款并通报批评;对于本年度所达等级较上一年度降低的单位实行罚款。奖励兑现到单位全体员工,罚款兑现到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二)各子(分)公司层面。执行季度考核兑现,对达到规划要求的进行奖励。•(三)分厂、车间层面。执行月度考核兑现,对考核得分达到90分以上的分厂、车间,每增加一分奖励当月安全结构工资的0.5%。且对单位领导个人也进行奖励。通过经济杠杆作用,充分激发和调动全员风险管理意识。五、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特点一、是建立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二、是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了实处。三、是实现了超前预防管理四、是突出了风险控制的重点和考核机制。五、是建立循环闭合的运行体系六、是简便实用,便于职工掌握。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相比,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其突出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一)建立了科学的安全管理流程•主要是通过全面辨识各生产系统、各作业环节、各工作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对辨识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危险程度,进一步明确各个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手段;通过落实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证管控标准和措施执行到位。这一流程通过体系内部建立起来的预控保障机制得以有效运行,从而保证了隐患排查治理的彻底性和有效性。•(二)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了实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调要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体系中的每个管控元素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在纵向上明确了公司、各子(分)公司、各厂、车间安全管理的责任关系,什么问题,由哪一级负责,由谁负责,非常清晰。•在横向上通过系统危险辨识,明确了各业务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把安全管理责任由安全管理部门一家延伸到所有业务部门,实现了部门业务保安;通过岗位危险源辨识,明确了职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实现了安全管理责任的全员化。•(三)实现了超前预防管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严密的保障措施,从而使企业安全管理由传统管理,转变为现代科学管理,同时建立信息网络系统,运用系统自动预警等功能,对各类危险源进行跟踪管控,真正实现关口前移和超前防范,开创风险预控、主动式管理的全新模式。管理方面的转变传统管理方法下达安全指标完成指标考核指标现代管理方法辨识和评估风险降低和控制风险预防和消除事故•(四)突出了风险控制的重点和考核机制•主要控制两类危险源:一类是以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为主体,开展系统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杜绝重特大事故;第二类是以分厂(车间)、班组和一线员工为主体,开展岗位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力争杜绝事故的发生。•同时对各厂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全公司内排序通报,并与全员安全结构工资挂钩,不同岗位的挂钩比例有所区别,领导挂钩比例要高。推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使重大隐患得到超前控制。•(五)建立循环闭合的运行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PDCA循环管理方法,建立了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直至管理目标的一整套自动循环、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循环闭合体系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管理目标•管理体系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循环,有力促进了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机制的形成,使安全质量标准和措施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执行、隐患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消除。员工不安全行为发生概率整体下降,“三违”现象减少,设备故障率下降。•(六)简便实用,便于职工掌握。从某一个厂辨识的危险源来看,多达几千条,似乎难以掌握,但具体到某个部门和岗位仅有几条或十几条。做成一张小卡片带在身上,就可以随时掌握岗位危险因素和作业规范,保证了每个员工更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按什么标准做,切实形成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格局。员工也可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风险因素和保障措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可贵之处在于“落实了一个思想,提供了一套方案,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就是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落到了实处,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了因规定不具体而“严不起来”、因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实现了岗位自主管理和风险超前防范。•这个体系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深化和发展,是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效方法,它是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是一套能够集中解决目前我国企业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是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已经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体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只要认真加以推广,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必将对改善企业安全状况、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七)培育出一支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为实现科学安全发展构筑了坚强的人才保障•一、着力构建人岗相宜、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二、建设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转变培训方式,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三、突出岗位培训和班组建设,重点提升生产一线员工的安全技能和综合素质。•四、为适应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管理人才。•(八)铸造出了一种特色的安全文化,为实现科学安全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谢谢!
本文标题:安全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4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