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战略管理】1960-中外城市规划发展研究
从中西文化谈中国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的战略纽约曼哈顿区驻中国代表、美国龙安集团总裁饶及人这个我的主要报告内容分六个部分,一个是中西文化的差异,一个是美国规划的特点,另外一个是中国城市的规划的特点,还有我个人建议中国在21世纪城市的规划的要点战略。还有宜居城市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有2004年城市发展一个战略。我们首先谈一下这个中西文化的差异。我在美国30几年了,中国文化是大部分。西方人说养而育女是义务,但是抚养父母不是责任。西方人说你如果你离不开他,就要帮助他。中国人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西方人说我们工作的时候要认真工作,人生苦短,一个人只活一次,要懂得及时行乐。西方人吃肉,中国人吃菜。中国人的说要“养儿防老”,中国人要“忠孝结合”,中国的父母为了下一代子女的幸福,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西方人爱用策略,中国人爱用“计”。西方人爱晒太阳,中国认为“一白遮百丑”。中国人喜欢谦虚,喜欢留一个迂回的空间。西方人喜欢显露,爱开放的一个大空间。中国人爱说“人有远虑,必有近忧”,所以中国人活的非常的痛苦。而且中国人的传统模式也非常的重。中西方的感激方式也不一样:中国人说哪一天我请你吃饭,所以中国的餐馆特别多,中国人的厨艺也特别好。西方人说哪天我请你喝一杯酒,所以老外的酒类特别多,北京他们的品种也特别多。同时外国人的啤酒也特别受欢迎。中外的使用空间也不同。中国人吃,但是非常不重视厨房的布局以及厕所的卫生。同时中国经过了100多年的战乱与穷困,所以随便一个空间大家可以一起使用,成为一个生活方式。因为中国才刚刚解决温饱,所以中国目前只有暴发户。欧美生活方式受到欧洲后代的影响,非常讲究卫生,讲究生活礼节,而且居住空间要大,要讲究人少空间多。所以他们基本上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使用。西方贵族在外餐摆放上要比中餐复杂多了。中外的旅客喜好也不一样:中国的旅客喜欢历史跟传说。所以中国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外国旅客喜欢原始与当地的风俗,所以他是白天看景,晚上卧坝。他们规划的每一个城市也不一样:中国人规划城市呢,它的规划大局是由上而下,由上来的领导意思由下面来进行布局。纽约市的规划是全美第一个规划,在1916年开始就有一个规划卡,1964年全部实施,1990年我在那里的时候已经修改过,现在又在做最后的修订。纽约的规划基本上是由社区到区,到市。他的过程是“由下而上”。美国城市规划的特点,主要是从人民的意愿出发。尽可能高的来公平分配公正物品和服务一个过程。是为改善将来的生活质量提供一个过程。规划的目的,在纽约我整理出来了四条:一个是提高全体居民的居住环境:第二就是城市秩序,有条例、有序的发展。一个城市里面不可能今天来了100多万个人口,后天又损失了30多万个人口,今天这个城市的规划没有一个人口的目标。第三个就是创造鲜明特色的城市形象。第四个很重要要保持稳定的城市用地价格与价值。这样城市的居民才能有持续的发展。纽约市的规划是由下而上。对任何大型的土地的买卖,填海土地,就是政府征收土地以及大型的住宅项目以及认可的填海的重大项目,就是标准的土地使用规划审核手续。他是市规划局并不对他进行审核,他是有没有一个很好的的环境保护报告或者是环境评估报告。但之后就送到社区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用60天的时间举行公证会,对这个项目进行审批提出的意见,60天以后必须送到区政府,区政府也可以举行一个他一个内部的咨询。或者如果它是跨区的话,就必须有一个跨区的听证会。然后30天之后就送到市政府的都市规划委员会。市政府的都市规划委员会有60天的时间对这个项目进行审批。他可以提出修订,他还可以对这个项目进行通过或者是拒绝撤销这个项目。如果它通过以后就送到市议会,市议会有10天的时间讨论这个项目,而且举行另外一个听证会,把这个项目立一个法律,然后把这个法律送到市长办公室,市长办公室有5天时间,可以签署这个法律或者是否决这个法律。如果要否决这个法律的话,那么市议会可以用10天的时间,让那些议员来进行投票,通过有2/3的投票来对市长的那个决定投票。所以他是基本上一个很详细的规划程序。另外纽约市也发明了重要一个的规划理论。我把它翻译成“性质规划框”。他认为规划是必须把一个城市的形象就是在做规划时候就必须设计出来的。今年5月份《新闻周刊》刚刚宣告目前是中国世纪的到来。我们中国有三大历史盛世,三个盛世影响到外邦的礼仪,外邦的往来,影响外邦其他国家的一种艺术。我们汉邦的盛世,公元25年—公元27年,东汉一共持续了196年。550年之后,唐朝出现“贞观盛世”,公元598年—公元649年,唐朝一共有290年。几乎1000年以后,才出现了“康乾盛世”1662年—1725年。清朝持续了268年。目前距离上一个盛世已经有2100年了,我们中国有机会在创造另一个中华盛世。中国过去20年来发生了很多变化。我在12年前来到北京的时候,还必须使用粮票;我们这些人不能用人民币,必须用外汇券;北京冬天有很多的大白菜;中国只有300亿的外汇储备……12年后中国不但进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而且进入了小康社会,人民币已经升值。外汇储备近7000亿美元,12年间增加了20多倍,全世界排名第二。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城市规划中,领导的意思干涉的太多了,是不是应该让老百姓参与,让大众有一个规划政策的制定参与。中国要全世界都承认他是市场经济,但什么是市场经济,社会在供求的关系上,老百姓是大多数人,而不是少部分的领导。城市规划应该多元化,应该有老百姓发言权,应该让他们参与规划。中国的建筑是从西方传播过来的。中国自古以来,4000多年只有“宫廷宫帐”而没有建筑师。但是中国是一个包容性的多元化的民族。由公元1341年所公布的工程做法来主张中国未来300年的建筑。中国建筑在300年来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了。中国人要在21世纪发展,要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定位,要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强国,这些必须靠中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中国虽然落后,但中国是一个有操作性没有中断的国家。所以我认为在规划与设计上,他必须吸取百家之长,发展自己一个形态。一个现代规划师在做任何项目的时候,首先要作一个地区的问题报告,还有一个地区的详细调研,非常精确的阐明这个地区做规划的必要性,要理解该地区随时发生变化的因素,并找到该地区的发展机遇,以及各种各样的因素。规划师也要努力区分各区的利益团体以及他们的利益所在,并与他们一起工作,以便提出为该地区未来发展采取的战略远见,要举行各种交流座谈与妥协。通过这个工作过程,就能够产生一个非常符合实际的规划。这个规划必须有法律加以确定。他必须具有将来发展的远景图,以及转化他成为成果的能力,并能为区内各个利益团体所接受。很幸运的城市规划有一些新的软件的出现。搜集信息更加的快捷有效。也就能够接受更大的挑战。在美国有四个规划的工具,可以借助进行参考。一个是地理信息系统;第二个就是受销售价格的影响。他有两个回归模式来做,GIS是一种系统,包括计算机的软件,人口数据帮助我们分析处理和地理的位置有关的各种信息,他把各种的信息里面通过他的人造卫星系统把这个地下水位、地下地形、河流、他的各方面的街道,公园开放的空间,都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统计,以作为市民的一个参考。我们中国现在目前来探讨,什么是适合中国的规划什么是主流的规划。什么是城市的规划?实际城市的规划就是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品质。但是城市的建设不能穿制服。我们如果用规划的手法达到和谐的社会,如果用规划的骨干达到节水、节电、节能。首先我们必须要提到规划有三大属性:第一要有法律的权威性,市场经济的经济性和人的尺度性,城市规划不需要走行政管理观,他就必须走一条科学的发展观。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像我们阴阳图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必须有一个平衡的计划,一个生活的层次。而且在新华设计里面,有一个“灵智成长”。他必须有六个因素,一个是必须有适用性,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社区。第二个就是行政尺度的开放与开发的空间,第三有当地的文化历史特色场所,第四有一个不同层次城市的居民合居并能有长期发展的友谊。第五个就是必须有一个方便交通,不是在这个地方住只能是开车,必须有我可以称坐出租车,可以坐公交,可以自己开车,可以骑自行车。第六个就是鼓励老百姓的参与规划。达到可持续性的发展,途径如下:第一有一个完善的土地条款。有一整套的农资规定,他可以土地开发条款,利用税收以及私人合资等等制度。为城市成长今天,保护明天,提供一个开放空间来刺激城市投资。然后城市规划必须有下面的特色。他有不同层次的住宅,有着完全不同的使用。有一个能够步行的街道系统,有一个良好的开放空间。有结合市政府的良好商业街点,有一个良好的周边绿地。人为了行政自由。目前中国人为了行政自由,买车驾车。公共绿地,车更多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不堪。这个人失去的自由也失去了环境,中国城市规划必须要避免这个问题。通过城市的规划必须要规避,所以在中国提出来要因地制宜、因山而起、因水而肥、辉映历史,辉映未来。另外我们现在北京在谈宜居城市。到底什么样才是宜居城市?国际上有一个明显的定义。宜居城市这个问题应该由谁决定的,是由当地的居民呢还是打算移居到这儿的居民。北京是宜居的城市,是应该由老北京人来讲呢还是由打算要移居到北京的老百姓来讲呢?这不是一个简单可以回答的问题。一般经济学认为应该由原住民的选择,而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应该是由市场的原则决定的。不过他的缺点是,大多数的老百姓都比较喜欢近郊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市中心的一个生活方式。不同的人他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老百姓知道他们的需求在哪里。他们刚刚到一个新城市,就是没有成功或者是刚刚成功的时候。他会到城市的市中心,靠近工作,靠近一些便宜的大市场。等他有了孩子以后他必须找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如果他有选择的话。要选择住在大一点的,要全部装修好的房子。而不是小的破旧房,人的居住是与学业、职业、财富上面有一个差异。“人以群居,物以类聚”宜居在一个城市上,一个人的品位会随着收入的改变而改变的。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我认为一个人一辈子至少要搬三次家。中国不应该有经济适用房,全部房子都要商品化,商品化要按照他的收入来区分。有高档住宅,宜居化的住宅,低层次的住宅,老年人住老年的住宅。一般老百姓对宜居的要求很简单。“蓝天的天空,碧绿的清水,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阳光、合适的温度跟湿度、方便的购物,良好的交通选择、完善的配套经营设施,有限的居民,比较少的污染,人口的密度比较小。”所以这里面在美国人来讲一个随意,到底房子是要单居还是双居,还是独立?房子的面积应该是多少?多大?房子将来租金应该是多少,我就是的季度投资应该是多少?它的融金率应该是多少?他的城市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一个大的工业系统应该是像纽约一样非常的荒,一个大的住房系统应该像洛杉矶一样;如果是大陆合作化就应该是目前这种最流行的模式。投资溶基率应该跟房子有很大的关系,投资融基率太大,所以这个城市中心区要跟主导区有一个模式,一个城市里面是越离城市中心它的房屋密度就是越低。另外我们在地方到底要盖多大的房子?多大的覆盖率。话说中国的房地产,就是有一个外国人看中国的房地产。中国的住宅在1990开始快速的发展。但是中国在1949年—1964年间,除了员工住宅区外,没有太多的房子。但人口却由10万增加到10亿。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有好几个原因:一个是从1990开始人口可以自由选择住房,越来越重视到老百姓工作的方便。到2003年7月起,根据70多个银行贷款按揭,中国房地产产业的生长包括在过去的几年来的非常快速的生长。包括今年1—10月份已增长了25%。目前中国开荒量是5亿平方米一年。是中国这么一个建筑的数据。2005年6月份,北京、上海、浙江、商品住房新开发的面积新开荒面积出现了负增长,首先北京的负成长率达到31.7%。另外来自各交易所的信息显示,行政设施是用来各地推广用地大量增加。成都推广数据超过220,所以国家出台有关调控的政策措施理解是什么?我不太明白。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面积由1998年的不到19平方米,提高到2004年的24平方米,城镇住宅成长率超过80%。中国GDP数量2001年是9.1,2004年是9.4,
本文标题:【战略管理】1960-中外城市规划发展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7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