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比较福禄贝尔与蒙台梭利
比较福禄贝尔与蒙台梭利内容摘要:福禄贝尔与蒙台梭利是幼教史上的两大泰斗。讲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有助于我们对其理论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本文讲从其学术背景、哲学基础、教学目标、侧重点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其相似点与不同之处,为幼教理论的发展,同时也对外国教育史起到丰富的作用。关键字:福禄贝尔蒙台梭利卢梭恩物敏感期正文幼教史作为教育史的只能更要部分,在其中的两位明星自然功不可没,他们就是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前者为幼教的产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者则是十九世纪幼教史上的绝对顶峰,把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由于其思想的许多相通之处却将其联系起来,同时他们的不同之处也更进一步彰显了其思想的光辉,所以讲两者进行一些比较是很有必要的。下面笔者将对其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一、学术背景福禄贝尔的幼时成长环境既不幸福,缺少关爱,于是他将大多数时间用在思考上,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另外理论的宗教色彩较为浓烈,他认为人、自然、、物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虽未几哦啊与,就是要大道三者的统一。他主张儿童应该在游戏中学会与外界交流,他非常注重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指出游戏是一种喜悦、自由、平静、能够和外界平和,同时有第三者能和你起共鸣和同享的活动。游戏是善的来源。幼童很专心的玩,玩到疲倦,在游戏中体会牺牲、帮助别人、协力合作,也能增进自己的幸福,培养稳定耐心,年轻时深受深受佩斯泰罗奇的影响,多次参观裴氏创立的学校,并最终成为其门徒。而医学背景出身的蒙台梭利职责非常强调幼儿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发展其能力,她强调感官教育。二、哲学基础福禄贝尔深受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尤其是费希特的“行动哲学”,谢林的自然哲学和克劳哲在神论的影响。福氏的宇宙观是万物中有一永久不灭的法则,此法则乃万物赖以生存,并支配及统一万物,此统一者就是神。万物从神而来,神是万物之源,她在万物中掌管万物,支配万物。蒙台梭利则是受生命哲学的影响,其核心思想是竞争,其“竞争论”是生命以其竞争优势得以存在,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竞争的过程。主张每周带孩子出。三、教学手段福禄贝尔非常强调游戏的重要性,他的课程包括游戏与歌谣、恩物、作业、运动游戏、自然研究。蒙台梭利教学内容包括感官教育,他认为在幼儿成长有自己的敏感期,感官是是心灵的窗户,为此,她还专门创办了“儿童之家”。训练其视听说触觉等。在读写算的联系中,他将儿童写字的练习先于阅读的联系,他认为文字书写的关键在于握笔,即肌肉的控制能力,因此,通过对触觉的训练就可以循序渐进地过度到书写练习我最喜欢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论卢梭教育思想对蒙台梭利的影响教具能使儿童避免犯使用不当的错误福禄贝尔搜卢梭的影响极其深远,并自己发明了恩物,他的教育思想多是对卢梭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福禄贝尔中关于统一的原则是指人与人周围的世界是统一的,他们都服从相同的规律,这个统一的规律在万事万物中都存在,他就是上帝的精神,什么是上帝的精神呢?福禄贝尔讲其归类为力和物质。一切尘世和自然的形状都由物质构成,力就是在这物质背后的本质东西。教育的实质在于使人能自由自觉地表现他的本质,即上帝的精神。‘顺应自然”原则的解读;他相信人性本善,虽然在其实状态是无意识的,但他有向善的信箱,善的一面会随着年龄的发展慢慢表现出来。那么儿童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不良现象的原因在于发展过程收到了不良的干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努力寻求其善良的本源,并加以培养、保护、正确的引导。这一点和卢梭的思想极其相似,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就管其发展,此处和蒙台梭利的思想也有相似之处,即要学会等待,静观的本性的散发。发展的原则;他强调发展不仅是分阶段的,各阶段也是连续的,有巨大联系的。只有每一个阶段都充分得到发展,才有可能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此外他认为自然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人的发展表现在开始状态多是片面的、个别的、不完全的,这也是教育的问题所在,人的成长必须符合对立与调和两项原则。教育就是要发现对立的东西,从矛盾入手,解决矛盾,进行调和,最终打到统一的教学成果。“创造的原则”;上帝创造的人,人也应该想上帝一样继续创造,人不仅应该从内部本质上进行创造,即产生一系列的物质东西(又称派生物),同时要从外部进行创造,即参加活动与训练,以表现上帝在他身上赋予的内部本质,所以他批判当时的很多教育出现了脱离生活的现象,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而不是通过概念来吸收和感受事物。大道内部与外部的协调统一,他认为人个体的发展和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相似之处,并按照人类发展史讲人的发展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婴儿期的发展应以感官为主,幼儿期是你教育的开始,游戏与说话是儿童在此一阶段的只要要素,母亲要用言语与行动来激发幼儿,父亲则要应到孩子掌握知识,学会思考,养成勤劳的习惯。少年期是学习的时期,游戏与家庭教育是生活的主要要素。开展多样的活动,如手工制作,唱歌讲故事等。幼儿园教育理论:1、幼儿园工作的意义和任务,是家庭教育的补充,此外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功能,为孩子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2、幼儿园教育的方法:基本原理是自我活动和自动性。非常重视通过儿童自身的参与,从直接经验中感受生活。他非常强调游戏的重要性,把游戏看成是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游戏是一种喜悦、自由、平静、能够和外界平和,同时有第三者能和你起共鸣和同享的活动。游戏是善的来源。幼童很专心的玩,玩到疲倦,在游戏中体会牺牲、帮助别人、协力合作,也能增进自己的幸福,培养稳定耐心。他还主张在团体的活动中来接受就爱哦与,以实现其社会化的过程。幼儿园课程:他的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游戏与歌谣2、恩物3、作业4、运动游戏5、自然研究论学校教育教育的三大里程碑《理想国》《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什么是里程碑?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教育思想?《理想国》就是一种哲学王的思想,四种美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唯心主义,关于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从音乐和讲故事开始。然后体育锻炼。然后送到乡下去接受教育。(怎么和毛主席的思想有点相似??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哲学家)觉得早期的教育非常重要,犹如染上颜色的羊毛,以后终身难以改变。柏拉图是“寓教育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四艺是指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想国的一个致命缺点是太强调一致性,缺少变通。关于“第二个理想国”---“法律篇”是前一个理想国的补充与修正,,此时他更注意到现实,法治代替乐哲学家的人治,哲学家被继承王位的王子所取代。强迫教育等。。对早期教育的规定更加明确化。关于“学习即回忆”------强调理性思维,追求事物本质。身体与灵魂是分开的,人在灵魂附体时已经将原有的知识忘记,在后来的感性接触中,再进一步回忆那些已经遗忘的东西,“认识就是回忆《爱弥儿》教育史上哥白尼似的革命。卢梭的天性哲学中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是性善论与感觉论(这一点对后来的福禄贝尔与蒙台梭利的影响极大,这客观上讲也是幼儿教育的关键环节)他认为人在原始、自然的状态下是向善的,知识社会将人的本性改变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就应该彻底废除暴君的专制制度。建立理想王国(这一点与柏拉图有相似之处)她的性善论与宗教的原罪论是针锋相对的,因此受到极大迫害。关于感觉论:认为感觉是认识的来源。(有唯心主义的倾向)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干挂进入人的头脑的,人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理解诶基础,人草能进入理性的世界,他非常强调学习者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时间,推理,学习而不是盲目听从他人的看法,。在《爱弥儿》中,他强调了自然教育,其核心是归于自然。只有远离尘世的教育才能保持人善良的天性(这一点不怎么赞同,因为人始终是要面对社会的,何必逃避,也不一定),所谓尊需自然天性,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居于主动地位,不要成人的压制,灌输、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这一点有点像蒙台梭利的有准备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这些教育措施的主要实施对象是城里的孩子,9(此时也反映了其反对封建专制的目的)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自然人”,“自然人”的特点是独立自主、能独立体现其价值。人人平等(与柏拉图的等级制度明显不同)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而不是终身固定在一个岗位上。致使其力,而不是想上流社会的某些寄生虫似的人物。身心协调发展,广泛适应社会环境,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是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期)自然教育发的原则:1、正确的儿童观。把儿童当儿童,而不是成人。2、给儿童充分的自由。成人不要在一旁干预,提倡“消极教育”,开头什么也不教,反而会创造奇迹(不大现实,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是不可能不受到外界的影响的,一位的逃避,没有用处,我主张应该勇敢的接受挑战),此额哎,他也注重因材施教。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婴儿期:有感觉,无思考能力。此时应以体质发展为主,适当受些苦,应增强适应能力。反对装载襁褓里,而是要让他四肢自由。儿童期的教育:反对理性灌输的教育方法,但可以进行一些道德观念的教育,因为此时儿童已具有一些道德观念。此外,他反对在这短时间读书,因为它们根本无法理解,反而有害。青少年期的教育:此时经历旺盛,但时间又极为短暂,所以非常宝贵。1此时儿童有了自己的观念,也能自己思考,所以应该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包括,(一)、文化知识的学习。(二)、劳动教育青春期的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爱情教育、性教育。另外补充了女子教育健康、灵巧。《民主主义与教育》关于杜威,哲学出身,但广泛涉及历史、政治、心理、教育、逻辑、生物、伦理等。著作等身。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让学校生活成为儿童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切合点。教育即社会: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变革而我行我素。学校生活不等于社会生活,而是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而要落到实处,就要对学校的课程进行改革。要使学校于是和会的联系加强。教育即生长:他反对消极对待儿童,不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外在的动机强迫儿童记住文字符号,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不顾儿童自己的感受。他严厉批判卢梭“教育即自然发展”天性的冲动和倾向不可能自身自长,应有一定的外部力量。卢梭太强调内部的作用,而忘记了外在条件。杜威理解的生长就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给儿童提供一个有利于生长的环境。让其充分、自由生长,是杜威一生不懈追求的教育梦。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的经验不再是通过感官而获得的一些散乱的感觉映像,恩啊认为理性不再是凌驾与感性之上,而是寓于经验之中,在经验中不断修正。此外还拓展了经验的外延,即经验不再是仅与经验有关的东西,认识的、情感的、理智的、意志的等理性、非理性的因素都包括在内,“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就不只是知识的学积累,而是构成人身心的各项因素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全面生长。最后,他还非常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但不单是机体单方面接受环境的还有集体对环境的主动改造(这一点比卢梭的被动接受观点先进的多了)教育目的:简言之就是“生长”。教育的目的存在与教育过程中,生长是为了进一步的生长,他并不认为儿童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是相对抗的,理想的社会是民主的,教育也应是民主的,个人的充分生长和发展既是民主主义的要求和体现,也是民主注意得以维持和发展的保证。杜威关于理想人的叙述;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2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3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一点是对前人的突破)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卢梭的主张有相似之处。教材与课程:他认为代表知识的言辞和符号对于儿童而言是纯感官的刺激,没有什么意义,学校的教材与儿童的生活脱离,仅仅变成供人记忆的东西。他还认为学校教程的另一大弊端是与讲本来统一的完整的世界知识肢解了。儿童对所学到的东西过于片面。最后,他还认为旧教材的一大毛病是社会精神缺乏,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专门提到教育的社会性,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关于“从做中学”:他要求从经验中学,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代替传统书本式的教材的统治地位。杜威并不排斥简介教育,因为仅凭个人的直接经验是十分有限的。他反对的是传统教育中的那种不顾儿童接受能力的直接灌输、生吞活剥式的间接获取经验的方式(这里反映了其
本文标题:比较福禄贝尔与蒙台梭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86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