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6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目录
2016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目录(一)先秦——秦汉序号参考题目1论中国上古神话的民族特色2论《诗经》性质的演变3论“比兴”4论《周诗》与周代礼乐文化5论孔子的诗学思想6论《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7论《庄子》文章中的语言观8论屈原与楚文化的关系9论《左传》的叙事艺术10论《左传》中的战争描写11论“春秋笔法”12论《史记》的叙事艺术特征13论《史记》中的“究天人之际”14论汉代经学对汉赋的影响(二)魏晋南北朝序号参考题目1论“建安风骨”2论曹操的诗歌艺术成就3论时代对正始诗歌的影响4论蔡琰及其五言《悲愤诗》5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6论嵇康诗7论太康诗风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8论玄言诗9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10论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11论游仙诗及其郭璞《游仙诗》12论谢灵运的山水诗13论谢灵运山水诗及其对中国诗歌的贡献14试论谢脁诗歌的艺术成就15论鲍照及其乐府诗16论“永明体”17论南朝“宫体诗”18论南朝乐府民歌19论北朝民歌20论建安赋作及其特色21论南朝骈赋22论南朝骈文及其发展23论北朝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特征24论志怪小说与《搜神记》25干宝与《搜神记》26刘义庆与《世说新语》27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28论《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29论《文赋》的创作构思观点(三)隋唐五代序号参考题目1论“上官体”2论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3论律诗的定型及其在唐诗发展中的意义4论《代悲白头翁》与刘希夷的七言歌行5论《春江花月夜》与张若虚对唐诗发展的贡献6论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7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8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9论王昌龄的七绝10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雅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11论高适、岑参边塞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不同12论高适边塞诗的艺术风格13论岑参边塞诗的艺术风格14论李白乐府歌行的特点及其对唐代歌行格式转变的贡献15论李白绝句16论李白诗歌的想像特色17论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18论杜甫的儒家思想19论杜甫诗歌的写实手法20论杜甫诗的沉郁顿挫21论杜诗集大成的内涵及其表现22论“大历十才子”的艺术风格23论顾况和李益诗风的不同24论白居易的讽谕诗、闲适诗和感伤诗及其不同25试论元稹诗和白居易诗的异同26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在诗歌上的创新27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28论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风格论刘禹锡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29论刘禹锡和柳宗元被贬后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同30论柳宗元山水游记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1论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和风格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32论李商隐无题诗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33论李商隐的无题诗论孟郊诗的苦吟风格特征论贾岛、姚合诗的苦吟与孟郊诗苦吟的异同34论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及其对文学革新运动的推动35论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及其创作36试论韩愈散文的成就37论柳宗元散文及其对文学散文的贡献38论唐传奇的艺术成就39论唐传奇的繁荣40论晚唐讽刺小品文的成就及艺术价值41论晚唐诗风42论杜牧咏史诗43论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44论许浑咏史怀古诗的诗意与情调45论“武功体”46论皮日休乐府诗及其《橡媪叹》的思想内容47论《二十四诗品》与“象外之象”48试论温庭筠和韦庄词在艺术手法和艺术特点上的异同49论李煜前后期词艺术风格的不同50论敦煌曲子词和早期文人词的不同论李煜代表作《浪淘沙》、《虞美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51论晚唐五代词的内容和表现形式52论温庭筠词的意境53论“温韦”的含义54论花间派词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55论南唐词与西蜀词的不同56论冯延巳的婉约词风及其意境(四)两宋序号参考题目1论宋初散文理论中的文道观2论梅尧臣的诗歌思想3苏舜钦、梅尧臣诗风的比较4论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及其理论5论苏轼的“因物赋形”说6论苏辙的史传散文创作7论苏洵的散文观8论王安石的散文理论9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史研究10宋人对杜甫的接受史研究11宋人对孟子的接受史研究12论宋代文人雅集的文学史意义13论宋人的意趣观14论“宋调”的形成15宋代的唐诗学研究16论朱熹《诗集传》的成就17论陆游的诗学思想18论宋词的革新19论苏轼词在词史上的贡献20二宴词之比较研究21李清照的词论及其词的创作22论柳永的词学成就23论张炎《词源》中的词学思想24论辛弃疾在词史上的贡献25论宋代诗话的发展26论严羽《仓浪诗话》的理论贡献27(五)辽金元28论元好问的诗歌思想29论关汉卿杂剧的美学特征30关汉卿杂剧的时代特征31论元杂剧中的神仙道化剧的思想倾向32论王实甫《西厢记》的语言风格33论元杂剧中历史剧34论元杂剧中爱情剧的叙事模式35论元杂剧中的舞台艺术36论元杂剧中的妇女形象37论高明的文学观念及其《琵琶记》的创作38元杂剧的梦境描写元杂剧的题目正名39元刊本杂剧中的脚色问题40《窦娥冤》的悲剧特征41论马致远散曲的特色42论关汉卿的历史剧43《西厢记》的传播论《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识44论元杂剧的包公形象45《琵琶记》的伦理道德观46关汉卿斗士、浪子、班头的形象与元代文人的处境47《西厢记》与《会真记》、《西厢记》诸宫调的异同(六)明——清序号参考题目1论王冕的人品和诗歌的风格特色2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三国志平话》与《三国演义》研究4《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5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6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7《三国演义》人物论(选择一人物进行论述)8《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9《三国演义》类型化问题10关羽形象的演化问题11论《三言》的市民文学特色12《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13《水浒传》主题辨析14《水浒传》招安问题的认识15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16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17《红楼梦》叙事艺术研究18《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9《红楼梦》中改名问题20《红楼梦》中的服饰研究21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22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23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4论李汝珍的《镜花缘》25《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26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27话本、拟话本与小说创作的文人化问题28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29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0《牡丹亭》的传播问题31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2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3《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34《桃花扇》的道具功能35洪昇的戏曲理论36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37戏曲的案头化研究38明初杂剧演出的宫廷化研究39谈丘逢甲的山水诗40龚自珍与明清“性灵派”比较41龚自珍的“落花诗”试探42论晚清的白话文运动43略论梁启超之“流质易变”44梁启超“新文体”的艺术特色45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人物吴继之46论《孽海花》中的赛金花形象47苏曼殊诗“情禅交织”的文化透视48论《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写49论才子佳人小说的价值取向50论李贽对明后期文学创作的影响51元代少数民族作家研究52论《聊斋志异》中的花妖狐魅形象53花妖狐魅与人物塑造54论元杂剧中的水浒杂剧55试析袁宏道山水游记的意境美56论《西游记》的游戏笔墨57《西游记》的主题到底是什么58论宋江(或其他人物)形象59林冲与杨志的异同60论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创作特征61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62论《红楼梦》的主题63论《红楼梦》玉石崇拜的文化心理64试就《红楼梦》中一个人物分析其性格特征65宝黛合一与尊林抑薛66论孙悟空的孝义67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68《牡丹亭》的人文主义精神探析69论李贽思想对晚清小说世俗化倾向的影响70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71论关羽艺术形象的悲剧色彩72论《娇红记》爱情描写的独特价值73论《牡丹亭》的反理学价值74论古代戏剧的大团圆结局75论通俗小说与文人小说的关系76曹雪芹与高鹗的审美异同外国文学序号参考题目1古希腊神话的人道精神与现世思想2从古希腊悲剧看命运观之变化3流浪汉小说与欧洲近代小说情节模式4唐.吉诃德的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5莎士比亚悲剧对人性复归的呼唤6古典主义文学中的忠君思想与爱国精神7《忏悔录》中的人性剖析与人格尊严8《浮士德》的批判思想与辩证法精神9《东方叙事诗》与“拜伦式”英雄10《巴黎圣母院》与“对照”美学原则11《悲惨世界》中的悲惨世界12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演变与“新人”形象的诞生13从《雾都孤儿》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二重性特征14《红与黑》中于连的反叛与妥协15《人间喜剧》:金钱时代人性异化的集中状绘16《包法利夫人》与“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原则17苔丝悲剧命运初探18安娜悲剧命运初探19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与托尔斯泰的“道德自我完善”20娜拉出走:欧洲女权运动的前奏文艺理论序号参考题目1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2论“文学是人学”3论文学语言的多义性4通俗文学之我见5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以鲁迅、契诃夫、莫泊桑小说为例6论文学与人性的关系7网络文学刍议8《诗》可以“兴、观、群、怨”析9论艺术美和现实丑的关系10“语不惊人死不休”——试论形式探求的积极意义11“逼真”与“如画”——试论艺术与生活的辨证关系12偏见与偏爱——试论文学批评的主观性与客观性13试论文学的不朽魅力14从《雷雨》看戏剧的结构原则15中国诗画艺术的共通性16论审美移情17审美欣赏中的再创造18论荒诞与美19试论“虚静”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20***诗歌的意境美21论文学作品结构的审美原则22论艺术灵感23试论“虚静”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24“比德”与“畅神”审美观之比较25论禅境的审美特征及其人文精神26“自我表现”与“摹仿现实”27“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试论文艺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28从《野草》看鲁迅的生命悲剧意识29审美欣赏中的再创造30创作构思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现当代文学(一)现代文学序号参考题目1论《伤逝》在现代情爱小说中的意义2鲁迅与现代散文文体的自觉3《女神》与中国现代新诗的确立4郁达夫现代抒情小说艺术论5“新月派”诗歌美学特征论6论冰心小说的文学情致7现代乡土小说派的文学价值综论8历史的逆向叩问------京派文学观新论9论京派的文学批评特征10湘西世界与沈从文的文学想象11论萧红小说的儿童化视角12论巴金小说风格的转变------以《家》与《寒夜》为中心13曹禺戏剧艺术论14论老舍小说中的市民世界15论茅盾小说艺术16论新感觉派小说中的都市书写17戴望舒与现代派诗18论何其芳的独语体散文19论四十年代历史剧的艺术倾向20艾青诗歌与自由体诗21“七月派”的艺术美学22九叶派诗歌戏剧化特征论23论穆旦诗歌的现代性24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25大俗与大雅之交融------张爱玲的文学世界26现代知识分子小说的经典------《围城》论27论雅俗流变中的张恨水小说28论孙犁小说的散文化倾向文学传播意义下的赵树理小说(二)当代文学序号参考题目1十七年文学中的农村写作2当代散文三大家比较论3论激情创作中的政治抒情诗4“朦胧诗”新论5论“京味小说”的文化学意义6汪曾祺的艺术世界7多元竞华的文化寻根——寻根文学论8梁晓声小说的知青论述9从《沉重的翅膀》到《无字》——论张洁美学风貌的嬗变10“朦胧诗”与新生代诗比较论11高行健与探索戏剧12武侠精神与民族大义——八九十年代“武侠热”文化语境论析13陕军东征——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陕西作家综论14论余秋雨散文艺术15《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论16驰骋在草原上的心灵歌者——张承志论17池莉与新写实小说18贾平凹眼中的艺术人生19余华的文学世界20先锋浪潮中的苏童21王小波艺术论析22二月河文化历史小说的民间立场与政治话语23论《白鹿原》的悲剧建构与史诗意识24论王安忆小说叙事策略25论铁凝小说创作思想风格的转变26王朔小说的文化消费特征论27海岩小说的创作与传播方式论析28论“80后写作”29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网络文学30当代女性写作的文学史价值31论当代都市习尚对当代文学的影响32当代作家的民间立场论33论当代文学与当代生活的关系34当代大众传媒与文学发展关系论(三)现当代文学综合序号参考题目1五四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曲折发展2中国现代小说文体观的
本文标题:2016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目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9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