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认知/行为理论2014级社会工作专业2015年10月几则案例思考1.诺尔斯夫人的广场恐惧症2.一个大学生的抑郁(焦虑)3.幼童与公园4.戈德曼一家在你的生命历程中,有没有至今都不能让你释怀的人或事件?如果有,为什么?人们之所以烦恼,并不是因为事物本身,而是因为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人们的烦恼是由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和看法、情感与行动带来的。------艾利斯(Ellis,2001)行为治疗本质上是一个学习过程。----Cooper&Lesser,2005主要内容第一节理论脉络第二节概念框架第三节实践框架第四节贡献与局限第一节理论脉络本章阐述的是两套相关理论,现在人们通常把它们作为一个。认知和行为思想来自两类心理学著作。行为治疗模型,从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发展而来,建立在行为科学基础上。认知治疗模型,从心理学的感知和信息加工理论发展而来。以上两种理论主要是心理学理论,并不寻求实现普遍性的社会目标,主要属于个人主义—改良主义。一、行为(behavioral)科学简介行为科学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霍桑实验,而真正发展却在20世纪50年代。梅奥及霍桑实验:八年霍桑实验得出人非“经济人”。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1924年-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霍桑实验四阶段一、照明实验(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车间照明变化对生产效率影响的实验二、福利实验(从1927年4月至1929年6月)工作时间和其他条件对生产效率影响的实验三、访谈实验了解员工工作态度的访谈实验四、群体实验影响员工积极性的群体实验人际关系学说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新思想。主要内容是:a.职工是“社会人”。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c.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二者相互依存,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人际关系学说的出现,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的不足。人际关系学说也为以后的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行为科学的研究,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人际关系学说(或人群关系学说)为主要内容,从20世纪30年代梅奥的霍桑实验开始,到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概念止。在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视为行为科学研究时期。二、认知(cognition)科学简介1.认知的含义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2.认知科学关于心智研究的理论和学说。认知科学是20世纪世界科学标志性的新兴研究门类,它作为探究人脑或心智工作机制的前沿性尖端学科,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一般认为认知科学的基本观点最初散见40年代到50年代中的一些各自分离的特殊学科之中,60年代以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根据奥尔登大学认知科学研究所所长席勒尔(E.Sheener)的意见,“认知科学”(CognitiveScience)一词于1973年由朗盖特∙系金斯开始使用,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逐渐流行。认知行为理论与社会工作的链接1.行为治疗(行为疗法)源于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改变环境的控制来改变人的行为表现。其理论基础包括俄罗斯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斯金纳等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等。2.行为治疗应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治疗各种行为问题被认为是对弗洛伊德的某种反动。行为技术训练被认为是传统精神分析的可行的替代选择。3.班杜拉(Bandura)提出了学习理论将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与观察学习结合在一起。(20世纪60年代)将认知视为行为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深刻地影响了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行为治疗作为一个重要力量进入社会工作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4.甘布里尔(Gambrill)辨识了不同的行为主义流派行为学聚焦于改变偶发事件和行为;激进行为主义将思想和感觉视为行为的缘由,可以改变思想和行为;认知行为治疗则是聚焦于改变伴随行为的想法和感觉的一套治疗程序;社会学习理论聚焦于我们如何通过观察社会环境中他人成功的行为来学习;新行为主义特别关注压力和焦虑的治疗。5.认知理论的观点思想、感觉和行动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思维决定情绪,情绪决定行动;(Cooper&Lesser,2005)更关注当前事件而非潜意识的冲突;目标在于改变案主的思维过程,使之更为“理性”。非理性思维和非理性信念是导致人们自我伤害行为和心理痛苦的重要因素。(Ellis,1962)贝克(Beck,1976)基于对抑郁的研究提出认知治疗,考察思维模式和焦虑之间的关联。6.梅钦鲍姆(Meichenbaum,1985)将社会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整合形成认知行为治疗。7.Berlin(1999)、(Werner,1982)将认知模式整合进社会工作实践。8.Greene(1999)认为社会工作中的认知理论包含以下内容:(1)人类认知的成长和发展存在于整个生命周期;(2)个人在任何既定领域的认知能力会因个人功能发挥的情境而变化;(3)认知既是个人对环境事件的接触,也是个人对这些事件的意义的建构;(4)个人的行为是为了回应对环境事件的认知意向;(选择性地注意和解释事件)(5)思维、感觉、行为及其结果都是因果相关的;(6)认识意向,包括对自己的思考,会影响社会功能和情感愉悦感,并且可以改变;(7)行为改变可受到认识改变的影响。第二节主要概念框架一、认知二、ABC人格理论三、反应性制约四、操作性制约五、社会学习理论一、认知1.含义:也被称为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包含各种心理现象和活动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创造。。。。2.认知的三个层面(Kuehlwein,1998)最表面的自动思维(automaticthoughts)更为深层次的条件性假设(conditionalassumption)最深层次图式或核心信念(schemasorcorebeliefs)自动思维自动思维是自发出现的,个体没有经过选择和努力;(最表浅的认知)在心理障碍中,自动思维往往是扭曲的、极端的或不正确的;贝克(Beck)的抑郁案例研究:—-认知治疗•案例情境:–你的教授在某一节课堂中,并未请你发言,使你感到不快。•在认知上你的思考告诉你自己:–教授认为我很笨,不能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思想。何况,他是对的,因为每个人都比我聪明,比我会说话。•一些可能的其他解释:–教授是想让所有人都加入讨论,但因为时间紧迫,需要赶进度,或者他已经了解了你的想法。贝克企图使当事人能察觉其思考模式中的扭曲部分。让对方看清自己的推论,在缺乏证据情况下做出草率结论(如说自己笨,无贡献价值),以及了解思考过程的扩大现象,即将事件的意义加以夸张(如教授认为你笨,没有请你发言。)这种扭曲是因为忽视情境中的其他重要信息、过度简单化、僵硬的思维,以及将单一失败的事件加以概括化所致。贝克认为,抑郁源于抑郁者的负面思维,其认知错误包括:(1)专断的推论;(2)选择性抽象;(3)过分概括化;(4)夸大或贬低;(5)个体化;(6)二分法思维。没有足够支持性证据,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聚焦于情境中的细节或从细节概念化整体。从孤立事件得出普遍结论夸大或贬低一事件的重要性,构成扭曲。将事情揽向自身,即便毫无相关。案主将自己的体验放置在两个相反类型中的其中之一的趋势。绝对化,中间没有灰色地带。图式1.含义图式(Schema)的概念是由泰勒及克洛克(Crocker)提出来的,它是指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或:是关于个体如何看待他们对世界、对人、对事件和环境的重要信念和假设。比如人们对60年代产生于美国嬉皮士(Preppie)的图式就是:他们是白人大学生、穿牛仔裤、流着各式各样的发型等等。2.图式的分类(1)个人图式(Personschemas)•指我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认知结构。比如对毛泽东就有一个个人图式,这个图式的内容包括:有勇气、自信、百折不挠等。(2)自我图式(Self-schema)•自我图式指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它与自我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你可能认为自己聪明,有同情心,以及乐于助人,这些都是你自我图式的内容。(3)团体图式•指我们对某个特殊团体的认知结构,有时候也叫团体刻板印象(Stereotype)。团体图式使得我们将某些特质归于一个特殊团体的成员所共有。(如南方女性。。。北方女性。。。)比如我们常常根据刻板印象认为山东人勤劳、诚实;认为美国人乐观、爱助人;西方人开放、东方人保守。。。(4)角色图式(Roleschema)指人们对特殊角色者(如教授)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比如人们常常认为教授知识渊博、满头银发等。(7、80年代战斗片中的好人坏人明显区分)(5)剧本(Script)指人们对事件或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尤其是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比如我们到餐厅就餐的事件就符合一个剧本,什么时候点菜,什么时候买单,就是一个剧本。如果这个剧本的顺序发生颠倒,你一到餐厅还没有点菜,服务员就要让你结账,你还会在这个地方吃饭吗?二、ABC人格理论(情绪ABC理论)•ABC人格理论是理情行为治疗法的理论与实务之核心。A(activatingevent)既存的事实、事件、或一个人的行为或态度。C(consequence)情绪与行为的结果、或一个人反应;此等反应可能适当或不适当。A(缘起事件)并不能导致C(情绪的结果)而是B(belief,个体关于A的信念);是B导致了情绪反应C。如果进行干预,则会产生D(质疑不合理的信念),进而产生新的信念,出现新的情感或结果(E)。例如:–如果一个人在离婚后感到沮丧,这不是离婚本身引起沮丧反应的,而是这个人对于失败、被拒绝或失去配偶所持的信念所引起的。–艾里斯认为被拒绝与失败的信念(在B点)才是导致沮丧(在C点)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离婚这一实际事件(在A点)。•因此,人要为制造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困扰负起责任。•理情行为治疗法的核心在于:教导人们如何改变直接导致其困扰情绪结果的非理性信念(或错误信念)。(Ellis,1979)三、反应性制约是最早出现的行为理论,也称为经典制约或刺激—反应理论(stimulus-responsetheory);S--R巴甫洛夫关于狗的经典实验:反应性制约关注的行为是对刺激的反应,条件作用就是这样一个行为习得的过程,即在行为与刺激之间建立不同牢固程度的联系的过程。行为改变或行为塑造就运用了这个原理。四、操作性制约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箱—动物实验强调后果或随之而来的行为,即强化;当前的行为后果决定未来的行为前导事件A—导致行为B;行为B的目的是处理事件A;行为B----结果C;行为造成的后果会以增强或惩罚的方式来强化或弱化此行为斯金纳箱——动物实验•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
本文标题:认知行为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95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