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滕州二中高一语文闫丽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PPT)师:“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你知道这几句话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吗?(学生纷纷说自己的理解)师:是的,是关于学习的诗句。青少年好学,像太阳初升,光芒四射;壮年好学,像中午的阳光,明媚而艳丽;老年好学,像燃着了蜡烛,也会放出一缕光明。类似的名句你还知道哪些?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课题《劝学》课型文言文新授课时2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点1、掌握“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2、学习“于、者、而、焉”4个文言常用虚词;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3、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能力点1、学习从三个角度对比论述中心的方法。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3、背诵全文教育点体会学习对于人修身立德的重要性,了解学习应持有的态度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其现实意义。重难点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和对比论证方法--庄子师:这写诗句都是劝勉鼓励人们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二、荀子简介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PPT显示,学生朗读,标记重点):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荀子》共32篇,内容异常丰富。他一生“序列着述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荀子》一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成为有标题的论文,他的文章,善于分析问题,论题鲜明,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有很强的逻辑性。笔力浑厚,音节整齐,语言质朴、精炼。三、解题。《劝学》的“劝”是“劝勉、鼓励”的意思。作者在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朗读或教师范读,正音字(PPT)中zhōng輮róu砺lì参cān省xíng有yòu知zhì暴pù生xìng跂qì臾yú螯áo2、学生齐读,识记。五、再读文本,质疑问难1、生自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注解初步理解文意。教师提示:用红笔标画出你不理解的重要的难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和手中的材料,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完成)2、小组成果展示:(展台展示)第一组:【通假字】①暴pù已是“曝”的古字②“輮”通“煣”,使……弯曲。③“有”通“又”。④“知”通“智”zhì,智慧。⑤“生”通“性”,资质,禀赋。第二组:【古今异义】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②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③用心一也(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江河)⑤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非蛇⑥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藏身;今义:“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第三组:【词类活用】①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④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第四组:【一词多义】①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②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向远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每月十五日)③而: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并列关系)吾尝跂而望矣(连词,修饰关系)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连词,转折关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连词,承接关系)锲而舍之(连词,表假设关系)④于:青取之于蓝(介词,从)而青于蓝(介词,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介词,向)第五组:【特殊句式】①.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用心一也。/用心躁也。②.省略句輮(之)以为轮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蟹(有)六跪而二螯③.倒装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3、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②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译:(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精神智慧”;“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焉,语气词,“了”。译: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精神和智慧得到提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译: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比喻为帮凶、走狗。“强”读qiáng,强健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地下的泉水。“用心”,“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学生结合工具书和老师的讲解,自译全文,试着背诵。第二课时六、重点品读,合作探究(一)问题探究:(PPT)1、《劝学》的主旨是什么?2、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的?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教师与学生对话:师:《劝学》的主旨是什么?生: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师:荀子说人要学习,而且要不停止。那么学习什么?荀子也给出了界定,那就是要学习儒家经典,做封建时代的圣贤。作者是如何来论述的呢?生范读第一节生:作者并没有直接来论述,而是通过青、冰、木来说理。师:由蓝到青,由水到冰,由木直到弯曲,金就砺则利,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条件可以改变,得到提高,由此作者得出什么结论?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师:人通过学习也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向发展,得到提高,成为一个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这正是学习的意义。(教师板书: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学习的意义)这是什么论证方法?生:设喻。师:连用五个比喻句,借助自然现象说明一个抽象的到底,这是设喻。(师板书:设喻)生齐读第一段。生背诵第一段。(理清背诵思路)教师检查,纠正易错字。如:已、輮、有、槁暴、砺、己、知。(二)研读第二段:师:第二段的论证和第一段有什么相似的之处?(学生默读)生:仍然是用设喻来说理。师:找出比喻句并翻译。学生展示,补充。生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译略)生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译略)生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译略)生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译略)师:连用四个比喻句又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译)师:借助外物,可以使自己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声音更强,走的更远。人的本性没什么不同,君子之所以称为君子,就在于能借助外物来弥补不足,取长补短,改变恶的性情,达到另一种境界。(教师板书:弥补不足,学习的作用。)学生自读第二段,背诵。师检查背诵。(抽查,强调抓住比喻句来梳理思路纠正易错字。如:臾、跂、致、生。)(三)研读第三段:师:人要想提高自己,弥补不足,应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看法生1:要认真学习生2: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精神生3: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生4:要不断的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生5:多读书,读经典著作,让自己更加有教养:生-----------师:大家说的都非常有道理,好的学习方法确实可以事半功倍,荀子在《劝学》里又给了我们哪些思考呢?生范读第三段教师提示:其他生标画出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生展示自己画出的语句(略)师:开头四个比喻句,(学生齐读)这四个句子强调的是什么?生:积累师:你有哪些积累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谈自己的做法。如:积累好的语段、名言警句等)师:不这样做会怎么样?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师:要做好积累,还应该怎么做?生:要坚持。师:作者是如何来论述的?生齐读:“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金石可镂。”师:这里仅仅是用了设喻来论证吗?生:还有正反对比。(师板书:对比)师:有了积累和坚持还不够,我们来看最后一组比喻:“蚓无爪牙之利------”这个句子如何理解?生翻译(略)师:注意把握这个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其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作者借助蚓和蟹来告诉我们学习还要专一。只有专一,才能做好事情。学生再读全文,背诵。小结:本文是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但读来却不枯燥乏味,正是因为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有一下几点特点:(PPT)(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
本文标题:《劝学》优秀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0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