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07年11月形势政策教育宣讲稿杨雪琴党的十七大已于10月15日—21日胜利召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总纲”,是一个“核心内容”。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十七大精神,这一句话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可以说,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各方面内容,都是围绕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总纲和核心内容而展开的。为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主要有哪些呢?应该怎样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呢?下面主要谈四个问题。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过程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或战略机遇期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和理论。它既不是哪个人一时心血来潮提出来的,也不是哪个人灵机一动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在党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连续29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已是不争的事实。比如,2006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排到世界第四名(第一名美国,132217亿美元;第二名日本,49114亿美元;第三名德国,28582亿美元;第四名中国,26972亿美元)。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052美元,只相当于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3995美元)的二十一分之一。再比如,现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远远没有改变,经济质量还比较差。不仅农业生产力在许多地方还主要依靠的是传统的手工工具,是用牛来耕地,而且,工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也比较低,绝大多数工人仍然是以体力劳动为主,工业生产力在相当一些地方主要是靠消耗自然资源,技术含量比较低,属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我们为这些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巨大,诸如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浪费严重,如2005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正式对外发布的世界各国(地区)环境品质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SI)显示,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列第133名。我国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曲格平也公开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黄、赌、毒”重新泛滥,2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一些格调低下、庸俗腐朽的娱乐方式比较流行,不少洗浴、按摩、高档宾馆甚至成了藏污纳垢的色情场所;违法犯罪现象增多,如:贾春旺在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时说,检察机关2006年立案侦查涉嫌职务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736人,其中厅局级202人、省部级6人(从十六大到今年8月,中央查处省部级领导干部腐败案件29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于市,如安徽大头娃娃事件等,便是明证。正如中央党校梁言顺博士提出的“低代价经济增长论”所认为的那样:一个不计成本和代价的经济模式肯定是个不完善的经济模式;一个不懂得计算成本和代价的经济理论肯定是个存在缺陷的理论;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不明细自己在发展中曾经或正在付出的代价,那就不是一个成熟的民族和国家。因此,现在明确地提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摒弃过去那种单方面追求GDP,不计成本和代价的片面发展观,具有巨大意义。过去29年我国发展速度与效益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不快不行,因为西方和周边国家发展很快,我们曾耽误发展时机;同时发展不好也不行,因为发展不好,会破坏可持续发展能力,葬送发展成果。今后20多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是否还能继续高速发展?西方学者有人明确对此表示怀疑,因为世界上经济连续增长时间最长的日本也只有22年。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保持继续高速发展。我国社会发展现在面临的这些问题和矛盾,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曾经遇到过。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上第三古老的湖泊,面积约674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174平方公里,是滋贺县1400万人的水源地,也是京都府、大阪府和兵库省水源的重要供给地。1930年,琵琶湖还清澈见底,能直接饮用。从1950年开始,随着战后经济快速增长,排放到湖体的污染物大量增加,水质不断恶化。1977年,琵琶湖发生大规模的赤潮,以后10年中,频繁出现藻类,直接影响到居民的饮水安全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些国家越来越认识到,社会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经济、政治、科技、社会生活和人的素质各方面综合、协调的发展过程。这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强调社会发展要以人为中心,强调经济发展要与社会发展相均衡,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同这种新的社会发展观相适应,不少发达国家开始实行一种新的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0年的《人文发展报告》,也提出了衡量社会发展的新标准。这种新标准,用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三项指标综合计算成生活质量指数,以此来衡量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3科学发展观也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在城市里也有两三千万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怎样才能让城市和农村中生活困难的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问题。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过程。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引人注目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把这样的发展观称为“科学发展观”;接下来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围绕科学发展观从各个方面进行阐述,也制定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战略措施、政策,比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家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系统全面地阐述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突出亮点。十七大报告是对过去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实践全面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的内容、要求、方法标志着一个新的高度。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主要从五个角度进行了阐述:(一)从我们党的历史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率先展开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探索。1957年,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卫和发展生产力。”尽管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比较严重的“左”的错误,但他在社会主义发展起点、发展动力、发展道路等方面,突破苏联传统的发展模式,初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观,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与时俱进的三个阶段。第一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阶段,从改革前夕到九十年代中期。主要的任务是在发展问题上拨乱反正,把党的工作着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它解决的是中国“要发展、要快速发展”等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第二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阶段,把发展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国家强大结合起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4件下,继续推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第三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阶段。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明确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明确强调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的这些重要发展,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到了更高的水平、更高的境界。这既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直接继承,又有全方位的重要发展。(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劳动者解放的科学,是关于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回答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四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发展;第二,发展什么;第三,怎样发展;第四,依靠谁来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当代中国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对这四个问题都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回答,初步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规律,确实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意义上来理解和掌握,不能将世界观和方法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关于这个内容,后面的有关部分还会比较详细地谈到。(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有成果的关系,既有一脉相承的方面,也有与时俱进的方面。比如,关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贯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同时,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了现实生活中人的价值、人的权益和人的发展,这适应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与时俱进的突出体现。再比如,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两个文明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三个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格局,这更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四)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进程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5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必须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这是历史经验的深刻启示,是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发展市场经济以来,在正确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思想认识和工作上的片面性,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个片面性,主要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识和贯彻的片面性。比如,不少地方讲“一切服务于经济建设,一切服从于经济建设”,把经济建设当成了根本和目的,对老百姓实际收入的提高注重不够,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注重不够,对公民民主权利的支持和维护注重不够,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不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新的弊端。从2006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7%,但投资增长24%,出口增长27%。这说明,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的,而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购买力和消费力的增长远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相当疲弱。近十几年来,我国全社会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不断下降,多数就业人者的工资没有与经济增长同步。这是一种不合理、不安全的宏观经济结构。如果压缩投资、出口受到限制,经济增长的速度势必要降下来。经济增长可以持久依靠的,应该主要是老百姓的购买力和消费力。这就是说,经济增长主要得靠国内居民和社会的消费来拉动。但是,我国现在的基尼
本文标题: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