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演变历程及其影响
48VIEWS&POINTSv探索与争鸣ChinamoneyFebruary2012摘要文章在介绍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调整的基本原则并回顾其在我国经历的三次调整及其原因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目前货币供应量统计指标的组成部分及其中需注意的问题,说明了目前尚未计入M2的货币相关成分。最后,文章分析了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可能的调整对我国宏观调控和金融市场发展等方面的影响。AbstractAfterintroducingthebasicprinciplesformoneysupplystatisticalscopeadjustmentandreviewingChina’sthreeadjustmentsandtheirreasons,thearticleanalyzesthecomponentsofcurrentmoneysupplystatisticalindicatorsandtherelatedissuesrequiringattention,andexplainstherelevantelementscurrentlynotincludedinM2.Finally,thearticleanalyzestheinfluencesofthepossibleadjustmentstomoneysupplystatisticalscopeonmacroeconomiccontrolandfinancialmarketdevelopmentinChina.Moneysupplyevolutionanditsimpacts作者简介杨凝,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市场二部AuthorYangNing,RMBMarketDepartment,ChinaForeignExchangeTradeSystem货币供应量即货币存量,指一国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额,一般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存款、流通中现金等负债。作为一项常用的货币政策调控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具有可测性强、可控性强、与最终目标相关性高等特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在世界各国央行中并不完全一致,且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及金融市场的改变而不断调整。自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已经历若干次调整。一、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调整的基本原则 为提高成员国货币金融统计对风险的敏感性,增强不同国家之间主要金融指标的可比性,199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制定并颁布《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以下简称《统计手册》),并分别于1997、2000年两次进行修改。《统计手册》为货币供应量统计提供了概念框架体系和基本方法,它给出了货币供应量统计的一般性原则:“货币在经济政策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中央银行在编制货币供应量时必须依据机构组织和市场特点,以满足政策制定和经济分析的需要。根据这一基本原则,各国在编制货币供应量时,主要考虑的应当是本国经济、金融特点,以实证分析为主要依据。” 200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修订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的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从我国金融市场实际出发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应坚持的六项原则,包括相关性增强原则、可测性原则和成本效益比较原则、连续性原则、流动性原则、价值储藏手段原则和与国际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演变历程及其影响杨凝492012.2中国货币市场接轨原则。二、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的演变过程 自1994年推出货币供应量统计指标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共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进行了三次调整,这些调整反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适用性,从而更好地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具体而言,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调整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新型金融资产的出现及其交易量的迅速增长,如与货币供应量统计相关的短期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回购、银行理财产品等;二是金融机构体系发生变化,如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住房公积金、担保公司、养老基金、期货公司等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规模的增长;三是部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发生变动,如银行卡项下的活期储蓄存款、预算外财政存款等;四是外资金融机构在境内市场的业务开展日趋活跃及货币跨境流动不断加大等。 (一)1994年货币供应量指标的推出 199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银发〔1994〕267号)(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推出货币供应量统计指标,并规定了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层次划分、机构范围、统计形式、公布方式等。根据《办法》给出的明确定义,货币供应量是指金融机构和政府之外,企业、居民、机关团体等经济主体的金融资产。 《办法》根据国际通用原则,以货币流动性差别为标准,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四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存款(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信用卡类存款(个人持有)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对于上述划分方式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M3系出于金融创新不断出现的现状考虑而设,至今尚未编制;二是90年代我国银行外币业务量较小,因此货币供应量统计仅限于本币,且至今未包括银行的各项外币存款;三是尽管《办法》规定,货币供应量统计所涉及的“特定存款机构”包括外资银行,但在当时的实际统计中并未将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包括在内。 (二)2001年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的第一次调整 自2001年7月份起,人民银行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M0和M1不发生变化。据统计,1999年末,证券公司存放银行同业款项(其中绝大部分是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为1643亿元,到2000年末上升为4162亿元,2001年4月末达到4669亿元。由于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主要来自于居民储蓄和企业存款,加上认购新股时,大量的居民活期储蓄和企业活期存款转为客户保证金,新股发行结束后,未中签资金又大量流回上述存款账户,造成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数据被低估,影响对货币供应量的监测,从而致使人民银行首次调整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 本次调整实质上反映了21世纪初我国股票市场迅速发展,居民参与股票市场投资日趋活跃,新股申购资金急剧增长的状况,以及在新的金融市场环境下,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强对资本市场管理的意愿。将证券市场保证金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指标,有利于货币当局综合、全面地反映货币供应情况及其在不同货币层次、市场、结构领域的分布,从而根据总量、分类指标等来更科学地制定、调整我国的货币政策。 (三)2002年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的第二次调整 自2002年3月份起,人民银行再次调整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按照当时我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原则,将在中国的外资银行、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外资财务公司及外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有关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分别计入到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本次调整的背景是,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世50VIEWS&POINTSv探索与争鸣ChinamoneyFebruary2012界贸易组织(WTO),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管理和业务许可进一步扩大。为加强和完善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银行业的稳健运行,扩大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国务院签署第340号令,重新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对外资银行准入的进一步放开,必将导致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规模的显著上升,在此背景下将其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是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结果,也确实有利于提高该统计指标的准确性。 (四)2003年央行关于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的研究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征求意见稿》,并提出调整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的四种备选方案:一是维持原结构不变,货币供应量统计层次扩大到M3,M3包括外币存款、保险公司存款和各种基金存款;二是对原结构进行微调,包括将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应解汇款和临时存款、汇出汇款、汇入汇款和银行本票计入M1,并单独监测外币存款;三是对原结构进行微调,货币供应量统计层次扩大到包括M3和外币存款,M3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同业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四是按当时金融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较全面的修订,包括将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计入M1,外币存款、委托存款等计入M2,增加M3等。 《征求意见稿》所提出的方案是自1994年以来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进行的最多元化的调整和设计;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现状、调整背景、调整原因以及统计方法的国际对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剖析,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但《征求意见稿》公布后,相关调整并未落实。 (五)2011年“M2+”概念的提出 央行新闻发言人就2011年8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中指出,鉴于目前M2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央行正在研究覆盖范围更广的货币统计M2+。据称,修订后的M2+将纳入其他金融性公司在存款性公司的存款、住房公积金存款、委托存款、实体经济部门持有的银行理财产品、外币存款、地方政府存款等。 市场推测,央行提出M2+概念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金融创新不断增多,公众资产结构日益多元化,特别是2011年以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等产品迅速发展,加快了储蓄存款分流,这些替代性的金融资产没有计入货币供应量,使得目前M2的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而反映M2统计低估的另一依据是,社会融资规模①居高不下而货币供应量增速不断滑落所体现出的金融体系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之间的缺口逐步扩大。 (六)2011年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的第三次调整 2011年10月,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进行了第三次正式调整,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于统计口径的变化,人民银行称,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工具创新,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都会进行修订和完善,本次调整的原因是考虑到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规模已较大,导致这两方面要素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大。 市场普遍认为,本次调整使得货币供应量统计指标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金融市场真实的流动性状况,也部分涵盖了此前提出的M2+统计指标。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等焦点指标目前仍未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 三、货币供应量当前统计口径的详细说明 经过三次统计口径调整,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仍划分为M0、M1和M2三个层次。 (一)流通中现金M0 M0主要包括流通中现金,即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发行减去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里的库存现金,需注意的是央行统计的流通中现金包含境外人民币流通量。随着“人民币走出去”战略不断推进,512012.2中国货币市场跨境人民币贸易及投资活动日趋活跃,M0中境外人民币流通量的占比将可能迅速提升。 (二)狭义货币供应量M1 M1又称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流通中现金(M0)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业存款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银行卡在支付安全性和便利性上的功能不断完善,个人将银行卡用于直接支付的金额越来越大,银行卡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已日益凸显出其接近于现金的流动性。2003年《征求意见稿》中曾提出将银行卡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计入M1,但后来未做相应调整,目前此项目仍直接计入M2。 (三)广义货币供应量M2 M2又称广义货币供应量,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货币供应量统计指标,包括狭义货币(M1)和准货币,准货币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其他存款包括信托存款、应解汇款及临时存款②、保证金③、财政预算外存款、租赁保证金、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90%)、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及住房公积金存款等。上述成分中,有几点需要说明: 一是信托存款,指信托机构按照委托人的要求,为特定目的吸收并代为管理的资金。自1994年推出货币供应量统计指
本文标题: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演变历程及其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43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