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会计制度设计第三次形考作业
会计制度设计第三次形考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第五章(知识点1、知识点2、知识点4共3次任务)和第六章(知识1任务1),已经完成4次任务第五章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系统设计知识点1:生产活动与成本核算任务1:现阶段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能对企业会计人员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成本核算规范,并且企业会计准则与成本核算完全无关,成本核算仅仅是依赖会计实践进行的,主要是会计职业判断在发挥着直接的约束作用,这就是说企业对生产成本核算系统拥有完全设计权。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试分析并说明理由。答:不认同此种说法。因为:(1)企业会计准则并不是与成本核算完全无关,成本核算也不仅仅是依赖会计实践进行的。产品生产意味着资产消耗,因此资产价值与成本费用间具有一定的等量关系,资产的账面价值决定着成本费用水平。(2)《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与第八条对产品成本核算的具体明细划分进行了规范,就形成了实践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及废品损失等成本项目。(3)企业对生产成本核算系统拥有较大的设计权但并不是完全设计权,因为只要设计到具体核算,还是要遵循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的,比如成本核算的总分类账户体系的设置。财政部2006年12月4日正式颁布新的《企业财务通则》,要求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金融企业除外)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企业财务通则》第五章是关于企业成本控制的,共十一条,主要围绕成本控制、费用管理、研发费用管理、社会责任的承担、业务费用的支付、薪酬办法、职工劳动报酬、职工福利、缴纳政府非税收入的义务与权利、企业与个人的支出界限等方面做出规定。比如第三十九条规定,“企业依法实施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地址灾害防治、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等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2007年3月16日颁布于2008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11月28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实施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与新企业所得税法同步实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章应纳税所得额的第17条关于收入、支出、资产计价、成本的规定。比如条例第34条取消了对计税工资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第21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知识点2:产品成品核算基础设计任务1:《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五条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第六条“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对于通过加工而取得的产成品存货而言,这里的“存货的采购成本”是指什么?是成本核算的一项基础工作吗?答:首先: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其中,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存货的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税费、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相应的教育费附加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是指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销售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是成本核算的一项基础工作。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有:1.定额的制定和修订。产品的消耗定额是编制成本计划、分析和考核成本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核和控制耗费的标准。企业应当制定和修订先进而又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时等项消耗定额,并据以审核各项耗费是否合理,是否节约,借以控制耗费,降低成本。2.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为了进行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还必须对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和结存进行计量,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3.原始记录。为了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对于生产过程中工时和动力的耗费,在产品和半成品的内部转移,以及产品质量的检验结果等,均应做出真实、完整的记录。4.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在计划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中,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便于分析和考核内部各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还应对材料、半成品和厂内各车间相互提供的劳务(如运输、修理等)制定厂内计划价格,作为内部结算和考虑的依据。厂内计划价格应该尽可能接近实际并相对稳定,年度内一般不作变更。知识点4:作业成本核算制度设计任务1:某企业生产A、B和C三种电子产品。产品A生产工艺最简单,年销售12000件;产品B生产工艺相对复杂,年销售24000件;产品C最复杂,年销售4800件。公司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部件均外购。要求:试分析:①作业成本核算与传统成本核算的主要区别;②两种成本核算方法产生差异的原因。答: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制造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大大提高,传统成本核算出现弊端,出现了作业成本法,又称ABC法。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1.企业环境的变化。个性化服务要求企业放弃大批量生产,改为采用能对顾客多样化、日新月异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柔性生产系统(FMS),以保证能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不同的新产品,及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许多人工己被机器取代,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而且制造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彻底发生了改变。无论从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看,还是从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看,都要求成本核算把工作重点放在制造费用上。2.传统成本核算出现弊端。传统的成本核算,以直接人工为主,产品成本中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其余的都归入制造费用,然后,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按各产品所用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工作小时的比例进行分配,形成各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成本。在传统成本计算中,通常暗含一个假定:产量成倍增加,投入的所有资源也随其成倍增加。这种缺陷在直接人工成本占主要地位或制造费用所占比例不高的情况下不会很突出,但在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很高的情况下,传统成本核算的弊端就会日益突出。随着经营复杂性的增加,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也随之增加,要求更为精确地定量资源消耗,产品组合、定价和其他决策也都需要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会计系统,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占有越来越大比重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以及忽略批量不同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等等,将会过高地估计高产量、低复杂度产品的成本,过低地估计低产量、高复杂度产品的成本,必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从而引起经营决策失误、产品成本失控。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已不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要求。3.解决传统成本核算弊端的基本途径是:(1)缩小制造费用的分配范围——由全厂或全车间改为由若干个“作业”或“作业成本池”分别进行分配。(2)增加分配标准——由单标准(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工作小时)分配改为多标准分配,即按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多种“作业动因”进行分配。这种方法正是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称之为作业成本核算。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包括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产生,成本与费用是通过作业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成本计算程序,就是把各资源库成本分配给各作业,再将各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确认和计量各种资源耗费。资源可以简单地区分为货币资源、材料资源、、动力资源等几类。有关各类资源耗费的信息可从企业的总分类账得到。作业成本计算法并不改变企业所耗资源的总额,作业成本计算法改变的只是资源总额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额以及资源总额在存货和销售成本之间的分配额。2.把资源分配到作业,开列作业成本单,归集成本池成本。这一步要做的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1)确认作业所包含的资源种类,也就是确认一作业所包含的成本要素(项目)(2)确立各类资源的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各受益对象(作业),据此计算出作业中该成本要素的成本额。开列作业成本单,汇总各成本要素,得出作业成本池的总成本额。3.选择作业动因,把作业成本池的总成本分配到产品,并开列产品成本单。这一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认各作业的作业动因,并统计作业动因的总数,据此分别计算各作业的单位作业动因的制造费用分配率。(2)统计各产品所耗作业量(或作业动因数)。计算产品承担的制造费用,开列产品成本单。三、作业成本核算与传统成本核算的比较作业成本核算与传统成本核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其区别主要体现在。(1)成本核算对象不同。传统产品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作业成本的核算对象是作业。(2)成本计算程序不同。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所有成本都分配到产品中去,成本计算程序如图1所示:图1传统成本核算程序与传统成本制度相比,作业成本制度要求首先要确认费用单位从事了什么作业,计算每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以这种产品对作业的需求为基础,将成本追踪产品。作业成本采用的分配基础是作业的数量化,是成本动因。作业成本计算程序如图2所示:图2作业成本核算程序(3)成本核算范围不同。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成本的核算范围是产品成本;在作业成本制度下,成本核算范围有所拓宽,建立了三维成本模式第一维是产品成本第二维是作业成本第三维是动因成本。作业成本产出的这三维成本信息,不仅消除了传统成本核算制度扭曲的成本信息缺陷,而且信息本身能够使企业管理当局改变作业和经营过程。(4)费用分配标准不同。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是用数量动因将成本分配到产品里,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是工时或机器台时。在作业成本核算制度下,作业成本法是根据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首先要确认费用单位从事了什么作业,计算每种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然后,以产品对这种作的需求为基础,经过原材料、燃料和成品的过程,将成本追踪到产品,因而作业成本采用的分配基础是作业的数量化,是成本动因。2.作业成本核算与传统成本核算的联系。(1)作业成本是责任成本与传统成本核算的结合点。责任成本按内部单位界定费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传统成本核算是按工艺过程进行归属,处于一种动态。两项内容性质不同,很难结合,我国会计理论界进行了多年探讨,未能奏效。在作业成本制度下,作业成本的实质是一种责任成本,更严谨一点说,它是一种动态的责任成本,其原因是它与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形式紧密结合。(2)二者的最终目的是计算最终产出成本。在传统成本核算制度下,成本计算的目第六章负债业务的会计制度设计知识点1:短期借款任务1:实例分析:审计人员2014年1月份检查某企业“短期借款”明细账时发现有余额400000元,是2013年8月1日从某股份制银行借入的期限为10个月的临时借款,月利率为0.75%,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该企业除此笔借款外并无其他短期借款。检查该企业“预提费用—预提借款利息”明细账时发现从2013年8月份到12月份预提短期借款利息的会计分录均为:借:财务费用6000贷:预提费用—预提借款利息6000截止2013年12月31日已经预提借款利息费用30000元。会计人员解释说2013年把10个月的利息费用都计提完了,2014年就不需要再计提此笔短期借款利息了。试分析:这样做是否符合要求?对企业损益有怎样的影响?答:这种情况不符合要求,因为按照权责发生制,什么时候发生的费用要计提到当期,一年计提了要到其
本文标题:会计制度设计第三次形考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4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