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我国海外投资问题与风险管理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安全研究新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中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战略研究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投资大国转变研究海外投资环境研究中国海外投资环境与投资保护一、投资环境及其评估(一)投资环境的概念所谓投资环境(investmentclimate)指足以影响国际资本能否有效运行,能否发挥资本的基本职能,资本能否增殖的一切外部条件和因素,投资环境是一个包括各种条件和因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综合环境,是包括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制的、文化教育的、科学技术的、乃至民族意识、人民心理、历史传统等各种条件和因素在内的一个综合体系。参见姚梅镇、张勇:《海外投资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11页。简而言之,即指能有效的影响国际资本的运行和效益的一切外部条件和因素。参见姚梅镇:《比较外资法》,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19页。笔者认为,中国海外投资环境从姚梅镇先生的相关定义来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投资环境;二是中国国内海外投资的相关政策和立法。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都直接影响中国海外投资的流向和效益。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在此仅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作一些探讨。中国海外投资的法制环境将在后面的相关内容中研究。一般意义而言,人们对投资环境有种种不同的分类,但大体可概分为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前者通称为“硬环境”,后者通称为“软环境”;或者又分为“有形环境”与“无形环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环境亦称“硬件”或“硬环境”主要包括下列各种因素:①自然资源发展经济需要大量利用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各种金属等矿物资源、土地、森林、水产、动植物资源;水力、河流等自然力资源。自然资源丰富与否,构成吸引海外投资的最大潜力。②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优良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吸引投资。地理条件包括气候、雨量、地质、自然风光、与海洋接近程度(内陆国与沿海国)等等。严寒、酷暑、高山、沙漠地区、干旱、洪水地区,不太适宜于人类生活活动的,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也较校③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吸引外资的重要物质条件,城市和工业设施、交通运输、港口、仓库、厂房设备、供水、供电设备,原辅材料供应,通讯信息设备,城市卫生、环境设备、文教设施、物流配送系统及其他社会服务设施(如宾馆、旅游饭店、商业网点等)。(2)社会环境包括或“软件”,其主要内容为:①政治环境主要如政治稳定、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政策措施,行政体制、行政效率,行政对经济干预的程度等等。②法制环境主要指法律秩序、法律规范、法律制度,特别是涉外法制的稳定性、连续性、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执法的独立性,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自觉遵守法制、严格执法的情况、以及人民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等。③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财政、货币、金融、信贷体制及其政策、外汇管理制度、货币稳定性、资金市场结构及金融交易体制、市场体制及市场规模与开放程度(如内、外销比例及其限制、与国际市场的关系)、国际收支情况、贸易体制与对外贸易情况、物资供应体制、生产要素组成情况、人均收入、利息制度及利润率的高低、税收制度及优惠制度、人民消费水平、生产费用、工资制度与工资水平、劳动组织与劳动雇佣、劳动保护体制、技术条件、经济管理体制与效率、企业组织形态及其经济体制、环境保护情况、人员素质与文化程度等等。随着国力的增强及企业实力的提升,我国政府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政府各个部门也出台具体的政策,引导和鼓励中国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在境外投资并购,逐步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热情很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企业仍然缺乏境外投资经验,特别是缺乏对投资国商业环境、法律环境的了解。选题的意义:本项目对如何利用好现在经济快速发展和金融危机恢复期的机会,在哪些国家或地区、哪些行业内进行投资,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来支持,关系到企业优势的发挥、影响到企业的国际生产布局、收益及成败,对指导我国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用“冷热评估法”对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的传统做法,选取我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额(FDI)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2、变量在研究和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时,国内外学者选取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投资主体即企业因素(投资动因、竞争优劣势、产业特点);东道国区位因素(经济规模、市场潜力、基础设施、生产成本、社会人文环境);政府因素(投资国政策、东道国政策、法律环境、经济制度)我国海外投资问题与风险管理2011年08月14日14:04新华网字号:T|T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快速上升。尤其自2005年以来,增长速度更是惊人。截至2010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590亿美元,为2000年的59倍,2005年的4.84倍。在过去10年里,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我国海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我国在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中,暴露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些国家对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设置了较多壁垒,使得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屡屡受挫。我国的持续发展、财富积累和对外经济扩张,令不少国家感到不安。例如,近年来中非贸易每年的增长率都是30%左右,我国在非洲对外贸易中排到第二位,这个势头之猛,让西方国家坐立不安。因此,美国近期在非洲大肆宣扬“中国的新殖民主义”,歪曲中非合作,挑拨中非关系。与“中国威胁论”相关的一些言论成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与经营的“紧箍咒”。二是一些国家频发稳定问题,给我国海外投资带来不小的损失。例如,利比亚的局势动荡可能会给我国在利比亚的投资造成巨大损失。三是我国不少企业在海外投资方面经验不足,不太重视维护企业的海外形象。企业的海外形象不仅仅是盈利状况,还有社会责任和商业信用。今年以来,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由于部分中国公司的会计违规等诚信问题而遭到境外资本的大肆打压,市值缩水严重。二、提高对海外投资风险的宏观管理能力现阶段我国海外投资风险管理主要涉及文化理念、贸易壁垒、企业竞争和其他风险的管理,应该针对不同风险的特点,确定不同的策略和实施方案。一是加强文化沟通。在我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面对的最大困难不在于资金、技术或资源整合能力,而在于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和众多的利益团体如何进行良好的沟通。但是,由于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意识形态、风俗习惯、语言等的不同,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必然面临文化冲突问题。我国要减小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风险,必须培养良好的国际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了解投资东道国的商务实践和习惯,学会按照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来办事。因此,在进行对外投资中,我们应该增强跨文化沟通的敏感性,识别文化差异,加强文化认同,使企业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二是消除投资壁垒。消除对外投资壁垒的一个有效办法是推进我国海外投资的分散化和市场化。这就需要在国内实施一系列必要的改革措施。例如,可以利用国际板的建设引入优秀的外国公司来中国上市,引导国内企业和居民在合适的时机用外汇实现不出门的境外投资,等等。三是减少国内企业在海外投资中的过度竞争。针对在同一国家同一项目上曾经有过多家国内企业相互竞争的情况,政府部门要及时加以协调,防止国内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上的无序或恶性竞争。四是重视解决企业在走出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例如,部分国家对我国劳工入境限制过多的问题,就需要政府层面的沟通协商。五是规范国有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行为。截至2010年底,我国企业投资设立的境外企业超1.5万家,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2588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1万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在现有的《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的框架下,明确了中央企业是其境外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主体,央企负责人必须对其海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行为和结果负责。与此同时,有必要制定一部《对外投资安全法》或《海外投资法》,对国有资产的海外投资进行规范,就投资程序、投资论证、投资责任的明晰和投资范围以及如何分散风险等做出相应规定。只有通过法规和制度的完善,才能有效规范投资项目决策和经营行为,从而规避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的风险。三、加强微观主体应对投资风险的能力除了要从宏观管理角度降低对外投资风险,还要从加强企业能力的角度,进一步减小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风险。一是加强企业自身能力建设。据国资委不完全统计,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有68家央企曝出114亿美元的海外业务巨额浮亏。面对如此大的投资风险,应该从两个方面加强我国企业的自身能力建设。首先,应加强对国内企业海外投资的系统培训。主要是国外的经济法律、产业政策、市场知识乃至社会风俗的学习,以便做好应对各种复杂问题的人才和知识准备;其次,有关部门应站在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层面,系统分析和应对海外投资的重大机遇与风险,从投资总量与类别、投资的地区结构和国别选择、时机把握方面给予指导和协助,为各类企业乃至居民的海外投资提供指导和规范,防止出现重大投资失误和财富流失。二是加大力量培育国内的专业咨询机构。我国要积极主动地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专业咨询机构。包括综合性投资银行、各类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海外投资担保机构等,以逐步提升我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影响力,有效减少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并逐步降低投资成本。三是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包括资源并购以及投资办厂等在内的对外投资都将体现出越来越多的金融投资特性,未来国际经济博弈的重点也将在货币、债券、股权买卖和大宗商品等资本市场和金融领域。这就要求我国要格外重视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为此,应加强我国银行、保险与证券业的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对各类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增强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力,并为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金融保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田惠敏)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与对策研究作者:■徐杰发表日期:2011/08/05查看次数:752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快速上升。尤其自2005年以来,增长速度更是惊人。截至2010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590亿美元,为2000年的59倍,2005年的4.84倍。在过去10年里,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不乏失败的案例。如何看待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和风险,进行系统性研究,对于新时期我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当前对外直接投资的四大特点近10年来,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发展迅猛,在国际上成为一支不可低估的投资大军。概而言之,我国近些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以下四方面特点:1.发展势头迅猛,但基础仍薄弱。联合国贸发会议《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全球的5.1%,其流量位列全球国家或地区排名的第五位,发展我国家或地区的首位。但需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发展仍很滞后。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全球的1.3%,位于世界第15位。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力不强,仍是世界上净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负值最大的国家。2.投资对象国不断增加,集中度也在提升。近些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对象国数目快速增多。2003年~2008年的短短五年间,投资覆盖国家和地区新增35个。尽管投资对象国数目增加,但投资的国别集中度也在提高。据统计,投资流量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合计在当年海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中所占比重,多年来在60%以下,2008年达到81%,2009年更是达到90%。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大洋洲、欧洲和非洲。3.投资目标产业集中于能源和矿产行业。根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2009年,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中,仅交易额超过1亿美元的就至少有34宗,超过5亿美元的有20宗,这些大宗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业。我国跨国并购高度集中于能源和矿产行业,主要是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战略所决定的。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化和逐步完成,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重点也会发生变化,逐步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4.国企尤其是央企成为投资的重要主体。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资委监管的136家中央企业中,共有
本文标题:我国海外投资问题与风险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