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上海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姓名:林康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统计学指导教师:郑方贤20070515上海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作者:林康奇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季丰.郭彩军.黄志兴论环渤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法律规制--以区域经济失衡原理与法律制度资源论为视角2006针对环渤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首先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失衡原理,进而提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模型,指出欲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是自然环境的保护;其次,提出环渤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制度设计理念-法律制度资源论,对其原理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以法律制度资源论为指导,具体设计环渤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2.学位论文彭开虎中国区域经济利益协调机制研究2007本文通过探索中国区域经济利益协调机制来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全文以“协调主体——协调客体——协调机制”为主线。区域经济利益是指在一定的地表空间环境中,各经济行为主题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经济需要的满足。区域是一个伸缩性很强的概念,因此,区域经济利益是由它界定的区域范围来确定的。本文的区域界定为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行政区域,即各省(市、区)。区域经济利益协调机制的构成包括外在构成和内在构成。外在构成包括:区域经济利益协调政策、区域经济利益协调组织、区域经济利益协调章程、区域经济利益协调项目、区域经济利益协调指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文化;内在构成包括:区域经济利益协调的信息交互机制、区域经济利益协调的利益补偿机制、区域经济利益协调的评价激励机制、区域经济利益协调的行为约束机制。区域经济协调机制有两种模式:以市场为重心的区域经济协调模式和以政府为重心的区域经济协调模式。美国的区域经济利益协调的政策特点及变迁集中反映了“市场重心”的协调模式,德国和日本的区域经济协调的模式同属于“政府重心”型。不同发达国家的协调模式各有利弊,这与不同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及传统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不应该盲目地追求某一个模式,也不应该对某一个模式的利弊作无限地放大。按照区域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要求,区域经济协调主体包括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市场主体;区域经济协调客体包括产业结构、生产要素流动、财政转移支付、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对于协调主体的协调路径,本文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文化为背景,以市场机制为纽带,将区域经济利益协调的协调主体、协调客体、协调机制的构成糅合成一个整体,得到中国区域经济利益协调机制的理论(框架)模型。文章接着以区域经济利益协调系数为目标,构建区域经济利益协调机制的数学模型。区域经济利益协调包括六个因素:政府、企业、社会中介组织、产品、产业、市场机制。为了便于定量分析,我们把6个指标具体化。政府指标用政府不干预市场的程度和政府参与区域经济组织的个数衡量:产品指标用减少商品市场上的地方保护;市场机制指标用知识产权保护、对生产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市场分配经济资源的比重衡量;社会中介组织指标用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情况衡量;产业指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衡量;企业指标用本地拥有跨区域企业的数量衡量。构建区域利益协调机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区域利益评判标准决定经济利益补偿、市场机制对区域利益的补偿分配、财政手段对区域利益的补偿分配。文章接着进行区域经济利益协调的制度构建。1、加强区域政策体系建设:建立区域经济利益协调综合机构、建立区域经济利益协调的市场中介组织、建立区域经济利益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2、构建区域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区域利益分享机制、实现产业利益分享的形式多种多样、建立区域经济发展的平台、建立区域一体化的共同市场。3、构建区域利益补偿机制:尽快建立规范、统一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4、创新政绩评价机制。5、在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基础上,构建区域经济文化,最终形成区域经济利益协调的文化支撑,这样能更好的巩固制度安排协调区域经济利益的成果,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文章以中部六省区域经济利益协调个案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协调中部区域经济利益协调的政策建议。3.期刊论文廖克玲.李洛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育与职业2007,(26)文章从我国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困境和可持续发展状态出发,提出了高职院校发展与区域经济互动是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发展趋势.4.学位论文代雪莲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2006本文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所采用的方法;第二章介绍了与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理论、原则、发展战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第三章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第四章介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及指标模型;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从重庆市经济发展的概况、重庆市各产业内部发展情况为基础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出了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5.会议论文郁青长三角区域经济与印染业的可持续发展2005本文对长三角产业与印染业发展态势与展望进行了简述,提出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十一五”目标及对印染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应通过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调整印染业的整体布局,使之更加集约化、合理化;应通过科技攻关,将印染业污染降到最低程度;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等。6.学位论文何玲辉面向逆向物流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2006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主要是由于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不当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不相协调所造成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至于过度消耗并能得到替代资源的补充。实施逆向物流可以有效地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逆向物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入手,指出了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剖析了逆向物流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关系;讨论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文章分析了企业实施逆向物流与否对企业的成本、产品价格、产量的影响;讨论了实施逆向物流能改善环境,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浙江永泰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废纸资源化处理工程。文章最后分析了浙江省逆向物流的现状,总结了浙江省逆向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浙江省逆向物流的对策措施。7.期刊论文王灵敏.曾金年.WANGLing-min.ZENGJin-nian浙江省滩涂围垦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洋学研究2006,24(z1)滩涂围垦是浙江省扩大土地资源的主要出路.通过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土地利用状况、建设用地与滩涂围垦关系等的论述与分析,指出了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建设用地的增长为基础;土地供求矛盾,需要以滩涂围垦来缓解;从而阐明了浙江省滩涂围垦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若干关系.并对浙江省滩涂资源的4个方面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浙江省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5项保障措施,以利于促进浙江省滩涂围垦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8.学位论文董龙云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2009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是区域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建设和发展,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会占用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排放一定的污染物,对资源供给的可持续性和生态质量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已经引起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世界性的大课题。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要把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包括要把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本文首先对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概念的具体含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对当前我国在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概述。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及区域交通物流的发展间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这已经被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所证明。区域经济与区域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正确地认识区域物流与区域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系统之间的相互规律,引导区域交通物流基础设施进行科学的建设和发展,才能实现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要求。本文对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机理和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两者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为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思路,对于区域经济和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协同、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区域之间存在竞争是一种客观必然。本文从竞争失效的角度入手,分析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政府竞争问题,在对区域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市场分割和过度竞争现象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进而基于相关博弈论理论和方法,指出了地方政府之间在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中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消除竞争负效应,提出了若干减少竞争负效用的若干可行措施。区域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结构以及完善程度,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对区域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将可以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以最小化汽车尾气排放和路网规划总的投资额为优化目标,通过新建路段对繁忙路段进行分流,考虑路网规划的占地规模限制和路段负荷度限制等情况,结合平衡配流模型,建立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公路交通网络优化设计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并设计了使用模拟退火算法和基于路径搜索的梯度投影算法的迭代求解算法,结合算例对优化模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上述方法可用来解决实际规模的路网结构优化设计问题,从而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环境下的公路交通网络或交通通道的设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而且该方法也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道路交通网络规划理论与方法。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问题,是联系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纽带。针对服务于区域经济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系统,根据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从发展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角度出发,建立了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后确定指标的权重,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不确定评价信息,设计了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对区域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科学评价。研究结论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评价指标的灰色不确定信息,计算得到的单一化综合评价值,不仅能用于描述评价对象的当前可持续发展水平,同时还具有横向比较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的评价对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因此该方法可从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角度,为决策者的相关决策行为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决策依据。9.会议论文梁文婷.李希昆.胡少波云南区域经济与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法律问题探讨2006旅游是一个经济性的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巨大。旅游的发展与资源保护是最大的利益一致者。云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业又是云南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目前无论从国家层面的法律还是从地方层面的地方法规都缺乏对旅游资源开发行为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出现了盲目开发不考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云南要实现区域经济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10.学位论文徐同道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2008在我国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和经济发展不和谐的问题。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没有科学规划、发展不协
本文标题:上海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6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