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我国风险投资区域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风险投资区域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姓名:嵇玲竹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刘春杰20070601我国风险投资区域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嵇玲竹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相似文献(4条)1.学位论文杨婧我国风险投资区域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009自1998年民建中央向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提交《民建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后,掀起了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一轮热潮,同时促进了中国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中国新的一轮创业高潮,催生了一大批依靠风险投资、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三代企业家,也培育了一批发展较快、实力较强的本土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投资家。2007年,我国风险投资总额比上年增加82.7%。具有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近百家中国上市企业,融资总额达340.53亿美元,风险投资事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存在显著的区域集聚现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地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2005年~2007年的风险投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我国风险投资区域集聚的影响因素,探索我国区域风险投资发展对这些因素的依赖程度,为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br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风险投资区域集聚的相关研究理论,基于影响风险投资发展的区域环境、科技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法律政策环境及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建立起影响各地风险投资区域集聚的理论模型,并提出12个可测试的假设。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数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金融环境良好地区,特别是金融资金充足地区;(2)我国风险投资集中在高科技产业发达地区;(3)我国风险投资集中在第三产业发达地区;(4)我国风险投资集中在高科技产业人数数量较多的地区;(5)我国风险投资地区并没有集中在生产总值(GDP)最大的地区;(6)我国风险投资与法律政策环境因素并没有显著关系。br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将影响风险投资区域发展的宏观支撑环境因素与产业集聚理论、空间经济学原理结合,并借鉴国外学者关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支撑环境以及风险投资区域集聚的模型,建立影响我国风险投资区域集聚的模型。并通过我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实证分析模型找出影响我国风险投资区域集聚的宏观环境影响因素。2.学位论文单雪雨创业风险投资集聚的驱动因素研究2010创业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的投融资方式,是一种以高技术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的权益性资本,在支持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乃至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业风险投资的发达程度。创新型国家的提出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创业风险投资在1998年成思危的“一号提案”后,发展较快。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实践证明,创业风险投资的区域分布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创业风险投资的这种区域集聚效应促进了区域性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新能力较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或地区都有比较活跃的创业风险投资活动。本文主要借助回归分析模型对创业风险投资集聚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目的是明确创业风险投资集聚的重点驱动因素,对创业风险投资集聚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以研究综述——集聚现状——驱动因素模型——实证作用机理——策略建议为主线进行研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创业风险投资的驱动因素较为完善,而中西部地区创业风险投资的驱动因素还不足,通过构建模型对我国创业风险投资集聚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创业风险投资弱集聚地区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提出相关策略建议。第1章是导论,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主要界定了创业风险投资概念,总结了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集聚研究现状;第2章介绍了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集聚现状及发展动态,总结了创业风险投资集聚的特征,对国内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创业风险投资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的集聚程度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分析了我国创业风险投资集聚发展的动态;第3章探讨了创业风险投资区域集聚的驱动因素及理论模型的构建,总结了创业风险投资集聚发展的驱动因素,提出了创业风险投资集聚发展的模型框架,对各个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简要分析,并构建创业风险投资集聚的驱动因素的理论模型;第4章主要针对创业风险投资集聚的驱动因素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把我国三大重点省市五大区域的创业风险投资进行了四次回归分析,最终得出创业风险投资集聚的重要驱动因素,总结了实证分析结果。第5章是促进我国创业风险投资集聚的驱动因素策略。分析了创业风险投资弱集聚地区的驱动因素现状,对弱集聚地区从政策、科技、和中介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创业风险投资集聚优化的策略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三点:一是构建了创业风险投资集聚的驱动因素指标体系,可划分为基础条件,核心因素,辅助因素;二是提出了创业风险投资集聚发展模型框架,框架图解说了驱动因素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中的作用机理;三是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创业风险投资集聚的驱动因素数量模型,并对我国创业风险投资集聚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生态学共生理论的创业风险投资集群机理研究”(批准号:09JA790161)的子课题研究成果。关键词:创业风险投资,区域集聚,回归分析,驱动因素,集聚策略3.学位论文刘忠广郑州高新区超硬材料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004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大家熟知的成功高新区如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工业园区、印度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也都具有产业集群的特性,并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而郑州高新区200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占郑州市总量的3.8﹪,经济带动作用非常微弱.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有竞争力产品的厂商及有关机构有向特定区域集聚的趋势,并在世界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群落,这些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郑州高新区的产业集群状况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该论文选择郑州高新区初具特色的超硬材料①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基本上集中在那些具有明显集群效应的产业上,对一个未形成亮点的产业集群如何进行研究,从何入手,还没有一个十分成形的分析框架.该文尝试建立了这个分析框架,提出研究产业集群可从其结构分析入手,从结构上看,产业集群包括核心系统、调控系统、支持系统三部分.结合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性、联系复杂性、本地根植性的基本特征对产业集群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其所处的发展阶段.这样的一个分析框架,特别是其中产业集群的结构分析,是该论文重要的创新之处,在作者检索到的文献中,未有类似的研究.该论文以此分析框架,对郑州高新区超硬材料产业集群的核心系统、调控系统、支持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从核心系统上看,存在产业链联系脆弱、竞争激烈而合作很少、企业根植性不强等问题;从调控系统上看,引导集群发展的政策不突出制约了集群的发展;从支持系统上看,存在着中介建设不完善、风险投资支持不力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论文尝试给出以下对策建议:在调控系统方面,政府部门要提高对产业集群的认识;大力引进超硬材料相关企业;积极营造区域创新创业环境等.在核心系统方面,企业要在竞争基础上,加强彼此间的合作;要加强超硬材料制品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要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的合作机制等.在支持系统方面,要多渠道进行资金支持;加强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等.4.学位论文刘志迎基于效率理论的高技术产业增长研究2006高技术产业化及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新经济增长理论、投资理论等相关经济学领域最近20多年来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国家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关注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分别就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风险投资问题、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问题、高技术产业园区建立与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高技术企业发展问题等方面课题作了较多的研究,也有少数学者对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绩效作过分析,但是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定性的角度研究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并且集中在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多于对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的研究,而从效率角度研究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至今还没有人系统做过。本文选择“高技术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理论探讨高技术产业形成和增长的机理,主要从效率理论视角来分析影响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因素并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此项研究,可以全面了解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状况,揭示影响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含义,以便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决策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本研究基于生产率及效率理论和方法,从区域和行业两个维度,在对高技术产业形成和增长机理及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和效率理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层面考察了高技术产业增长的效率问题,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和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及中国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测算和分析了高技术产业的要素生产率,特别是引入非径向和非角度的SBM-DEA模型测算了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变化,并借助于高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理论和方法就高技术产业效率的行业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关系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影响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变量进行了实证研究,以下是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高技术产业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成长过程也就是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后并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来获得发展的过程。本文提出了高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过程模式以及高技术产业增长的两部门×两阶段×三要素模型。通过运用效率理论原理分析高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因素,从理论上探究高技术产业增长受资源投入、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经济性等因素的影响。2.中国高技术产业在1995年到2004年10年中增长迅速,已经在中国制造业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国民经济做出重要贡献。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增长好,占高技术产业的份额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大;从行业来看,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和电子计算机产业发展较快,是高技术产业中税收的主要贡献行业。3.从区域范围看,东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连续10年劳动生产率的最佳实践省份都分布在东部地区,而最差实践省份一直在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1995-2004年间是普遍上升的,全国和三大经济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在1995-2004年间都趋向于自身的稳态,但是各省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从行业内部看,高技术产业内部各行业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最佳实践行业(计算机整机制造业)与最差实践行业(航天器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很大,但是航空器制造业通过自主创新等措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很快,逐渐缩小了与其他行业的差距。从资本生产率来看,虽然高技术产业资本生产率在1995-2004年总体呈上升趋势,全国范围和中部地区有收敛迹象,但东部和西部均没有收敛,表明资本的使用效率在各地区间和各行业内的差距差距仍然存在,仍有扩大倾向。东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资本生产率的增长仍然是全国最好的。高技术产业内部各行业的资本生产率在1995-2004年总体呈上升趋势,计算机整机制造业10年来一直名列前茅,而行业内部的资本生产率差距却没有缩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技术产业的要素生产率无论是在区域间还是行业间都存在在较大的差距,东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的要素生产率都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而高技术行业中的电子计算机和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要好于其他行业。高技术产业区域集中度与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4.从区域静态效率来看,省份和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的TE、PE和SE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TE)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差距不大,中部略高于西部。从时间序列来看,东中西部的技术
本文标题:我国风险投资区域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7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