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社会统计学的分析-徐文杰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2011年9月183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社会统计学的分析徐文杰(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连,116023)摘要: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本文中我采用的老龄化指标为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经济发展状况决定老年人口分布的状况,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老年人口比重也相对较高。老龄化问题的存在,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以及相应的社会问题的出现。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阶段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9—0183—02引言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所谓人口老龄化是对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的比例动态上升趋势的描述,它是反映特定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一种概念。按国际通用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便称为老龄化社会。本文中我采用的老龄化指标为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2005年底达13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步入老化型,由于中国人基数太大,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业将越来越快。1.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步入老化型人口年龄结构按老龄人口所占比例来划分,有三种类型,即小于4%为年轻型,4一7%为成年型,大于7%为老化型。按此种方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在1982年步入成年型,至2001年步入老化型,2005年的人口老龄化更是达到9.05%,这说明中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快。2.全国各地区老年人口分布状况经济发展状况决定老年人口分布的状况,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老年人口比重也相对较高。表2给出了2000年全国各省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即老年系数。2000年老年人口比重昀高的是上海市,达到11.53%,人口严重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昀低的则是青海省,仅为4.33%。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老年人口比重相对较高,而西藏、宁夏、新疆等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老年人口比重也相对较低。3.中国老龄化在未来百年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2)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3)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综观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可以概括为四点主要结论:第一,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第二,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昀严峻的时期。第三,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第四,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二、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问题1.人口老龄化影响着劳动年龄人口结构由于人口构成中的中老年人口占比例大,必然会使劳动年龄人口构成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年轻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下降,中老年劳动适龄人口比例上升,导致劳动力资源老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体力、智力减弱等一些问题,必然引起职工对现代化技术适应能力的减弱,这对劳动生产率会产生不利影响。2.人口老龄化会拖累中国经济的增速劳动力因素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所做的贡献早已有目共睹。在分析1982-1997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发现在此期间的年均9.5%的GDP增长率中,劳动力因素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的贡献高达约2/3,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儿童人口在上世纪70年代达到高峰,中国的适龄劳动力人口此后不断增长,至2015年达到高峰。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不可磨灭。“人口红利”指人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人口年龄结构优势导致的高参与率,即总人口中劳动人口比重较大,所产生的对一国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研究表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GDP增长的1/4至1/3,可归功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但是,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可能拖累经济增长,随着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适龄劳动力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下降,绝对数量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开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短缺的出现就将不可避免。在2015年之前中国35-54年龄段的人口会继续上升,这部分人的消费力强、储蓄率高,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这一年龄段的人口在2015年开始下降,且此后下降幅度会很快,从而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将不可避免。3.人口老龄化会引起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人口结构已经进人老龄化阶段,“未富先老”引发了严峻的产业结构矛盾。老龄化与现有产业结构发生矛盾,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不能适应老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2011年9月184龄人口的消费需求。这些问题体现在养老问题上。中国的养老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老年医疗保障问题;二是老年人生活抚养问题。中国农村老年人主要依赖家庭成员资助生活养老,其生活水平不仅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且受子女实际供养能力的制约。城市老年人的绝大多数享有退休金,但其经济收人受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物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利益调整过程中,老年人贫困风险增大。在医疗保障方面,农村老年人的状况极为恶劣,很少有人能享受到医疗保障。从消费结构上讲,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在消费上,从而减少了用于再生产的投人,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人口老龄化会带来相关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影响,正在使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中华民族具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然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小家庭日益增多,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伴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我国传统的大家庭观念日益淡化。在我国社会保障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老年人主要靠子女赡养,而现在如果两代都是独生子女,形成4:2:1格局,家庭养老成为倒金字塔,子女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负担加重,很难对老人照顾周到,社会上也出现了淡漠老年人、远离老年人的现象。此外,由于物质贫困带来的社会问题也突显出来,贫困的老年人成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距离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目标较远。因此在“未富先老”和家庭保障功能持续弱化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正在由家庭问题转变为重大社会问题。三、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对策1、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期增加社会物质财富1990年-2030年的40年,是我国人口发展史上难得的机遇期,劳动力资源空前丰富,被抚养人口所占比例较低,从而社会负担较轻的“人口红利”期。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出生率长期持续下降,过去的二十多年,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提供的庞大的劳动力数量,使得我们从中获得某种“人口红利”,到老龄化后期这种“红利”减少和结束以后,社会抚养比转而上升的“人口负债”期便会接踵而至。对此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限制,以减少老年被抚养人口,使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基金相对增加,还可以相应扩大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高消费人口。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个“人口红利”黄金时期,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以利于积累的增加,为迎接老龄高峰的到来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2、加快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体制还需改革。我国不仅在人均收人水平较低的条件下进人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与养老保障制度转变同时发生。目前养老基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实行混账管理,从一本账中支出,剩余部分留作积累。由于个人账户存在“空账”问题和社会统筹基金不足,养老保险基金绝大部分用于当年养老金发放,实际积累额小于职工个人账户记账额。这就造成改革后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个人账户只是名义上的,实质上整个养老保障体系仍然是百分之百的现收现付制。根据国际经验,支撑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障体系需要以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有效率的税收体系和有效且安全的基金管理和治理机制为条件。目前,后两个条件在我国尚不完全具备。对此应建立可持续养老保障体系。首先,尽快从现收现付养老保障制度向完全个人积累制度过渡。其次,应把农村转移劳动力纳人新的保障体系,提高当前保障基金的缴费水平和社会供养“中人”的能力,从而实现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平稳过渡。另外应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化的混合型体系,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并共同分担老年保障的责任,可以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保障经济压力与社会服务压力化解在一个责任共担、纵横交错的安全网络之中。未来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必须大力发展社会养老,这是已为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了的。3、扩大老年社会保障范围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应逐步扩大老年社会保障的范围,昀终建立起一个包括全体国民在内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就当前来说,考虑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口老化速度快、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国情,在城市,本着国家、企业和职工共同负担的原则,应尽快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水平各异的养老保障体系,即除了国有企事业单位外,在集体、合资、外资和私营企业中,都要建立起养老保障制度,改变过去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单一性。在农村,除对鳃寡无靠的老人实行“五保”外,应积极推广以个人和集体合理负担、国家辅之以必要的扶持的合作养老保障制度。尽快建立养老基金的协调机构,实行养老基金的社会统筹。即由社会统一筹集、管理和支付退休金,以提高养老保障的社会化程度。4、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人口老龄化在宏观和主导方面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但老年人口不是纯消费者,他们中间仍有一部分人从事经济活动,劳动经验和知识积累相对丰富,可以弥补体力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经济发展。还应该看到,知识经济的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对劳动者智力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健康状况逐步改善,老年劳动力对经济发展将做出比以往更大的贡献。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将成为减轻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l)构筑好健康的老年人生活方式。首先要在精神上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爱。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子女的抚慰、亲情的话语、情感的交流、社会的关爱。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精神赡养与物质赡养的关系,把二者放在同等的地位来考虑。政府和社会要积极兴办老年人活动中心,在培育他们广泛兴趣和爱好的同时引导他们能够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真正使广大老年人身心充实,充分享受美好的人生。其次是构筑好适合老年人需要的社区服务网络。社区可以提供老年人需要的疾病护理、康复服务的设施,并由专业服务人员来参与和管理,由此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尽量延长老年健康期,缩短老年病残期。2)重视银色人力资源的开发。老年人越来越多,也就构成了越来越厚重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而且我国的“银色人力资源”中有一座不可再生的“智力富矿”。我们越能及早地认识到这一点,就越可及早地获得老龄化的净收益。目前我国已有五十多万高级知识分子离退休,占高级知识分子的1/3以上。如果把他们的余热发挥出来,让老年人迅速迸发出积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
本文标题: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社会统计学的分析-徐文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7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