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博物馆学概论》讲义
1《博物馆学概论》教学大纲第一编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博物馆的发展历史(12)第一章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8)第一节博物馆的内涵一、博物馆的定义1、外国关于博物馆的解释2、中国对于博物馆的定义3、博物馆定义发展的趋势二、博物馆的要素与特征1、博物馆的要素2、博物馆的特征三、博物馆的性质与任务1、博物馆的性质2、博物馆的任务第二节博物馆的功能和类型一、博物馆的功能1、外国对博物馆功能的观点2、中国博物馆的基本功能3、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二、博物馆的类型1、外国博物馆的类型划分2、中国博物馆的类型划分第三节博物馆学一、博物馆学的性质1、博物馆学属于社会科学(学科性质)二、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1、理论博物馆学2、历史博物馆学3、博物馆技术学4、博物馆管理学5、普通博物馆学26、专门博物馆学三、博物馆学发展的历史1、欧美等地博物馆学的发展历史2、中国博物馆学的发展历史四、博物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1、博物馆学与教育学2、博物馆学与心理学3、博物馆学与社会学4、博物馆学与管理学5、博物馆学与人才学6、博物馆学与公共关系学第二章博物馆的发展简史(4)第一节世界博物馆的历史一、博物馆的起源以及早期形态1、皇室收藏(前3世纪)2、贵族收藏(前1世纪)3、教会收藏(中世纪)二、近代博物馆的诞生1、近代博物馆产生的思想前提2、近代博物馆产生的物质前提3、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近代博物馆的产生4、博物馆学著作的出版促进了建设的科学化进程三、近代博物馆的发展1、工业革命促进了欧美等发达地区科技博物馆的创立2、亚、非、拉地区的博物馆发展3、博物馆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职能的加强4、各种博物馆组织相继建立并开展活动四、当代世界博物馆的发展1、欧美发达国家的博物馆2、发展中国家的博物馆第二节中国博物馆的历史一、旧中国博物馆史回顾1、中国博物馆历史渊源(古代)2、中国近代博物馆3二、建国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1、对旧中国博物馆的接管改造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博物馆的大发展3、动乱中的博物馆4、改革开放以来的博物馆事业思考题1、中国与国际通行的博物馆概念有哪些不同?2、博物馆的要素和特征各是什么?3、中外博物馆在功能方面有什么不同?4、国际博物馆常用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情况。5、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6、比较中外博物馆产生的原因。7、中、外博物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主要特点。参考资料:1、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2001年修订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肯尼斯·赫德林:《八十年代的博物馆》,紫禁城出版社,1986年版。3、黎先耀:《博物馆学新编》,江苏科技出版社,1983年版。4、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5、中国博物馆学会:《博物馆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6、包遵彭:《博物馆学》,台北正中书局,1970年版。第二编博物馆的专业工作(24)第一章博物馆的藏品(8)第一节关于藏品一、藏品的概念二、藏品的特点1、藏品必须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纪念价值2、藏品不能进行再生产4三、藏品的作用1、是建立博物馆必须具备的条件2、是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3、是科学研究可靠的实物资料4、是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第二节藏品征集一、藏品征集的意义1、藏品是构成博物馆的基本要素2、藏品是衡量博物馆社会地位的重要条件二、藏品征集的原则1、明确的目的性2、逐步建立完整的藏品体系3、科学的计划性4、长远的预见性三、藏品征集的途径1、考古发掘2、田野采集3、社会征集四、藏品征集的要求1、要配备相应的机构和专业人员2、要做好征集品的原始记录3、应当及时做好整理移交工作第三节藏品管理一、藏品管理的目的和要求1、藏品管理的目的2、藏品管理的要求二、藏品管理的内容1、接收2、鉴选3、分类4、定级5、登帐6、编目7、建档58、入库9、保管10、提用11、注销12、统计第四节藏品保护一、藏品保护的概念和必要性1、藏品保护的概念2、藏品保护的必要性二、藏品保护的基本内容1、分析藏品材料的成分结构2、探索藏品的质变机理3、查明藏品的地下埋藏环境4、研究博物馆藏品的保存环境5、藏品的保养6、藏品的修复7、测定藏品年代8、藏品的复制9、自然标本的制作三、藏品保护的原则1、保持原状2、预防为主3、消除隐患4、区别对待5、适当引进新技术、新材料6、弘扬传统的文物保护工艺第五节藏品鉴定一、藏品鉴定的历史1、古代文物鉴定2、近代文物鉴定3、现代文物鉴定二、藏品鉴定的内容1、分类62、定名3、辨真伪4、断时代5、评价值6、定产地第二章博物馆的陈列(8)第一节博物馆陈列研究一、陈列的概念和作用1、陈列的概念2、陈列的作用二、陈列的产生1、中国博物馆陈列的产生2、外国博物馆陈列的产生三、陈列的原则和步骤1、陈列的原则2、陈列的步骤四、陈列的分类及特点1、按陈列内容分类2、按陈列的形式和方法分类3、按陈列场所分类4、按陈列状态分类5、按陈列对象分类6、按展出时间上分类7、按参观对象分类第二节博物馆陈列设计一、陈列总体设计1、陈列总体设计的概念2、陈列总体设计的任务二、陈列内容设计1、陈列内容设计研究2、陈列内容设计方案三、陈列艺术设计1、陈列艺术设计的性质、任务和要求2、陈列艺术设计的内容73、陈列艺术设计的条件和方法第三章博物馆的教育(3)第一节博物馆教育的内容和特征一、博物馆教育的内容1、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演变2、博物馆教育的内容二、博物馆教育的特征1、实物性2、直观性3、自主性4、社会性5、寓教于乐第二节博物馆教育的方式一、陈列展览1、基本陈列2、流动陈列二、博物馆讲解1、讲解的产生2、讲解的作用3、讲解的方式方法4、讲解稿5、讲解员三、电化教育1、陈列厅播放录像2、开辟专门的电化教育室3、运用电子技术讲解4、面向全社会的电化教育四、为科研提供研究材料五、面向社会出版刊物第四章博物馆的科研(3)第一节博物馆科研的任务、特点和意义一、博物馆科研的概念二、博物馆科研的任务1、博物馆本身的科学研究,82、为社会上的相关研究提供以服务三、博物馆科研的特点1、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藏品2、博物馆的科研是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研究3、博物馆的科研应当结合博物馆工作需要进行四、博物馆科研的意义1、博物馆的科研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2、博物馆的科研水平是评价博物馆成就和地位的重要依据第二节博物馆科研的主要内容一、博物馆学研究1、基础理论研究2、工作方法和理论的研究二、藏品研究1、鉴定藏品的真伪、时代和所蕴涵的内在价值等2、从藏品的自然属性或社会关系来研究其内涵三、相关学科研究1、与博物馆性质相关的学科研究第三节博物馆科研成果的体现一、体现在藏品方面1、藏品的鉴定水平2、藏品的科学管理水平3、藏品的科学保护水平二、体现在陈列水平上1、博物馆科研的选题多来自陈列三、体现在博物馆的出版物方面1、不宜体现在陈列或藏品上的科研成果2、参与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四、体现在国际交流中五、体现在社会教育、科学管理等工作中第四节博物馆科学研究的组织和管理一、发挥学术委员会的组织、指导作用1、学术委员会的组成2、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二、加强博物馆科学研究的计划性91、依据本馆的实际情况,积极筹划,逐步开展2、注意科研队伍的老中青相结合3、要有明确的研究项目和目标以及相应的步骤和措施4、加强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5、建立适当的检查、评议和奖励制度6、加强与有关研究单位、学术团体的协作三、建立相关的科研管理制度1、坚持“研究一展览一教育”的办馆理念2、建立科学、公正的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3、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4、建立培养、吸引与合理使用科研人员的相关规定5、鼓励科研成果、技术的引进和对外科研合作第五章博物馆的科学管理(2)第一节博物馆管理的任务和原则一、博物馆管理的任务1、宏观任务:对一个国家博物馆事业的管理2、微观任务:对某一个博物馆的管理二、博物馆管理的原则1、确保藏品处于良好的贮藏、保管和记录状态2、制定法规,阐明永久、非营利的特性3、决策实体对博物馆和各种资产承担主要经济责任4、建筑要为博物馆及藏品的安全提供适宜的环境5、要确保博物馆有足够数量的专业人员6、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7、为公众的正常参观或查阅资料提供方便8、确保所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9、接受资助要通过协议的方式10、商业活动必须符合博物馆的教育宗旨第二节博物馆管理的内容和特点一、博物馆管理的内容1、管理思想2、管理体制3、管理制度4、管理手段10二、博物馆管理的特点1、宏观方面的多层次、多样性2、微观方面的多层次、多样性第三节博物馆管理的目标和标准一、博物馆管理的目标1、基本目标2、阶段性管理目标二、博物馆管理的标准1、藏品征集、保管的成效2、宣传教育的成效3、组织科学研究的成效4、培养造就博物馆专业人才的成效5、调动和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成效思考题:1、博物馆藏品征集的原则和途径有哪些?2、藏品保护的原则是什么?3、藏品鉴定的内容有哪些?4、博物馆陈列内容的分类及特点?5、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分类及其关系?6、博物馆陈列方案的内容以及编写方法。7、展品说明有哪几种?8、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什么不同?9、博物馆教育的内容有哪些?10、博物馆科研的内容以及体现?11、博物馆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参考资料:1、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法规文件选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2、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博物馆工作手册》,华龄出版社,2007年。3、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4、黎先耀等:《中国博物馆》,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115、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博物馆陈列艺术》,文物出版社,1997年。6、周幸等:《博物馆的性格》,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年。12第一编博物馆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史第一章博物馆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博物馆的内涵一、博物馆的定义1、外国关于博物馆的解释博物馆一词源起于希腊语Mouseion,意即“供奉缪司(Muse是掌管学问与艺术等的九位女神)及从事研究的处所”。17世纪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Museum才成为博物馆的通用名称。我国古代没有博物馆之说,19世纪中期以来,到过西方的中国人开始接触外国博物馆,他们把Museum译成博物馆(博物院)。自此以后,博物馆之称逐渐通行于中国。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1946年11月成立,其章程规定:“博物馆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美术、工艺、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图书馆如无常设陈列室者则除外。”此后,国际博物馆协会又多次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修订:195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修订后的博物馆定义为:“博物馆是运用各种方法保管和研究艺术、历史、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藏品以及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具有文化价值的资料和标本,供观众欣赏、教育而公开开放的、为公共利益而进行管理的一切常设机构。“196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又规定:“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管具有文化或科学价值的藏品并进行展出的一切常设机构,均应视为博物馆。”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于哥本哈根召开第11届会议,其章程第三条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1989年9月,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16届全体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2条再次修改定义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这是迄今国际上比较通行也相对稳定的博物馆定义。不少博物馆学论著引用这个定义,许多国家确定本国博物馆定义时也往往以此为依据或参照。1951年日本制定的博物馆法把博物馆规定为“收集、保管(包括培育)、陈列展出有关历史、艺术、民俗、产业、自然科学13等资料,从教育角度,以供一般民众提高文化教养、调查研究、消遣娱乐为目的的机构。”美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收集、保存最能
本文标题:《博物馆学概论》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9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