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听性脑干反应(ABR)ABR通过听觉系统对声刺激反应所诱发的一系列电变化过程,通常用来了解听功能状态。波形的辨认及阈值的确定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反应阈测试:对于阈值可能接近最大声刺激强度的受试者,潜伏期范围有助于辨别。分析参数反应阈:在ABR的记录中随刺激强度的增加,首先出现波V,,因此把刚能引出波V的反应强度确定为ABR的反应阈。正常听力受试者ABR反应阈文献报告在0~20dBnHL之间。由于在反应阈附近,常受噪声干扰,难以确定出现的波是否就是波V,需要我们进行综合分析临床应用新生儿和婴幼儿听力筛:一般认为30~35dBnHL能引出ABR反应可认为通过了听力筛查,如不能引出反应,则告知其家长应定期复查。一些学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儿数月后复查听力正常,提示初筛时可能由于外或中耳的原因引起听力的改变,提出测试骨导ABR。器质性和功能性聋的鉴别:在这种情况下,ABR各项参数是正常的,但是要作出最后诊断,还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首先要排除脑干以上更高听觉中枢的病变。小脑桥脑角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这是ABR在听力学和神经耳科学主要应用之一,国内、外文献已经作了广泛研究和报道,主要诊断指标将列于后。注意内听道内小的听神经瘤可能出现假阴性。ABR诊断蜗后病变主要有下列指标波潜伏期(PL))延长;双侧波潜伏期差(ILD))升高;波间期(IPL))延长;双侧I-V间期差延长;仅有I波或I、III波;波异常或缺失(特别在听力相对好的情况下);同侧未引出,对侧上述参数异常;声刺激重复速率增加,波V潜伏期和波间期异常延长振幅V/≺≺0.5ECochG和ABR联合应用:阈值比较,N1潜伏期作I波潜伏期参考值;解释ABR结果时应注意的问题A、短声声能主要集中在2K-4KHz,不能反应低频听力;B、ABR仅反应外周的听敏度和脑干听通路的神经传导功能,不能代表真实的听力;C、ABR仅是听力学测试的一种手段,不能在没有其他听力学结果的情况下做出单独的临床解释,尤其是纯音测听、声导抗测听、言语测听的资料,要力求对ABR结果作出准确的切合实际的解释。年龄:新生儿ABR各波潜伏期较成人长,婴儿出生后几个月内各波潜伏期呈规律性递减,波I潜伏期三个月时成熟,波V18个月到22岁;波间期以从尾向头部的顺序逐渐成熟。波形也随成熟而改变,婴儿在波I之后是III-V波平台,波II常缺。波I振幅常大于波V,,9个月时I、III波振幅达成人值,2岁时波V达成人值,这可能和髓鞘的形成、听觉核团的发育顺序、听觉核团本身的发育过程有关。2~~25岁潜伏期及振幅变化较小,25岁以后波V潜伏期逐渐延长,60岁以上的老年人潜伏期和波间期各参量与青年人相比有显著差异,均表现为延长.什么情况下需测试ABR?当有不能解释的听力损失、单侧耳鸣、眩晕、单侧面部麻木及不对称的听力损失等情况下应测试ABR
本文标题:ABR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0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