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从美学角度浅析《阳光灿烂的日子》
龙源期刊网从美学角度浅析《阳光灿烂的日子》作者:邱辛辛来源:《牡丹》2017年第23期《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中国第五代导演姜文的优秀作品,这是一部有关青春、有关成长、有关回忆的影片。影片采用倒叙的方式,通过成年以后的主人公马小军的口吻,追忆了激荡青春的成长历程。个性化的叙事方式与令人回味无穷的声音艺术所带给观众的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是该片能够引起观众共鸣、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巧妙的人物造型艺术以及永恒青春主题的审美价值,更是影片的过人之处。本文从审美价值、叙事艺术、声音艺术和造型艺术四个方面来分析这部影片。姜文是我国优秀的第五代导演人,他导演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电影作品。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在他的所有作品中独树一帜。凭借这部影片,姜文摘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优秀作家王朔的短篇小说《动物凶猛》是本部电影的原著。这部电影描写边缘少年马小军成长的故事,以“文革”为背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感受和观察当时的时代环境。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塑造了在“文革”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自由成长的一群少年,并且为观众刻画了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大众心理。这部电影在叙事艺术、声音艺术和人物的造型艺术等方面都有过人之处,准确地传达了原著的精髓与风格。一、独特的审美价值追忆青春与反思历史的电影主题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人共同的美学特征。姜文并不是在讲述“文革”,而是通过刻画马小军、米兰等一群懵懂的少年,来表现他们在特殊的年代里所体现出的青春的激情、爱恨以及困惑。青春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这一时期充满了成长中的不解以及诸多的矛盾,但是更多的还是青春的美好,以及留下的永远回忆。这部影片融入了导演本人对“文革”这一特殊的时期、对青春这一概念的独特感悟与理解。《阳光灿烂的日子》洋溢着青春的成长,洋溢着青春的绚烂、激情与躁动,体现了少年人在成长时期的懵懂。《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与青春有关,也与回忆有关。尽管成长的岁月笼罩于“文革”的阴影之下,但是多年以后的再回望,使这种记忆增添了几分亮丽的色彩。在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中,梦想始终伴随着。这些梦想就像黑暗里的烛光,照亮了孩子成长的道路。青春既像玫瑰般美丽,又充满了荆棘;既有对心中女神甜蜜爱恋的美好,也有爱情破碎的忧愁。多年以后,当这群童年的玩伴再度相会,已经不复昨日的激情与炽热。唯有傻子一如昨日的样子,他的一句“傻b”一下子就把他们拉入对往事的深深回忆之中。电影切换到最后一个镜头,观众这才了解了电影开篇导演姜文的内心独白。电影的末尾部分也处理得十分巧妙。地点依然是在北京,不同的是与昔日的北京城相比,今天的北京更加都市化;伙伴仍旧是小时候的那群伙伴,与昔日骑着单车四处闲逛不同的是,今天他们坐在高档的小车里,与少年时的他们之间好像隔了一座冰冷的墙。这暗示着长大成年后的少年是精于世故的,泯灭了少年时的激情。年少时充满了令人眩晕的阳光日子才是最值得人留恋的。长大以龙源期刊网后,马小军以及儿时的玩伴都有了高档的小车,也有了高楼大厦,身边的那群玩伴虽然也在,但没有往日的纯真与无邪,更是多了几分生疏与世故。在那些年少轻狂的日子里,虽然物质条件很差,却有着美好的青春回忆。只是那些洋溢着悸动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文革”这一特殊的时代将少年人心底的欲望展露无遗。虽然观众所处的时代与影片故事发生的时代并不相同,影片却将那个时代的心理生动传神地展现给观众。幼稚与成熟,灿烂与黯淡,一路相伴。二、个性化的叙事艺术原著《动物凶猛》的叙事基调是有些忧伤的,带有追忆性的。但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仅仅通过电影名字就可以知道,导演姜文把青春与成长做了浪漫化、理想化的加工,“文革”不完全是一个混乱的年代,也是一个充满激情、充满生机的时代,处处充斥着成长、青春、阳光与欲望。倒叙是电影常用的叙事方法之一,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不例外。“北京,变得这么快……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们。”尽管电影开头的画面没有传达出任何有意义的信息,但是那富有沧桑感的声音展现出了几十年的历史的“纵深感”,漫不经心并且自然地将观众拉进了“文革”这一影片故事发生的特殊时期。这种倒叙性的追忆叙事不是在向往美好的未来,而是在回忆青春年少的成长历程。成年后的马小军用抑扬顿挫的旁白说:“七十年代中期,北京还没有这么多豪华汽车和宾馆,街上也没有那么多人,比我们大几岁的都去了农村和部队。这座城市属于我们。”这段旁白强调没有触及混乱的成人社会,毫不掩饰地夸耀了广阔自由的生活空间。叙事习惯架起了叙事者与观影者的桥梁,每一部影片都有大致相似的叙事习惯。比如在电影里,叙述者描述了上一个镜头(把爸爸送走以后),接下来接受者会对下一个镜头产生审美期待(送走爸爸之后,这个孩子会怎样),这就是叙事习惯所带来的观影期待。叙述者在表现了上一个镜头以后,会遵循观影者的审美期待,来展开下一个镜头。可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影片里,叙事者不是全部依循这种一般叙事习惯,往里面融入了个人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不依循常规的叙事逻辑,引入常规叙事逻辑之外的叙事序列。电影里有这样一个片段,马小军与刘忆苦过生日的时候,米兰送给刘忆苦一条围巾,送给马小军一条泳裤。按理说,马小军心里应该高兴,但不知为何心里感到不舒服。最后刘忆苦与马小军打起了架。电影行进到这里,却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形,其实那天什么也没有发生,大家都十分开心。此处,电影没有依循固定的叙事习惯,让回忆发生混乱,带给观众更多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开放了观影者的思维。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是20世紀90年代中国影视界的经典之作。它不但回忆和嘲讽了“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影片在触动观众心灵的同时,也会令观众感受到这部电影回味无穷的叙事艺术的独特魅力。龙源期刊网三、美妙的声音艺术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电影声音的运用得非常巧妙、自然,与画面配合得非常流畅。这不仅奠定了这部电影的基调,还体现出导演的独特风格。观影者通过画外音能够毫无阻碍地探寻影片中角色的心理,自然地缩短了观众与影片角色之间的距离,并且与电影中的角色产生近乎相似的感受与体验。在电影的开篇,姜文以自己特有的沙哑的嗓音,抑扬顿挫地讲述着这么多年来北京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改变,以及自己的体验。这为影片的叙事基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穿梭交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使用了一段画外音拉开了电影的序幕:“北京,变得这么快,二十年的功夫,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我几乎从中找不到任何记忆中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我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我们,阳光充足明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这段画外音强调了“阳光”的主观性,是“我”记忆中的阳光。电影里的阳光绚烂而又夺目,在影片里只有夏天,只有无处宣泄的荷尔蒙,以及让人们睁不开眼睛的阳光。让人们无处躲藏的阳光寄予着主人公对纯洁的爱情与友情的向往,对小小梦想的追求,也是中年的马小军及其小伙伴对小时候青春岁月的深深怀念和淡然。导演姜文运用的旁白能够拉近影片的叙事节奏,串联不同的叙事时空。这一特点在本部电影的后半部分也可以看出来。影片的叙事基调总是在幻觉与真实之间穿梭,经常让观众在两种不同的时空间穿越。但是,观众没有产生观看电影的停顿和阻碍,愈加兴致勃勃,这一切都得益于导演姜文对叙事艺术的熟练掌握。放在电影片头的旁白可以给电影定下叙事的基调。《阳光灿烂的日子》带有个人的情思。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带有追忆性质的旁白可以引领观众进入影片故事发生的特殊历史时期,即文革时期。现在的时间与空间的旁白把整部影片的时间与空间,即童年的时空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时空融合起来,让它们融合为一个整体。之所以使用中年马小军口吻的旁白来串联整部影片,是因为可以让今天的观众更加轻而易举地理解影片,跟进影片的叙事节奏,与片中人物产生共鸣。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还使用了多种多样的音乐,通过大量运用音乐来传达导演对“文革”这一特殊年代的独特印象和体会。影片采用了许多“文革”期间风靡的乐曲,像《远飞的大雁》《美丽的鲜花在开放》《金色的炉台》等。这些音乐无瑕、纯洁,一如那个年代的少年人,纯洁、无暇。《检阅进行曲》《骑兵进行曲》《游击队歌》《红色娘子军》等,有力亢奋,震撼人心,真实地显示了当时少年人的壮志凌云。音乐的巧妙运用还再现了人们心中的理想爱情。影片的镜头切换到少年的马小军进入米兰的房间,他喜欢上了挂在墙上相片里的女孩米兰。马小军轻轻地斜倚着在米兰的床边,认真地幻想着米兰的样子。影片进行到这里,响起了歌曲《乡村骑士》,这首歌曲在影片中就代表了主人公马小军心目中高尚无瑕的爱情。影片龙源期刊网中的歌曲和画面配合得十分吻合,并且切合了影片的叙事节奏,给观众带来了别样的视听享受。四、巧妙的人物造型艺术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匠心独运地设计了各种类型的人物,其中最富有特点的人物便是马小军,导演姜文在影片中也融入了许多自己的个人情感。马小军是那个时代群体少年的典型代表。他们蓄积了许许多多使不完的精力,他们都有证明自己能力的欲望,他们都渴望纯美的爱情,渴望认同,渴望成长。他们浑身上下洋溢着激情、懵懂,充斥着对反常规、反秩序的渴望。也正是因为不因循守旧,他们与父母等老一辈人产生了精神冲突。家长疏于管理,学校的停课,给予了他们更多自由的成长空间。他活泼开朗,调皮捣蛋,自由散漫,爱捉弄别人。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梦想,他梦想自己成为一个英雄人物,可是他的梦想终究会成为泡沫。他逃离不了母親的禁锢。但是他的心中也有自己新的梦想,他始终爱慕着米兰,这些都成为照耀他成长岁月的阳光。他的心里始终有自己的小小的梦想,他也有叛逆,也有懵懵懂懂的爱情,这都是刺破阴霾的阳光,给人们带来希望。同时,马小军的成长有横跨时代的少年人所共有的特点:体会到社会的艰辛,并且不愿意向外人诉说。小军看到刘忆苦和米兰亲近的样子时,虽然心里很失落但是表面上仍装作丝毫不介意;派出所的警察把马小军和他的小伙伴带到派出所进行问话,然后又把他们放了出来。马小军回家后,照着镜子,运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自己抚慰自己。这一小小的细节,表现出那个时代少年人的不甘示弱,想要证明自己的强大。米兰是这部电影的女主人公,她漂亮、开朗、大方、性感,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当然她还十分神秘。对于米兰的出场,导演精心地设置了很多悬念。马小军撬开别人家的锁,在屋子里四处翻找。房子的主人突然回家了。马小军躲在床底。在这里,马小军看到的是轻盈的小脚和丰腴的腿,而女主人公的脸却没有露出。马小军在蹲着拾火柴的时候,再次看到了似曾相识的脚,他追了上去,看到了脚的主人米兰。但当米兰转过脸来时,马小军看到她戴着墨镜,这更增加了观众对米兰这个人物的好奇。这部电影除了生动地表现了原著中已有的人物之外,还增加了几个原著中没有的人物。1.马小军的母亲电影给马小军无拘束的成长设置了两位人物作为教导的权威,其中一位就是马小军的母亲。她本出身于贵族,因为历史原因,成为一个“下等公民”。她经常责骂马小军,并且拳打脚踢。这表明了本该对孩子的成长起引领作用的教导者的失职。通过母亲这一人物,影片也引出了外公的故事,表现出“文革”时期对人们的生活所造成的不好影响,也成为千万个家庭不幸的缩影。2.古伦木龙源期刊网导演精心设置了一个傻子——古伦木来贯穿影片的首末。古伦木整天骑着一根棍子,无所事事,站在大院门口傻笑。当马小军一群人冲着他大喊“古伦木”的时候,他会大声回应一句“欧巴”。他只说三句话“欧巴,古伦木与傻b”。傻b这句话在电影的结尾出现,在青春成长的日子里,我们都如傻子一样,懵懵懂懂,手足无措。这是对既成过往的那些青春记忆的怀念。3.吴老师吴老师作为马小军教导权威的人物之一,本应树立教师权威,可他却在课堂上受到了学生的嘲讽。他竭力维护自己的尊严,仍无济于事,
本文标题:从美学角度浅析《阳光灿烂的日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0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