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19页)一.实验探究题(共37小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cm;vAC=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2.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1)实验的原理是;(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应保持坡度(填“较小”或“较大”)。(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比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填“小”、“大”或“等于”),表明小车做的是(填“匀速”或“变速”)运动。(4)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秒表示数如图所示,则读数为s。第2页(共19页)3.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A.便于观察B.受热均匀(2)由图乙可知,物质是(晶体/非晶体)。(3)图乙中,该物质加热8min时,其状态是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此时的温度是℃。(4)除图中所示实验器材及火柴外,要完成此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4.如图,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试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2)图甲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图乙中,该物质在BC段处于(填“固体”、“液体”、“固液共存”)状态,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物质在B点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C点的内能;(4)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AB段比CD段升温要快,其原因是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其液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小”或“相同”)(不考虑热量散失)。5.一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镜面的的关系。第3页(共19页)(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的关系。(3)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6.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他选取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5)若在实验中,不能使另一颗等长的蜡烛与A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桌面放置所致。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为了使烛焰的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只需要调整高度一个元件是。若不调整,会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选填“上”或“下”)方。(2)若实验中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调整高度后,不改变图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无像,此时应该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将会在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的实像。8.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2)如图所示,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45cm,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若将凸透镜向蜡烛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又得到一个清晰的(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第4页(共19页)(3)接下来,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9.小明用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图甲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填序号)A.22cmB.14cmC.6cmD.无法确定(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调节;(3)若步骤(2)中未调节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丙图中的(填序号),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10.以下是某实验小组进行的两组光学实验:(1)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①实验中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关系。②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将光屏放在此处,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③将蜡烛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图乙、丙、丁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①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第5页(共19页)cm。②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如图丙所示,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③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丁所示,为了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移动。11.某小组同学利用光具座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应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2)已知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15cm,如图所示,要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只移动其中一个的位置,其余两个不动,可行的措施是:。(3)如果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当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该像是倒立、的实像;当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2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4)实验中,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填“上”或“下”)移动,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可将蜡烛向(填“上”或“下”)调整。(5)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12.小刚用天平和量筒测金属块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请回答问题:(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才能使天平水平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质量m=g。(3)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内,水面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体积V=cm3,计算出金属块密度ρ=g/cm3。第6页(共19页)(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刚又用弹簧测力计和密度为ρ的金属块,测出了如图丁所示烧杯中盐水的密度。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重力为G;②,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③请用G、F和ρ表示盐水密度,则ρ盐水=。13.测量一个陶瓷小酒杯的密度(指图中小酒杯材料的密度).小明实验步骤如下:(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酒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小酒杯的质量m为g。(2)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如图乙所示,读出水面所到的刻度值V1;(3)将小酒杯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丙所示,读出水面所到的刻度值V2;(4)小酒杯的密度为ρ酒杯=kg/m3。(5)小华在测量过程中,不用天平,只用量筒也测出小酒杯的密度。去掉步骤(1),在步骤(3)之前加上一个步骤:将小酒杯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水面所到的刻度值V3.则小酒杯的密度为ρ酒杯=(用V1、V2、V3来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14.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小陈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1)向量筒中倒入25mL水;第7页(共19页)(2)将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1所示,由此可知金属块的体积;(3)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2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①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处;②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③取出量筒中的金属块直接放在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2乙所示。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在交流评估中,小陈知道了自己的实验步骤有问题,他的实验所测得的密度比金属块实际的密度(选填“大”或“小”)。15.小明发现橙子放入水中会下沉,于是想办法测量它的密度。(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表示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量橙子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所示,橙子质量为g,小明利用排水法测得橙子的体积,计算得到橙子的密度。(3)做实验时,小明若先用排水法测出橙子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出橙子质量,这样测得的密度值将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4)小亮不用天平,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盛有水的大烧杯等器材,也巧妙测出了橙子的密度。用请弹你簧将测他力的计测测量出步橙骤子补的充重完力G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①②;③橙子密度的表达式为ρ橙=(用测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字母表示)。16.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上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运动;(4)小车在毛巾、木板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W1(>/=/<)W2;第8页(共19页)(5)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用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示数。17.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选填“相同”或“不相同”)。(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3)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W1W2(选填“>”、“=”或“<”)。(4)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18.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滑轮的作用是;(2)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3)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挤压/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4)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19.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情景。实验步骤如下:(1)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个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支架上滑轮,在细线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的两个拉力第9页(共19页)方向相反。实验选用轻质小卡片目的是。(2)保持两个拉力在同一直线上,调整细
本文标题:力学实验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29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