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罪犯改造与传统文化教育课件
——罪犯改造与传统文化教育什么是“初心”?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2什么是“初心”?3什么是“初心”?4初心,就是在人生的起点所许下的梦想,是一生渴望抵达的目标。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的名言:Stayhungry,Stayfoolish!纳兰性德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不忘初心找对人生的方向坚定我们的追求抵达自己的初衷从前/所有的甜蜜与哀愁所有的勇敢与脆弱所有的跋涉与歇息原来/都是在为了向着/初来的自己进发5什么是“改造初心”?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减刑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回家6监狱往事张三原判无期徒刑,“天道酬勤”,终成正果李四原判8年,“聪明反被聪明误”,一路坎坷王五原判5年,“但将冷眼观螃蟹,看它横行到几时”7什么是“改造初心”?8什么是“人”?人与禽兽的区别?9什么是“人”?人与禽兽的区别?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10【译文】孟子说:“人和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一般人抛弃它,君子却保存它。舜明白一般事物的道理,了解人类的常情,于是从仁义之路而行,而不是为行仁义而行仁义。”11【解读】人与动物的差别何在?教养12人自然属性人生在世,吃穿二字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社会属性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庶民去之,君子存之13孟子认为,人皆有“四心”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14五常之道15仁义礼智信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16义:义者,宜也,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17礼:礼者,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18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19信:信字从人言,言非曰,乃有定之文也,以今之概念定义可解为“学说”、“思想”。信与知对立,知宜者唯宜以行,不知宜者从他人言而信,进而守礼以近仁。因此言:必信者无义。20人为什么会犯罪?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21人为什么会犯罪?22【解读】罪恶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祸患没有比不知道满足更大;灾殃没有比掠夺侵略更惨。所以,知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远的富足。古往今来,多少贪夫殉财,常常由贪得无厌,不知足,不知止,而栽进了罪恶的泥潭。和珅19岁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官职屡升,充户部尚书、四库全书馆正裁、兵部尚书,后为军机大臣,其子丰绅殷德与和孝公主结婚。执政20余年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后诏令和珅自尽,宣布和珅20大罪。家产为8万万银两,超过当时朝廷十年收入的总和。23人为什么会犯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24【解读】“五色”、“五音”、“五味”,都切切实实地在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存在着。苦是苦,乐是乐,善是善,恶是恶。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对待它。事物对人的影响往往与距离成反比的,离得越近,就越能支配我们的本性。因此禅宗主张“明心见性”,老子主张“去彼取此”,都是要求与那些过度的享受拉开距离,获得超脱。物质的丰富不应给你带来痛苦,痛苦只是因为你没有以开放的心灵去接受他,没有以“无”心态去对待他,太迷惑、太在乎,靠得越近,刺得越伤,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豪猪效应”。25心存敬畏少犯错!《围炉夜话》言:“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即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俗语云:“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亏心事做不得”。26心存敬畏,学会谦卑敬畏之心源自于人的信仰,人的心里有敬畏或恐惧的事物,才能既敬重又畏惧,才会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东汉杨震“四知金”。27杨震拒金东汉杨震从荆州刺史转任东莱郡太守途中,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这样做呢?”王密说:“夜深了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回去了。28什么都不怕,才最可怕!“天欲其亡,必令其狂”。“上帝要让谁灭亡,必先让他发狂!”29什么都不怕,才最可怕!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暴虎:徒手与老虎搏斗。冯河:徒步趟过大河。30什么都不怕,才最可怕!“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心有戒尺,才会行有所止;心有敬意,才会行有所畏。这种“畏惧”,不是胆小软弱的表现,恰恰相反,它是底线与原则的体现,是一个人内心真正强大的体现。31心存敬畏,无忧无惧人只有心存敬畏,方能谨慎行事;才能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卑平和,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只有当我们有勇气,心存敬畏时,才会恰到好处的判断分析事物规律,才能够于人性的艰涩中,缓步前行,人生才有可能取得成就。32出处:《左传·宣公二年》33你听说过这几个名人吗?文天祥《宋史》:“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弘一法师(李叔同)歌曲《送别》,与上海名妓李苹香、谢秋云私情,与日本模特诚子结婚。“君本多情者,何必断舍离”。李天一(强奸罪,判十年)34出处:《论语·雍也》35【解读】这是孔子对得意门生颜回的评语。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人们总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少吗?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的一句话,仔细想一想,又真的有几个人能做到?36回归主题正确的改造动机应该是怎样的?37第一种说法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减刑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回家38第二种说法39如何做新人?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大学》40如何做新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41如何实现改造目标?道42什么是“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中庸》大道天道天道酬勤、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无言大道至简“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43道不远人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学而》44大道天道顺应自然规律45大道至简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坛经》46【解读】佛,不在远处,就在你我的心中。顿悟之时,觉醒之时,便是见佛之时。迷悟、凡圣,只在一念之间。由此可知,一切万法尽在自心,我们要从自心中去顿见真如本性。47佛是什么?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48大道至简“凡所有相,尽皆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49【解读】所谓相,是指事物的现象和表现。所谓虚妄,是指因为变化、因为无常而认识到的无可执着。佛法说空,说无相,不是说没有,说虚无,而是说无常使我们感受的变异。并由这个变而知随缘应对,不执着任何“我”的概念,便无苦恼。50大道至简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51【解读】诸法的本来面目就是空相,诸法的实相亦是空相,诸法未曾离开空相,故云是诸法空相……一切法的实相是空,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52【故事】朝鲜三国时代新罗僧人元晓法师年少时到中国参学,一夜途中无旅馆,就睡在墓边,睡了一会后觉得口渴,就起身找水喝,在夜晚听到水声后就用钵去盛水,饮后觉得甘甜无比,等到第二天天亮,发现昨夜饮的泉水是墓里流出来的,不净观的心念一生就大吐一番,可是那里还有水可吐,消化了。从此他便觉悟“万法唯心”的道理。53苏格拉底名言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有德人生乃最幸福人生做恶或做错都来自缺乏知识或无知5455底层思维毁掉人生56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底层思维毁掉人生57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样子。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你相信潜规则,就会发现无数潜规则。你相信不公平,就会发现无数不公平。而你相信努力,就会发现努力真有回报。你相信美好,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美好。底层思维毁掉人生58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故事:•“您冷不冷?我备有暖手宝。”“您饿不饿?我备有零食。”遇到堵车,司机又递上几本杂志:“您翻翻。”•以前,他是一个喜欢质疑一切的人:“这社会,太不公平了。”“没钱没权,什么都行不通。”生意很一般,还经常遭人投诉。•现在却业务火爆,无数乘客抢着预订他的车。•“你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底层思维毁掉人生59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你觉得如何?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6061
本文标题:罪犯改造与传统文化教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30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