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
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孙卫明烟台大学海洋学院Tel.:13953597729Email:sunwm9@126.com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学专业水产养殖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养殖品种(种类)•鱼类养殖•虾蟹(甲壳类)养殖•贝类养殖•藻类养殖•特种水产品(海珍品?)养殖池塘养殖筏式养殖网箱养殖围堰养殖工厂化养殖工厂化养殖水产养殖的重要性全球水产养殖产量在新的世纪继续增长,尽管慢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速度。在大致半个世纪的时间,水产养殖从几乎可以忽略扩大到在养活世界人口方面与捕捞产量完全可比较的程度。2010年世界水产养殖产量达到另一个高产水平,为6000万吨(不含水生植物和非食用产品),预计总产值1190亿美元。2010年世界食用鱼养殖产量的三分之一未使用饲料,为双壳贝类和滤食性鲤科鱼类。包括养殖的水生植物和非食用产品,2010年世界水产养殖产量为7900万吨,产值1250亿美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水产养殖产量在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各区域和各国仍然分布很不均衡。2010年,最大的10个生产国在世界供食用的养殖水产品总产量中占87.6%,在总产值中占81.9%。2010年,亚洲在世界水产养殖产量中占89%,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其水产养殖产量在2010年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60%以上。亚洲其它一些水产养殖大国包括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泰国、缅甸、菲律宾和日本。在亚洲,淡水养殖所占比重一直在逐渐增长,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约60%增长到2010年的65.6%。从产量看,亚洲的水产养殖主要为有鳍鱼类(64.6%),接下来依次为软体类(24.2%)、甲壳类(9.7%)和杂项水产类(1.5%)。2010年无需人工投喂的养殖品种所占比重在亚洲为35%(1860万吨),而1980年为50%。全球养殖种类所占比重全球水产养殖产量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淡水鱼类(占56.4%,3370万吨),随后是软体类(占23.6%,1420万吨)、甲壳类(占9.6%,570万吨)、海淡水洄游鱼类(占6.0%,360万吨)、海洋鱼类(占3.1%,180万吨)和其它水生动物(占1.4%,81.43万吨)。虽然饲料通常被视为是限制水产养殖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但目前食用水产品养殖中有三分之一(2000万吨)无需人工投喂,如双壳类及滤食性鲤科鱼类。然而,无需投喂的品种在世界总产量中所占比重已逐渐从1980年的50%以上下降至目前的33.3%,说明需投喂品种的体重相对增长较快,同时反映出消费者对营养价值较高的鱼类和甲壳类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业的从业人数2010年,全球以渔业及水产养殖初级生产为生的人口估计有5480万,其中估计有700万为临时从业的渔民或水产养殖户。亚洲占世界总数的87%以上,仅中国就有近1400万人(占世界总数26%)从事渔业或水产养殖。排在亚洲之后的依次是非洲(7%以上)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3.6%)。约有1660万人(占世界总数约30%)从事水产养殖,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亚洲(97%),随后是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1.5%)和非洲(约1%)。世界水产品产量的利用情况2010年,40.5%(6020万吨)以鲜活或冷藏形式销售,45.9%(6810万吨)以冷冻、烟熏或其它方式加工后供人类直接食用,13.6%用于非食品用途。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用于人类直接食用的水产品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上世纪80年代,约68%的水产品供人类食用,而2010年这一比例已升至86%,相当于1.283亿吨。在2010年,2020万吨用于非食品用途,其中75%(1500万吨)被制成鱼粉和鱼油,剩余的510万吨主要被用于观赏、养殖(鱼秧、鱼苗等)、做饵料、药用和直接用作水产养殖、畜牧生产和皮毛动物养殖的饲料。2010年水产养殖区域和世界前十位生产国2010年水产养殖区域和世界前十位生产国投喂型和非投喂型产量尽管一般认为饲料是发展水产养殖的主要限制,但养殖食用鱼产量的三分之一(2000万吨)目前不进行人工投喂。牡蛎、贻贝、蛤、扇贝和其他双壳贝类物种在海里和泻湖中的养殖环境以天然饵料为食生长。鲢鱼和鳙鱼通过施肥增加的浮游生物为食,以及在同一多物种混养系统养殖物种的废弃物和剩余食料为食。稻田养鱼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普遍实践,特别是在亚洲。世界水产养殖非投喂型和投喂型物种产量分养殖环境的世界水产养殖产量以及相关份额水产养殖的物种2010年,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构成是:淡水鱼类(56.4%,3370万吨)、软体动物(23.6%,1420万吨)、甲壳类(9.6%,570万吨)、海淡水洄游鱼类(6.0%,360万吨)、海洋鱼类(3.1%,180万吨)和其他水生动物(1.4%,81.43万吨)。许多主要物种的养殖产量超过了捕捞产量。例如,野生大西洋鲑产量不到总产量的1%,养殖的海水对虾产量占全球对虾总产量的55%。2010年水产养殖主要物种或物种组产量2010年水产养殖主要物种或物种组产量2010年水产养殖主要物种或物种组产量2010年水产养殖主要物种或物种组产量2010年水产养殖主要物种或物种组产量2010年水产养殖主要物种或物种组产量主要物种或物种组的世界水生植物(藻类)养殖产量主要物种或物种组的世界水生植物(藻类)养殖产量全球海藻养殖产量99.6%只来自8个国家:中国(58.4%,1110万吨)、印度尼西亚(20.6%,390万吨)、菲律宾(9.5%,180万吨)、韩国(4.7%,90.17万吨)、朝鲜(2.3%,44.43万吨)、日本(2.3%,43.28万吨)、马来西亚(1.1%,20.79万吨)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0.7%,13.2万吨)。鱼和渔业产品前十位出口国和进口国鱼和渔业产品前十位出口国和进口国我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第一次:海带养殖•海水养殖产业在50年代起步,由于受技术限制,开始只能养殖石花菜。为增加养殖品种,山东水产养殖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驻青单位研制海带全人工筏式养殖、海带夏苗培育法、海带自然光育苗获得成功。•1957年,青岛市安排崂山金山、爱国、胜利3个渔业社在沙子口和峰山东附近海区试验筏式养殖海带240台。1958年又安排11个渔、农业社进行放养海带试验,由国营养殖场提供海带苗种和技术指导。各国营农场、各渔业社充分利用水面,广泛开展海带养殖。1958年,四方、崂山及山东水产养殖场海带养殖面积共3216亩,海带鲜品产量达到1.24万吨。•从1958年开始,在全国建立了130个试点,仅用了5年时间,海带养殖从山东迅速向河北、江苏、浙江等省推广开来。我国海带干品年产量最高达300万吨以上,扭转了海带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我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第二次:对虾养殖•新中国成立后,沿海各地和各科研机构一直在探索和试验对虾养殖技术。•1958年,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青岛市水产局、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在胶南竹岔岛进行中国对虾人工孵化试验,在青岛水族馆内进行亲虾越冬试验,初步摸索出对虾育苗的规律。1960年5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室内人工条件下,培育出第一批虾仔,并总结出一套对虾人工育苗方法。1979年,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获得成功,并突破了工厂化育苗与养成关键性技术。•1983年,在驻青海洋科研机构指导下,青岛市对虾放流增殖试验获得成功。1984年起,青岛开始实行对虾放流增殖,沿海出现“养虾热”,一个冬春新建养虾池4.2万亩,超过前几年的总和。至1987年,青岛郊区42处对虾养殖池面积达10.74万亩,掀起了我国第二次海水养殖浪潮。•90年代初,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经过数年研究试验,一举攻破美国凡纳滨对虾人工授精及育苗工艺研究重大难题。凡纳滨对虾工厂化生产,使我国对虾养殖产量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年产量约占全球养殖量的30%。我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第三次:海湾扇贝养殖•1982年到1983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前后3次引进美国海湾扇贝,科研人员突破了苗种培育、养成等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工厂化育苗及全人工养成技术。1985年,山东省海湾扇贝养殖面积400亩,平均亩产2吨。此后,大连、舟山、连云港、秦皇岛、厦门等地也进行生产性试验,取得良好效果。1995年,全国扇贝养殖产量达91.6万吨,其中山东74.3万吨,海湾扇贝占1/3,以海湾扇贝为代表的我国第三次海水养殖浪潮由此产生。•青岛海水养殖业由以海带为主渐次转向以对虾、扇贝为主,海水养殖产业多样化发展,产量占水产品总量比率快速增加。至1992年,青岛海产品养殖捕捞产量比例变为53:47,实现了养大于捕的历史性转变。我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第四次:鱼类养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仅有粗放的鲻鱼和梭鱼,产量低,规模小。•1992年,黄海水产研究所从英国引进冷温性鱼类良种大菱鲆。其育苗技术难度大,专利技术十分昂贵。国家科委、农业部和山东省科委十分重视这一引进项目,连续多年资助该项研究。经过8年的艰苦探索,1999年,黄海水产研究所终于突破大菱鲆育苗技术,成功培育了100万尾育苗,开创了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产业,年产量达5万多吨,年总产值逾40亿元,海水养殖第四次产业浪潮汹涌而至。•1996年,青岛市下达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计划,从外地、国外引进推广了半滑舌鳎、条斑星碟、美国黑石斑等名优新品种,使昔日“贵族”鱼类变成百姓餐桌的普通菜肴。我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第五次:海珍品养殖•上世纪70年代,由于对海参、鲍鱼等海珍品捕捞强度过大,致使资源趋于枯竭。为此,驻青海洋科研单位对海参、鲍鱼养殖技术进行了多次试验和研究,在刺参、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了海珍品养殖产业发展。•90年代以来,青岛提出“以养兴渔”、“科教兴渔”,突出发展高科技、高效益和优质品种的海水养殖产业,由此掀起了海珍品养殖的第五次产业浪潮。2008年,我国海参养殖总产量达到9万吨,总产值超过200亿元。其中,主产区山东产量达6万吨。由于鲍鱼养殖技术的全面突破,中国人工养殖鲍鱼年产量保持在数千吨,产值过30亿元,占世界领域半壁江山。
本文标题: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