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程2016年暑期教学活动选题
附1:《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程2016年暑期教学活动选题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在社会实践中“学政治、知国情”,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为贯彻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出积极贡献,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程2016年暑期教学活动(以下简称“社会实践”),确定今年我校社会实践主题是:学习、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今年暑期社会实践选题。一、宣传“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精神,传递青春能量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新时代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精神“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而中央将青年问题写进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体现了对青年成长的关注,也高度认可了青年一代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和将要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新时期的优秀青年,我校大学生应当积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平台,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学校,开展社会调查,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国各地进行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宣讲与宣传,鼓励创新学习形式和载体,以“微课堂”、“微宣讲”等多种形式走近群众,寓教于乐,增强宣讲的思想性、针对性和趣味性,为全国范围内学习“五大发展理念”热潮添砖加瓦,为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贡献力量。二、心系农村基层,关注全面扶贫“三农”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五个一号文件,对当时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18年后,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又连续12年聚焦“三农”。这些都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同样聚焦于农村。当前,中国正处在四化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冲刺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缺了农村这一头。四化建设,必须补齐农业这一短板。在国家各项工作中,“三农”的重要属性仍十分明显。结合这些文件精神,各社会实践小分队可以深入乡镇和农村开展社会调查,宣讲党的十八大文件中有关“三农”的政策、决定,了解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全面小康的发展现状,考察调研农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实施运作情况,宣传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典型;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城乡发展区域的协调互动情况、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成就与不足;针对农村党团组织建设、强农富农惠农政策贯彻情况、新型农村经营体系、劳动保障改革、医疗保障体系确立、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等“三农”热点问题,撰写可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的调查报告。三、聚焦城镇化转型,关注“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大”热议话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我国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在转型时期对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探索。在我国城镇化转型进程中日益凸显的发展难题,也必须通过不断深化机制改革、转变社会管理模式得以解决。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该战略构想对我国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各社会实践小分队可以结合我国城乡转型新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发现我国当前城市与乡镇的建设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与瓶颈;进社区、入基层,考察各村委会、社区业委会、居委会在城乡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对田园经济、生态农业发展、城乡收入分配、“城中村”现象,城镇中小企业发展、农村养老问题、农民工务工及其落户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进行深入分析;积极联系当地政府、街道、村办等机构,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与当地政府、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力争实施长效合作机制。也可以调研各地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近年来,生态恶化、污染事件频出。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各社会实践小分队可深入分析生态环保的立法执法情况、生态事故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为完善地方的生态文明法律规制体系提供有效建议;收集总结政府企业处置生态环境事故的效率,以实时数据报道目前各地对环境保护的科学决策机制的建立进度;调研当前社会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强度,出具调研报告,寻找群众对于生态文明的具体认识缺失,以提高社会民众的自觉行动能力,建立完善环境保护的道德文化制度,从而引导社会公众进行绿色消费,形成持久的环保意识形态;开展千乡万村环保科普项目,深入基层,开展环保宣讲、环保科普、公益服务等活动,增强社会实践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关爱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五、建言公共服务,关注民生热点民生问题历来是任何一个国家、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用了大篇幅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提到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紧迫而繁重,最关键的就是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社会实践小分队应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关注基层民生状况、公共交通配套制度、道路食品安全与监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环境问题、医疗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与救济以及就业引导与政策、人口老龄化问题、收入分配问题、住房及土地问题等社会热点问题,深入开展创新发展调研、专题实证研究、社会问题调查、社会公益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国情民生,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并力求使其具有公益性、创新性、可行性和适用性。六、创新文化宣传,宣传“依法治国”“文化建设”作为今年“两会”的一个关键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中央有关部委领导指出,“要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文化建设”,“要尊重人民群众作为文化主体的创造性,为他们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条件、搭建平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社会实践小分队可以开展民族文化调研、传统文化考察、送法下乡、普法宣传、法治意识调研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前往我国传统文化悠久、民俗民风优良的地区,针对社会文化管理制度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进行调研,也可以就当地的法治建设和法治意识进行相关调研。七、关心青年成长,关爱青年成才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而在中华民族朝着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时代洪流中,青年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受益者,更应是时代潮流的助推者和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青年一代应该怀有何种梦想,踏上怎样的征程,成为什么样的青年,面对这些问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各社会实践小分队应围绕与当代青年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调研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发扬当代青年深入基层,深入西部,树立远大志向,勇担社会责任的作风;关注青年心理健康状况,为青年教育、生活、学习、就业等各方面压力带来的心理困境提供调整方案与疏导途径,为青年健康成长献计献策;以拼搏的精神鼓足前进的勇气,调研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环境及现状,调研大学生就业问题,对近年公考热、赶考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鼓励毕业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为青年的成长成才做出自己的努力。八、传承志愿支教,坚持“三下乡”,弘扬公益慈善全国不少高校开展了支教和“三下乡”活动,这是一种奉献。每年我校都有部分教师、同学踏上农村、山区、社区,义务地为当地居民奉献自己的青春。依托乡镇活动场地、农民工子弟学校等,为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子女提供课程教授、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文体活动等志愿服务,探索高校与落后地区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为农民工子弟、留守儿童等开展经典伴读、学业辅导等项目,与他们牵手成长。附: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参考选题一、农村角度:1、农村居民对“全面小康”的认知调查2、农村“精准扶贫”实施状况调查3、新一代农民工生活意愿调查4、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查5、农村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调查6、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调查7、农村居民法治观念调查8、珠海幸福村据建设调查二、环境角度:1、居民环保意识调查2、绿色产业发展状况调查3、生态环境与居民幸福关系调查4、生态旅游前景和策略研究5、环境污染治理情况调查6、滩涂、湿地保护情况调查三、城镇角度:1、新型城镇化共享机制调查2、城镇居民创业意识调查3、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4、传统文化对城镇化影响研究5、城镇化背景下居民养老情况研究6、城市共享经济发展状况调查7、企业“互联网+”融入程度调查8、企业创新能力状况调查四、政策改革角度:1、民众对“精准扶贫”认知情况调查2、民众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认知调查3、“一带一路”对当地经济影响情况调查4、基层党员对“三严三实”态度调查5、网络时代对政府施政的影响调查6、“依法治国”情况调查7、政府与“互联网+”关系调查五、文化角度:1、某地特色文化研究2、传统文化继承与保护调查3、民众信仰状况调查4、传统文化对居民生活影响调查5、地方革命斗争历史调查(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6、珠海历史文化遗迹调查六、民生角度:1、居民幸福指数调查2、居民创新意愿调查3、居民对政策满意情况调查4、居民社会期望调查5、网络对居民生活影响调查6、居民养老情况调查7、困难人群生活状况调查8、居民婚姻家庭观念调查七、大学生角度:1、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2、“蚁族”、“蜗居”大学生生存现状调查3、大学生校园生活(恋爱、消费、学习、兼职、社会活动等)调查4、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影响调查5、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调查6、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八、志愿服务角度1、居民社区志愿服务意愿调查2、农村支教对山区儿童影响调查3、网络对志愿服务的影响研究4、“三下乡”实践成果分析5、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研究6、居民公益与慈善观念调查注:1、我们列举的参考选题都是宏观方面的,同学们在选题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一个方面作为参考,选取其中的某一个具体问题展开调查,题目要越具体越好,切忌题目太大,太宽泛。2、同学们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实际,确定其他有价值的社会实践选题。
本文标题:《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程2016年暑期教学活动选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4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