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药理学总论1.副作用是指EA.受药物刺激后产生的异常反应B.停药后残存的生物效应C.用药后给病人带米的不适反应D.用药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引起的反应E.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2.副作用的产生是由于DA.病人的特异性体质B.病人的肝肾功能不良C.病人的遗传变异D.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E.药物的安全范围小3.阿托品治疗胃肠痉挛时的口干称药物的BA.毒性反应B.副作用C.治疗作用D.变态反应E.后遗效应4.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斤次晨的“宿醉”现象称为药物的C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后遗效应D.变态反应E.特异质反应5.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停药后难恢复的现象称为药物的BA.副作用B.后遗效应C.变态反应D.特异质反应E.停药反应6.注射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称为药物的E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后遗效应D.停药反应E.变态反应8.感染病人给予抗生素杀灭体内病原微生物为DA.全身治疗B.对症治疗C.局部治疗D.对因治疗E.补充治疗9.部分激动剂的特点是AA.与受体的亲和力强,内在活性较弱B.与受体的亲和力弱,内在活性较强C.与受体的亲和力弱,内在活性较弱D.被结合的受体只能一部分被活化E.能部分增强激动药的生理效应10.受体拮抗剂的特点是,与受体DA.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B.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C.有亲和力,有较弱的内在活性D.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E.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11.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动或阻断受体取决于药物的BA.效应强度B.内在活性C.亲和力D.脂溶性E.解离常数12.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E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B.药物脂溶性的强弱C.药物水溶性的大小D.药物与受体亲和力的高低E.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13.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BA.ED50与LD50的比值B.LD50与ED50的比值C.LD50与ED50的差D.ED95与LD5的比值E.LD5与ED95的比值14.药物的小数致死量(LD50)是指BA.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药物剂量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C.致死剂量的一半D.使半数动物产生毒性的药物剂量E.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的一半15.药物的小数有效量(ED50)是指DA.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B.达到50%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C.与50%受体结合的剂量D.产生50%最大效应时的剂量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16.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EA.最小有效量与最小致死量间的距离第2页B.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距离C.最小中毒量与最小有效量间的距离D.有效剂量的范围E.TD5与ED95之间的距离17.受体是DA.配体的一种B.酶C.第二信使D.蛋白质E.神经递质18.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DA.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阻断相应受体而发挥作用B.受体的数目是固定不变的C.受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上D.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E.受体只存在于细胞核19.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CA.既有对因治疗作用,又有对症治疗作用B.既有副作用,又有毒性作用C.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D.既有局部作用,又有全身作用E.既有原发作用,又有继发作用20.下列哪项不是第二信使EA.cAMPB.Ca2+C.cGMPD.磷脂酰肌醇E.ACh21.部分激动剂的特点为DA.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亲和力高有内在活性C.具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弱,增加剂量后内在活性增强D.有亲和力,内在活性弱,低剂量产生激动效应,高剂量可拮抗激动剂的作用E.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22.量反应是指DA.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群体反应的效应强度B.在某一群体中某一效应出现的频率C.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群体中某一效应出现的频率D.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个体反应的效应强度E.以上说法全不对23.药物的内在活性(效应力)是指B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B.药物激动受体的能力C.药物水溶性大小D.药物对受体亲和力高低E.药物脂溶性强弱24.不良反应不包括CA.副作用B.变态反应C.戒断效应D.后遗效应E.继发反应25.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CA.群体中半数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B.群体中有50个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C.群体中有一半个体死亡的剂量D.群体中有一半以上个体死亡的剂量E.以上说法均不对26.关丁^受体的概念正确的是EA.与配体结合无饱和性B.与配体结合不可逆性C.结合配体的结构多样性D.位于细胞核上的基因片断E.均有相应的内源性配体27.肝药酶诱导剂是EA.氯霉素B.对氨基水杨酸C.异烟肼D.地西泮E.苯巴比妥28.副作用发生在CA.应用药物时间过长B.应用药物剂量过大C.用治疗量时D.用药不足时E.联合用药时29.药物的作用是DA.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B.药理作用C.对机体器官的兴奋或抑制作用D.药物对机体细胞内的初始作用E.对不同脏器的选择作用30.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是DA.用药量过大B.用药时间过长C.毒物产生的药理作用D.药物作用选择性低E.产生变态反应第3页3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取决于CA.药物剂量大小B.药物脂溶性大小C.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D.药物在体内吸收速度E.药物pKa大小32.半数致死量(LD50)表示CA.药物的安全度B.药物的治疗指数C.药物的急性毒性D.药物的剂量E.评价新药的指标33.表示药物安全性的参数是CA.最小有效量B.极量C.治疗指数D.半数致死量E.半数有效量34.用强心苷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它的利尿作用属于CA.局部作用B.普遍细胞毒作用C.继发作用D.选择作用E.以上都不是35.药物的基本作用是使机体的组织器官DA.产生新的功能B.兴奋C.抑制D.兴奋与抑制E.既不兴奋也不抑制36.部分激动剂EA.对受体有较强亲和力,无内在活性B.对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C.对受体无亲和力,又无内在活性D.对受体无亲和力,有无内在活性E.对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内在活性弱37.表示拮抗剂的强弱用DA.ED50B.LD50C.pA2D.pD2E.TI38.链霉素损伤第八对脑神经属于B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变态反应D.继发感染E.后遗效应和致畸作用B39.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称为BA.抗药性B.耐受性C.药物依赖性D.成瘾性E.反跳现象40.β受体阻断剂与利尿药合用后降压作用大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CA.敏化作用B.拮抗作用C.协同作用D.互补作用E.相加作用41.下列哪种给药方式可能会出现首过效应DA.肌内注射B.吸入给药C.舌下含服D.口服给药E.皮下注射42.大多数药物通过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是BA.主动转运B.简单扩散C.易化扩散D.滤过E.膜动转运43.简单扩散的特点是DA.需要消耗能量B.需要载体C.逆浓度差转运D.顺浓度差转运E.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现象44.易化扩散的特点是AA.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较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B.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C.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无竞争性抑制现象D.耗能,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E.耗能,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无竞争性抑制现象45.主动转运的特点是A第4页A.需要载体,消耗能量B.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C.消耗能量,无饱和性D.无饱和性,有竞争性抑制E.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46.吸收是指药物白给药部位进入CA.细胞内的过程B.细胞外液的过程C.血液循环的过程D.胃肠道的过程E.作用部位的过程47.药物在体内作用起效的快慢取决于AA.药物的吸收速度B.药物的首关消除C.药物的生物利用度D.药物的分布速度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48.下列给药途径中吸收速度最快的是CA.肌肉注射B.口服C.吸入给药D.舌下含服E.皮内注射49.某pKa为4.4的弱酸性药,在PHl.4的胄液中其解离度约为DA.0.5B.0.1C.0.01D.0.001E.0.000150.某弱酸性药在pH为5时约90%解离I其pKa值约为CA.6B.5C.4D.3E.251.药物在血浆中主要与()结合AA.白蛋白B.血红蛋白C.糖蛋白D.脂蛋白E.球蛋白5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CA.是不可逆的B.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是疏松和可逆的D.促进药物排泄E.无饱和性和置换现象5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DA.排泄加快B.作用增强C.代谢加快D.暂时失去药理活性E.更易透过血脑屏障54.药物在体内转化的叙述错误的是CA.生物转化是药物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B.主要的氧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酶C.P450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D.有些药物可抑制肝药酶的活性E.P450酶的活性个体差异较大55.肝肠循环是指BA.药物经十二指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再入血被吸收的过程B.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义同到肝脏的过程C.药物在肝脏和小肠间往返循环的过程D.药物在肝脏和大肠间往返循环的过程E.药物在肝脏和十二指肠间往返循环的过程56.药物的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DA.起效快慢B.代谢快慢C.生物利用度D.作用持续时间E.与血浆蛋白结合57.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B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E.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58.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为了加速其排泄,应CA.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大,增加肾小管再吸收B.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小,增加肾小管再吸收C.碱化尿液,使解离度增人,减少肾小管再吸收D.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增人,减少肾小管再吸收E.酸化尿液,使解离度减少,增加肾小管再吸收59.丙磺舒与青霉素合用可增强青霉素的疗效,其原因是DA.延缓抗药性产生B.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C.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第5页D.竞争性抑制青霉素自肾小管的分泌E.促进肾小管对青霉素的再吸收60.药物消除半衰期是指AA.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B.药物的全血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C.药物的血清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D.药物的尿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E.药物在组织的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61.消除半衰期的长短取决于BA.药物的吸收速率B.药物的消除速率C.药物的转化速率D.药物的转运速度E.药物的分布速率62.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半衰期EA.随用药剂量而变B.随给药途径而变C.随血浆浓度而变D.随给药次数而变E.固定不变63.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为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浓度,常采用BA.缩短给药间隔B.首次给予负荷剂量C.增加给药次数D.首次给予加倍剂量E.增加每次给药剂量64.为了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应该EA.服用加倍的维持剂量B.每四小时用药一次C.每天三次或三次以上给药D.服用负荷剂量E.根据消除半衰期制定给药方案65.某药的半衰期为12小时,若每隔12小时给药一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是DA.30小时B.35小时C.80小时D.60小时E.100小时66.某药的半衰期为10小时,一次给药后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是AA.约50小时B.约30小时C.约80小时D.约20小时E.约70小时67.某药口服剂量为0.5mg/kg.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欲要迅速达到稳态浓度,首剂应服CA.0.5mg/kgB.0.75mg/kgC.1.OOmg/kgD.1.50mg/kgE.2.OOmg/kg68.负荷剂量为常规剂量的AA.2倍B.1/2倍C.1倍D.4倍E.3倍69.药动学是研究DA.药物作用的机制B.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C.药物作用强度随剂量、时间变化的规律D.机体对药物处置过程及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的规律E.药物的血浆浓度70.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中主要的氧化酶是DA.黄嘌呤氧化酶B.醛氧化酶C.醇脱氢酶D.P-450酶E.假性胆碱酯酶71.下列哪种给药方式可避免首关效应CA.口服B.静脉注射C.舌下含服D.肌内注射E.皮卜注射72.肝肠循环是指BA.药物经十二指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再入血被吸收的过程B.药物从胆汁排泄入十二指肠后可被重新吸收,再经肝脏转化的过程C.药物在肝脏和小肠间往复循环的过程D.药物在肝脏和
本文标题:药理学选择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66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