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音乐剧《窈窕淑女》赏析
半个学期的《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结束了,看过了《音乐之声》《歌剧魅影》《狮子王》等经典音乐剧,获益匪浅,但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高三看的《窈窕淑女》。“TheraininSpainstaysmainlyintheplain”,自从高三的一堂英语课上观看音乐剧《窈窕淑女》,我和同学们就深陷在了各种经典唱段和台词中无法自拔。聊天时,会故意拿捏着浓重的乡村口音说“I’magoodgirl!”,关于它所有的气息都成为我美好的青春记忆。《窈窕淑女》是据英国剧作家乔治·萧伯纳的剧作《卖花女》改编的音乐剧。故事发生在伦敦,讲述了贫困的卖花女伊丽莎,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但出身寒微,家境贫寒。她每天到街头叫卖鲜花,赚点钱养活自己补贴父亲。一天,伊丽莎低俗的口音引起了语言学家亨利·希金斯教授的注意,教授说只要经过他的训练,卖花女也可以成为上流社会淑女,伊丽莎觉得这可以改变她的命运,于是主动上门请求教授教他发音。与此同时,教授的好友皮克林上校也和他打赌,如果让伊丽莎以淑女的身份成功参加大使游园会,就承担一切培训费用。希金斯的斗志被激发,他用尽一切手段调教伊丽莎,他废寝忘食地对伊丽莎严加训练,终于将粗鲁的卖花女调教成了上流社会淑女。伊莉莎在大使馆舞会上光彩照人,帮希金斯打赢了赌,但过后发现希金斯并未把自己当回事,于是出走,寻求自己的生活。而最终,教授发现他已经离不开他所塑造的窈窕淑女了。虽然赫本所饰演的伊丽莎在剧中的唱段都是由配音完成,不可不谓是一种遗憾。但赫本充满闪光点的演技却毋庸置疑。我喜欢那个还没有变成淑女的卖花女。那时候他还是那样天真烂漫,充满了单纯淳朴的少女气息。她衣衫褴褛,身上粘着烂菜叶,却掩饰不了她眼中的光芒,和她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她唱着“我只是喜欢有一间不会寒冷的房间……有很多巧克力可以吃,有煤炭烧烤的食物,温暖我的脸庞和手脚,那是否令人很愉快?”唱段的旋律轻快优美,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卖花姑娘的心绪表现得恰到好处。而当优雅的淑女伊丽莎从大使舞会上回来那一幕,她坐在椅凳上怅然若失,面色苍白,仿佛午夜钟声敲响后恢复了真身的灰姑娘。她的心碎,她的安静,她的绝望,都让我心疼。我能听见无声的眼泪在她心中滴落,枯萎了她对希金斯美好的幻想。她是他的工具,是他用来证明自己能力的玩偶,而不是他爱慕的女子。赫本的饰演,完美的诠释了一个单纯天真的少女向华美却又丧失灵魂的淑女的转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伊丽莎沉默后的爆发,仿佛是一个新灵魂的诞生,她不再依附于教授,不再是一个男人的附庸,她要去寻找自我。当希金斯去寻找她时,她唱着,“我曾经是多么的傻,多么糊涂,以为你就是天和地……你并不是世上的一切,没有你,西班牙的雨照样下在平原上,……,没有你,地球还是会旋转,一切都不受影响,我也一样”,她不会感到孤独,她能够自谋生路,她能够自己生活。那一刻她不是假扮淑女的卖花姑娘,不是那个遭到无视的爱慕者,她是高高在上的公主,她散发着自信的光芒。我想也正因如此,才使她与希金斯重归于好。她配得上希金斯,她可以自信的站在他身边,而不是一个卑微的仆人。伊丽莎最终与希金斯在一起的结局,受许多人所诟病,大都吐槽这样灰姑娘的结局是在强行浪漫,情节生硬,是全篇的败笔。但我却很是欣赏这个结局,我觉得它比舞台剧中伊丽莎嫁给弗雷迪更合理。当希金斯无法挽回伊丽莎而失魂落魄回到家中时,他回放了曾经训练她时留下的录音。那时伊丽莎还是个破落的卖花女,而她却说着“要是我的钱不够付你的学费,我就去别处。我最多付你一先令,要不要随你”,那时候希金斯口出狂言的说,她是那样的卑微,使他无法拒绝。我觉得这正是点睛之笔,那几句放在结局别有深意。它使人回忆起,或者说发现,原来那个卖花女其实曾经也是一个骄傲自信的女孩。即使她曾那样穷迫潦倒,但生活却并没有磨去她的棱角,尘土没有掩盖住她灵魂的骄矜。而她最后的升华,是因为她找回了那因教授的无视而险些丢掉的尊严和自爱,加之她所学的礼仪姿态,和教授给予作为淑女的她的欣赏眼神,使她在那一瞬体悟到了自我。我猜正是因为希金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对伊丽莎喊道“我的拖鞋到底在哪”。他那一声使唤的命令和用帽子盖住脸的动作,不过是为了掩饰他的窘迫——他其实已经不再能凌驾于她之上了。而伊丽莎那意味深长的微笑,又何尝不是对希金斯那企图支配她,却又无力的举动的嘲笑呢。她其实爱的正是这样矛盾的他。更何况,她已经足够强大,能在他身边。哪怕她甘愿伺候他,灵魂也依旧高贵。这不就是最好的结局吗。
本文标题:音乐剧《窈窕淑女》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6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