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须明确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心理疾患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简单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社会原因我国当前正处在全方位的社会转型之中,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使社会产生震荡。人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由于震荡而产生变化,甚至发生紊乱。而理想、信念的缺失,价值观体系的紊乱,对心理还不成熟,行为尚不够完善、缺乏人生与社会经验的青少年、儿童来说,就会显得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多重的价值观,增加了他们选择的难度。另外,再加上大众传媒上的一些误导,使学生难以形成一个稳固的、正确的价值体系,很难形成真正的“自我”。这就为心理问题的产生埋下隐患。另外,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某些误区,社会上心理保健机构的滞后发展,使得许多学生有了心理问题时无法及时得到医治。有病难医,有病不敢医,致使问题越来越严重。(二)家庭原因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但现实是许多儿童在自己的第一所学校里却没有得到第一任教师的良好教育,为以后心理问题的产生种下了最初的种子。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对北京1,800多名学生家长近三年来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不当。其中过分保护型的家长占30%左右,过分干涉型的家长占30%左右,严厉惩罚型的占7%——10%,而比较理想的温暖理解民主式的也占30%左右。家庭教育的不当和某些误区为今后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埋下了祸根。(三)学校原因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学校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1.课业负担过重。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受老的传统的影响,部分教师还一直把眼光盯在学生的考分上,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能考出好成绩,教师便对学生重重加码:内容上多讲,上课和补课时间延长,作业量加大。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身心疲惫,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极易形成恶性循环。2.教育教学方法落后,过于简单。部分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方法简单、粗暴,不会因材施教,只会用老一套对学生管、卡、压、灌;教育学生缺乏耐心,学生稍有问题就批评、训斥、责骂甚至体罚学生,对学生搞“精神虐待”。受自身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习惯的影响,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评定不当的现象,不会用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地去分析学生,把学生看死;用不同的标准对待学生,对优等生关怀备至,对后进生不管不问,甚至歧视、虐待后进生,等等。这样的教育方法势必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3.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够完善。部分教师由于受家庭、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因素的困扰,自身往往会处于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之中,如焦虑、强迫、偏执、易激怒、求全责备等。教师在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支配下教育学生,是很难有好的教育效果的,很容易使学生的心理受到感染、受到伤害。(四)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偏低,特别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往往受到家长过多的保护,从小就缺乏失败与挫折的体验,缺乏应付困难与挫折的心理准备,意志薄弱,感情脆弱,依赖性强但又盲目自尊,再加上他们缺乏心理卫生知识,缺乏心理调节技术与方法的训练,长期的内心矛盾、苦闷、压抑,尤其是面临重大挫折的打击,很容易使他们张皇失措,“心理崩溃”,做出异常的或病态的行为。综上所述,社会、家庭、家庭等方面的原因以及学生自身的某些因素是造成现在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严重的根本原因。要改变现在青少年学生心理状况偏低的现实,必须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做工作。三、基本对策代表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的当代中小学生,其心理问题的日趋严重,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起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对心理问题进行预防和矫治。基本对策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力宣传,上下协调,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我们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号召学校、家庭、社会都来关心、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和扶持1、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其一,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其二,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其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2、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根据父母对自身和孩子评价的态度,把家庭分为不健康家庭和学习家庭两种。不健康家庭中,又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我行,你不行”:这类家庭的父母认为,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家长至高无上,孩子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在生活上对孩子过度保护,在学习上对孩子过分干预,使孩子从小缺少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比如包办孩子的升学志愿,所有事情家长说了算。在这种家庭中父母是权威,孩子很难与父母沟通,更难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父母也很难走进孩子的世界。二是“我不行,你行”:这类家庭的父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再注重自身的发展,甚至不看书不看报,只要孩子有出息,自己什么都可以放弃,甚至事业。在人生道路上,父母成了旁观者、局外人。对孩子、对自己完全是双重标准,对孩子考试成绩期望值很高,而自己却看看电视打打麻将,整天在孩子身边不厌其烦,唠唠叨叨,孩子很是反感。据了解,目前持这种态度的家长也不少,在这种家庭中父母落后,不思进取,这类父母也很难走进孩子的知识世界。三是“我不行、你也不行”:这类家庭的父母对自己没有要求,对孩子也失去信心。在这种类型的家庭中,父母根本不了解孩子,也不与孩子沟通,事实上这类父母根本没想走进孩子的世界。而学习型家庭的特征是“我行,你也行”:父母与孩子在情感上互悦,成为朋友,在终生学习的道路上是共同学习的同学。这类家庭存在着许多“双向互动”的优势,如既注重对孩子的期望,也重视对自己的要求;既注重物质投入,也重视文化投入;家长既注重向孩子学习,孩子也重视向家长请教;既注重眼前的学习,也重视终生学习;既注重知识汲取,也重视能力提高;既注重学校、单位的学习,也重视家庭的学习;既注重书本学习,也重视网上远程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等等。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相互理解,不仅孩子能走进父母的世界,父母也能走进孩子的世界。因此,我们鼓励建立学习型的家庭。3、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1)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2)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4、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1)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2)孩子的潜力永远大于已经实现的一切。5、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6、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1)打下谈话的基础:在谈话之前,经常参与孩子的活动,即进行感情投资,也称谈话基础。例:一位孩子的父亲:如果你不肯花一些时间、付出一些努力或者一些感情与你的孩子共同度过,那么再怎么强调要与孩子交流都是白搭。你与孩子共同分享在一起的快乐时间,是你与孩子交流的最好机会。这种交流就是要求父母们拿出一定的时间,同孩子一起散步、一起听音乐、一起购物、一起做家务等等。这是交谈的最好时间。2)谈孩子喜欢的话题:家庭中的事,感情问题,无定论的话题,明天和未来的事,现实事件与新闻,谈孩子自己,谈父母自己。例:说说今天(或这周)你都做了哪些令你满意的事;今天(或这周)有哪些高兴事,或特别的事;最近有没有帮助过别人或别人是否帮过你;你有哪些收获或经历想谈;你对某个新闻怎样看等等。3)做一个好的听众,耐心把话听完。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正因为父母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别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个命题肯定是正确的,只要父母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尽管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分析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找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我们对症下药。让青少年健康的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作业束晓慧周至七中2011年4月10日
本文标题: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7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