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1杨凌霄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填表日期2014年6月24日课题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人教版3-1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授课对象高一(21)班学生作者及工作单位普安县第一中学吴克仲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选修3-1开宗明义的第一章静电场的第一节,是高一学生从力学转向电学的开始,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就要从这里开始一步步的理解,物理模型也要在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构建。所以,这一节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学生认识电磁现象,规范描述电磁现象必不可少的。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基础题占了很高的分值,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为基础知识学习课。教材侧重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让学生产生“量子化”的初步概念,明确电量不能连续变化。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好,只因来自不同的地区,认识水平会参差不齐,但高一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应能力都很强。学生在初中学习过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等,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在初中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静电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思考中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自然界中的电现象以及电荷的种类。2、理解电荷及其相关的元电荷、比荷的概念。3、知道三种起电方式并能从微观上作出解释。4、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达方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动手能力。2、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抢答活动,培养团队精神。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从力学转到电学学习的介绍,让学生知道人类科技虽然已达到相对高的水平,但人类科技在自然界面前显得何等的渺小,激发学生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欲望。培养他们尊重自然规律,对自然界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不破坏自然。教学重难点重点:对三种起电现象的微观解释以及相关计算、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难点:感应起电、电荷守恒(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的理解。2教学准备摩擦起电的简单器材、多媒体(微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微课引入(3分钟)用微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兴奋、感兴趣、很有激情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对自然界各种现象、也包括电现象的求知欲。从旧知识获取新知识(3分钟)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几种静电现象学生回忆并回答(给回答的组加分)新旧知识找联系重温物体因摩擦而带电的小实验?学生动手做(给演示的组加分)探究带电原因(13分钟)观看小视频,回答:1、什么是电荷呢?自由电荷是什么?自由电子是什么?核外电子是什么?(引出微观分析)2、摩擦为什么会起电呢?不同物质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3、还有哪些起电的方式呢?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看书面5分钟后抢答?(给抢答的组加分)通过观看建立初步的认识后,学生看书建立更深入的理论基础,阶梯式的认识,培养自主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思维由浅入深。巩固练习(6分钟)做视频后部分的二个题目视频有讲解,由学生讲了再看教师讲解。(给讲解的组加分)自主学习,锻炼会做还会讲的能力3透过现象看本质(4分钟)思考起电的本质是什么?1、原子的基本组成。2、电子发生转移。3、正离子动不动?学生思考并回答(给回答的组加分)自主学习探究事物的本质归纳总结(1分钟)电子发生转移得出电荷守恒定律学习归纳得出规律的方法拓展(5分钟)另一表述,对如净电荷、元电荷、比荷、电荷的代数和四个概念进行解释和学习指导。一个与外界无电荷交换的系统内,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给回答的组加分)对规律的多角度理解小结(2分钟)学生自己小结提纲式回顾知识板书设计《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自由电荷、自由电子、核外电子)二、三种起电方式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三、电荷守恒定律在一个与外界无电荷交换的系统内,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小组西瓜(学生)萝卜(学生)菠萝(学生)苹果(教师)得分说明:教师上完课后,若学生有问题,可直接问老师,由学生给老师加分,最后师生共同参与评比。4教学反思因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掌握不够,对课堂掌控的能力不足,所以这堂课没有按自己的设计讲完,上成了一堂遗憾的课。课后我对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及设计结构进行了很多修改,通过与工作室同学的交流,对听他们讲课后的感悟,同学对我这一堂课的评价,我学到了很多方法、技巧、思维、思想以及知识层面的东西。以后的工作中,多研究教材,把教材分解、分类、总结、归纳、梳理等应是备课的主要方法,其实对教材的掌握也是无止境的,老教师也不一定就说自己掌握了教材,一位老师说:“应该把各种教材都拿来研究,其实平时我们也应该多这样,也是一种备课的形式”,其实我非常赞成这一说法。
本文标题:《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7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