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浅谈《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的蜕变》
浅谈《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的蜕变》“工业地景在欧洲已经不再是国力的象征,尤其是重工业的景观。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重工业成为没有竞争力,污染的象征。”请允许我用《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的蜕变》的开场语来作为我所论述的开头。城市的建设,区域的发展,似乎是切合了区域规划与分析的最终目的。不过如此具有实际意义的举措与过程自有他的困难之处:不仅仅是由于区位差异所导致的单纯自然地理情况差异那麽简单,从对鲁尔工业区在当时被迫进行整体改造的被动条件便可看出,更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有关经济、文化、宗教、历史、政治、军事等交叉学科间交互式所产生的问题。《城市的远见》共13集所记录的12个秉承着”远见”二字主旨的特色的成功发展城市,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因地制宜这麽简单的理论,更重要的是作为地理人,”远见”二字的真实含义。区位规划不是简单的布置,移动,而是从头到尾贯彻”远见”的蓝图。这让我想到具有”花园城市”美称的新加坡的发展精神:”坚持远见,整体规划。”很好的说明了每个区域都不能违背的规律与区域规划的真谛:整体性的发展策略而摒弃边缘化,碎片化的片面构想,才能真正保持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而作为这当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鲁尔工业区的衰兴质变绝对是我们值得参考的经验案本。因此我便想用自己的浅谈来从其中找出些许值得学习与领悟的知识与经验道理。作为德国最大的重工业区,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北部,距离柏林大约5小时的车程。对于邻近的主要城市,东边是汉诺威,南面是法兰克福。整个工业区涵盖了恩瑟尔河流域,宽67Km,长116Km,占地面积约800Km2。这一地区共有十余个城市,人口540万。德国在二战当中的可怕战力,就是仰赖这个工业区的支撑。由于有着丰富的煤矿以及便利的水运,整个恩瑟尔河流域被开发成采矿,炼焦,炼钢,军火制造以及化学工业的超级工业带。而且这里不仅曾是最大的淘金移民区,在20世纪初也是德国经济的火车头。光鲜的经济效益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未来发展隐患。由于太过资源丰富而在开发是完全忘记了都市规划。没有城市规划,没有空间规划,没有交通规划,甚至连城市景观规划,都没有。一切仅仅为了经济效益,整个工业区成了冷漠而杂乱的被污染严重的造钱机器。但一味的向自然索取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而且毫无考虑的开采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随着世界煤炭产量迅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工业区煤炭储量急速下降,开采成本日益昂贵。环境压力加大,百年不衰的鲁尔工业区爆发了历时十年之久的煤业,钢铁业危机。原有的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工机械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煤矿关闭,冶炼厂停产,光煤矿和钢铁厂的失业人数便高达68万,鲁尔工业区陷入了低谷。其实每个城市在初建构的时候都会出现城市规划完全成分的不足而导致的各种各样的漏洞。我感觉其中的理由有三:1.在各个时期中会有对城市规划某方面的,由于科技不发达与知识的盲点不完整性所导致的,在决策者决定方案甚至在参与者制定方案的时候便存在基础性不足;2.大多数对于新建城市的目的都是以经济为契机的,若无利益则被开发的可能性在当今并不大,换句话说开发者对于新地区的看法往往仅仅为牟取利益,就好像当初对鲁尔工业区的目的一样。在制定开发方案时仅仅看重经济最大化式的方案,无任何”远见”成分,使得其在当初设计的可行性报告在后期出现弊端;3.城市规划没有最完满的结果与形式,就算是有也很难达到,而且这种完满构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时间,空间等属性的改变会使太多注入人文、地貌、经济等等需求与当时的现状出现对接不完全状态,泽规划的时效性不言而喻。鲁尔工业区的现状是当时的西法轮邦政府下定决心全面整改这个在当时看来”早已退休无任何希望”的地带,由此便诞生了国际建筑博览会(IBA)。这一提倡与组成组织者的远见宗旨,与常计划有所不同,特别强调生态质量,文化质量,而不是仅仅经济效益或者尽可能地节约费用。科学公园(Gelsenkirchen)作为鲁尔工业区内成功转型的第一步,定会给我们很多感悟。对于科学公园的外部初印象便是一大片的空地草地,这一举措不但让原来被各种工业建筑所挤占的城市有了点喘息的空间,同时这也成了周围居民的社交公园,是人文属性提高了一个新层次。这一地区曾在1960年时被建成炼铁厂,1984年破产,1989年IBA开始介入改建。如今已成为新产业的培育中心,以提供高科技研发,教育,生产相关配套的服务。室内留出3000平方米的空间,政策性地出租给太阳能、废弃物处理、电讯传播等高科技业者作为研发中心。又会有潜力的青年创业者以及与当地企业相互支援的企业。这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也为地区性产业提升与转型创造了诱因,是转型成功的第一步。其实由此我们应该想的不仅仅是凭借着什麽来进行规划改造这样的理论问题,而是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进行规改这样实际的问题。而对于鲁尔工业区的案例则可以很贴切的告诉我们其中两个关键词:人性与创意。原作为粗钢制造的钢铁厂的特森公司(Thysen)现如今成为杜易兹堡景观公园(Duisburg)。这里处处体现着设计者的绝美创意废弃的瓦斯存放管改建成潜水训练基地作为救难训练道具。存放焦煤的高大建筑墻则用来作为攀巖场地,使得原本没有山的该地区拥有了全国最多的攀巖会员并成立了攀巖俱乐部。而旧场房则出租给电影方作为拍摄场地。人性与创意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过于枝节,太过细节零碎,往往不被人重视。但正像叶子末端反馈于叉树树根的作用一样,每一个人性与创意的构想其实都直接影响着整个设计的效果。它的属性不仅仅简单的是一种方向与精神,而是在每个切面都精益求精而达到的整体和谐与完美的效果。而这两点在鲁尔工业区的改造的设计者施行的可谓深入人心。比如由驳船升降机所改造的西法伦-利伯风景协会博物馆;PGPA广告公司利用矿井架改建的飞碟型UFO办公室;在欧伯豪森城的大瓦斯槽(Oberhansen)所改造大巨大展览场等等,都令其他设计者惊叹于他们独特提案的构想。至于我所得到的两点感悟:1.所谓文化并不局限与特定的形式,而是由日常生活中升华转化而来;2.应对各种使其各种问题的不同城市规划的阻碍,是否从人性与创意两个新颖的方向,具有针对性的出发,便是一个合理的应对问题的绝佳方案呢。刚才所提到的第二点也是我想通过这个小论文所表达的中心主旨,而其中心的关键词,我个人认为除了人性与创意之外,还有的便是”针对性”。合理进行城市区域规划的难点之一便是,不同的地区不仅在自然地理状态,人文水平发展程度,经济流动进化阶段,以及其它诸多方面因素所致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因地制宜”这样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却很有深远意义的针对性的解决方向。其实光看世界各地的城市的成功发展案例,我们便不难看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是每个成功案例必备的发展原则目标。这也是解决当地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案例,曾获得”国际都市设计奖”的巴塞罗那,便根据文化特点与当地居民习惯,提出从小型改建单点切入的理念,在道路中间设置人性条形岛,是道路亲切化并增加了安全的人行空间;再比如法国巴黎,针对当时交通问题进行了干道路网的规划建设,并且秉承了奥斯曼的浪漫主义,在道路旁增加了很多长椅等艺术元素;日本古川町在刚开发时针对城市排水问题,对排水系统与街道结构做出了调整。这些针对性的举措也是这些城市最终可能成功的基础。以上浅论述所得出的结论也便是,人性、创意、针对性是城市在进行区位规划与分析时需要考虑的三个要点。区域的规划终究是为了让人更好的生活,所以作为一爿与荒地相比更具有社会与人文属性的区位,唯有”远见”周全才能更好地发展。当然这三个关键词,也是”远见”的很好体现。如果决策者用远见的眼光重新审视城市发展,也许会是另一番充满前途的新光景
本文标题:浅谈《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的蜕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7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