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心理不健康案例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心理负荷加重,成人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明显上升,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成人的心理问题都是从小积累起来了。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如果不及时开导、教育,会影响案例一:入学恐惧症案例表现:学生C,6岁小学一年级新生,父母为个体商户工作比较忙平时由奶奶看护,没上过幼儿园平日在家很少与同龄孩子交流。刚上小学后孩子在班级里不予同学交流交往,每天上学都要哭闹,经常迟到,在学校总说肚子疼,焦虑、紧张、敏感、退缩,略微暴力倾向。对学习缺乏兴趣。辅导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学校,在心理上接纳同学唤起他对知识的好奇心。使其习惯集体生活,学会与同学交流感受和想法,主要从教师、同学、家长和其自身分别进行辅导。第一步,引导教室改变教育方法,改变师生关系引导其他同学接纳学生C。第二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让学生C的同学一起参与心理游戏内容包括按图形贴卡片和讨论分享入学体会和如何让自己学习成绩更好。使C了解同学与自己一样都面临着环境的改变。在活动前期同学C表现被动、紧张、胆怯。随着活动的气氛和持续同学C的紧张和焦虑有所缓解。后期逐渐有欲望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三步:与父母沟通对孩子多些关注,改变教育观念帮助他们参加家长学校,使其意识到家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第四步:引导当事人认识自我,在其对学校的恐惧心态基本消失后,与同学C进行交流进行鼓励和适当奖励。案例二:轻度多动症:案例表现:A,小学三年级学生,父亲个体,母亲无业在家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父母年龄相差很大,属于晚婚晚育。家族中无年龄相仿的亲属。A在班级不受欢迎,在课上任意违反课堂纪律,脾气暴躁好动,医院诊断为多动症,与家长一同前来咨询。辅导过程:在与A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与多动症孩子有明显区别,在进行咨询的前50分钟孩子情绪稳定,坐在椅子上,对咨询师的提问多以不知道回答,例:“咨询师:你的爸爸妈妈爱你么?A:不知道;咨询师:你爱你爸爸妈妈么?A:不知道;咨询师:你更爱你爸爸还是妈妈:A:不知道。”再进行这一段对话后大约过了10分钟的时间,A抱住妈妈的胳膊亲吻,随后起身抱住妈妈的脖子。孩子在当问及母亲的残疾有明显阻抗的反应,拒绝承认母亲的残疾。建议其母亲经常带T一起到户外活动,多沟通。同时使其父母教育标准统一。案例三网络成瘾:案例表现:E同学是我校五年级学生,据班主任杨老师介绍,最近一个学期上课总是无精打采,变得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好像是每天都若有所思似的。考试成绩从第20名跌至40名以后,以前总是喜欢与其他同学打成一片的他,现在更多的喜欢独来独往。杨老师多次与他及家长沟通,均不见效果。他上网,玩游戏,感到很过瘾,很开心,谁拦也拦不住,如果不让他玩,他会很难过,每天都不由自主地玩很长时间。辅导过程:为了更好的了解E,准确判断E同学的网络成瘾行为的程度,并找到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多次找到E同学与其谈论电脑,谈论他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并到其家里进行家访,与其同班同学了解情况,并根据有关资料和工具对张磊行为的上网行为进行了初步测试和分析。1、对E同学上网行为的测试(1)我会全神贯注于网络,并且在下网后继续想着上网的情形。(2)我觉得需要更多时间在网上才能得到满足。(3)我曾努力过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上网没有成功。(4)当我企图减少或停止上网时,觉得沮丧、脾气暴躁。(5)我上网花费时间比以前想象的长。豆丁(6)为了上网,我甘愿冒风险。(7)我曾向家长、朋友等说谎隐瞒上网的程度。(8)我上网是为了逃避或释放一些情绪,如焦虑、孤独、沮丧等。重新制定契约,引导正确利用电脑和网络。阶段目标:进一步减少上网次数与时间,并引导E正确使用电脑与网络。进一步缩短E同学的玩游戏和上网的时间,并通过奖惩,用契约的形式约束其执行,并通过交流与沟通,引导他科学合理的利用电脑和网络,科学合理的安排业余时间,更好的学习。案例四沟通障碍案例表现:H同学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H从小体弱,常被别的孩子欺负,父母教给她的应对策略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只要看到她与别的小孩一起玩,怕她又受欺负,母亲就会赶紧把她叫走。父亲在外地打工,母亲打理一家理发店,无暇顾及H的生活。除在校外,她几乎是一个人独处,父母很少和她沟通,对她的关爱也非常少。她放学回家,就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性格变得非常内向。于彩说话慢、动作慢,她的母亲对她的表现很不满,经常当客人的面叫她“木头人”,后来弄得老师和同学也叫她“木头人”。H看见别的孩子在周末的时候,有爸妈带着玩,而自己却一个人形影相吊,再看看自己的父母,没有一个能和她亲热的,从而让她产生孤独感,自卑感。而在学习上特别是在数学科目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她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来,但她的智力水平很正常,说明在性格内向的辅导过程:长期以来,H由于得不到家人足够的关心,心理一直处于抑郁状态,她选择了采用躲藏的方式,以引起别人的重视,从中得到心理满足。而今天,在掌握了心理辅导的原理后,我们再也不能呵斥她,她首先需要的是同情和关怀。因为性格内向的孩子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师接近,老师就应主动接近她。我和班主任王老师分别找H进行了两次个别心理辅导,详细了解、询问了她的学习、生活等情况。王老师向H坦诚表露了自己,说是平时还不够关心她,同时也如实分析了她这样做带来的危害。并再三启发她:有想法、有事情不要闷在心里,要告诉父母,告诉老师,学会倾诉。由于对于彩的理解、关心,H对我有了好感,好几次都主动找我说些“悄悄话”。长期以来,H处在一种心情压抑的状态。她长得瘦小,学习成绩不好,说话慢吞吞,很少与人交往和沟通。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案例五需求家长关注案例表现:M女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父亲在公安局工作,母亲在保险公司工作,家庭条件非常好,物质方面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比较多,但方法存在问题,对待孩子的态度比较粗暴,说服引导少,经常打骂孩子,埋怨孩子笨。父亲对孩子比较溺爱,母亲管教的时候,父亲总是护着。父亲节约意识比较强,在这方面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多。前来咨询时极端厌学。上课什么也不学,玩东西,啃手指,左右乱转,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只管自己做小动作。学习成绩差。除了英语以外,其他学科全部不及格,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不愿完成作业。只写英语作业,其他学科作业全不完成,数学是不会,语文不愿写。没有朋友,同学们都不愿跟她玩,谁也不愿跟她坐同桌。严重缺乏自信。和她对视,眼神总是飘忽不定,似乎总有什么事情怕你知道,情绪变化无常。时而特别兴奋,辅导过程:这样在家里,父母就能协助老师做好课后辅助的工作。M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她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建议M妈妈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如:每天都争取和孩子聊天,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最关心自己的人还是父母。因为这个孩子比较厌学,刚开始聊的内容尽量不要谈学习,就随便聊,孩子想说什么,就跟她聊什么,等过一段时间,父母跟孩子的关系缓和了,再慢慢往学习上靠,问问今天学的什么,在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老师有没有表扬等。孩子哪怕有点滴进步,家长一定要抓紧时机狠狠的表扬她,让她品尝成功的甜头,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动力。通过咨询,我们对这种疾病有了更多地了解,原来心理治疗不是单方面的,虽然出现问题行为的是孩子,但是父母的心理也有需要调适和改变的地方。有些家长带孩子来,认为只要孩子改变就好,不认为自己的教养方式需要调整,通常这种的治疗效果有限,孩子或许治疗期间有些进步,但治疗关系结束后,没几个月就复发的机会很大。最好的方式,是父母和老师积极参与治疗的过程,同时把所学到的行为改变技巧,和心理调适的方法,在家里、学校实行看看,若做起来有问题,下次来医院时,再和治疗师好好的讨论。等到方法学习得差不多了,孩子的情况进步到令人满意时,便可暂时中止治疗关系,或拉长治疗期间。行为障碍的孩子,虽然难以处理,但是耐心地配合治疗,总是有慢慢改善的机会。案例六考试焦虑现象案例表现:W,女,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因升学考试临近,出现紧张、不安,失眠,成绩下降,前来咨询。W是独生女,身高1.50米,父母是个体户,经济条件优裕,家庭和睦美满,无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病史。辅导过程:心理辅导是一个主人的过程,通过辅导者与被辅导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人家关系来协助当事人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进而促进其自我发展。总结:1、在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问题虽说并不严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但是却具有普遍性: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受到一些压力和挫折等,几乎是人人都会遇到或曾经遇到的问题,这些事件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心理问题,而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常常是一些不合理的信念。通过咨询,我获得了不少的启示和经验,对自己今后接触类似的来访者提供了帮助。2、良好的咨询关系,贯穿着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是取得咨询效果的首要前提。作为心理咨询师,首先要学会积极的倾听,它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一个耳、脑并用的过程,需要全身心投入,专注地听、认真地分析、思考。它并不是指仅仅坐在那里,听来访者讲,要能听出来访者的想法、情感和行为中发生的微妙的变化,还要能听出话外之音,乃至于来访者自己都不知道的潜意识。其次要对来访者有一个充分尊重、完全接纳、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态度。3、本案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来访者积极寻求帮助、主动配合、领悟力比较好;二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来访者信任咨询师;三是采用的治疗放法比较适合求助者。案例七压力过大案例表现:学生x,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性格孤僻,不喜与人交流。父母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双职工,对孩子教育很看重。临近毕业考试,父母明确希望他考上某重点初中,该生也希望自己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但成绩一直不理想。,他开始拒绝上学,后来由于感觉愧对父母离家出走。辅导过程:诊断及目标确立: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学生X由于在一次考试失误(A1)后变得很沮丧(C1),其不合理信念可能是“如果我再不取的好成绩我就不能考上重点中学,这次不及格真是太糟糕了”(B1)。但是他的不良情绪(C1)很可能会成为新的诱发事件(A2),引起他另一种不合理信念“我必须是个优秀的人,而绝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忧心忡忡”(B2),从而导致他更为不良的情绪反应(C2)。咨询师要分清主次,找出求助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这种目标一般包括了情绪和行为两方面的内容,通常是要通过治疗使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得以减轻或消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成绩的意义,认识到成绩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不盲目追求好成绩。减少自责心理,能回归家庭。后记人的心理形成是由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自己在场时别人说的话和照顾自己的人所说的话构建而成的。因此小学生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拥有不同的心理特质也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身体和心理都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他们,可塑性很大,也特别的敏感,,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适当鼓励,多沟通交流,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我们的学生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及身体状态是我们的责任。
本文标题:心理不健康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8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