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章行星地球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我们无法看见地球的内部,那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情况呢?(1)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横波(S波)secondary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纵波(P波)primary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地震波分类特点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地物表现纵波横波较快较慢固、液、气固体共同点: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2)分类上下颠簸左右摇晃思考1.地震发生时,正在床上睡觉的当地居民的感觉是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只有上下颠簸D.只有左右摇晃2.某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是地面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中的游鱼,都会感到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P波,上下颠簸D.S波,上下摇晃思考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①B.②C.③D.④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圈层划分地核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横波波速都明显增加地壳(固态)地幔(固态)外核(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固态)080400900290051506370内核深度/km外核下地幔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岩石组成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由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层组成。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分别是上地幔顶部和软流层1.地壳的主要化学元素组成;2.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区别;3.海拔高低与地壳厚薄的关系;大陆地壳:双层大洋地壳:单层莫霍界面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地幔地壳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养闺女贴给哪家美)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大陆地壳双层,较厚,平均厚度约33km;大洋地壳单层,相比薄,平均厚度约6km地壳厚薄不一平均17千米跟踪训练2017年1月11日,南太平洋上的所罗门群岛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据此回答1~2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核B.上地幔C.下地幔D.地壳地幔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软流层上地幔岩石圈地幔地幔:由富含镁铁的硅酸盐类组成,呈固态。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软流层:上地幔上部,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33km-2900km地壳地核地核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厚度约3400千米。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内核地核:组成物质可能是高温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外核:呈液体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地壳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内核:呈固态思考如果以半熟的鸡蛋比作地球,那么蛋壳是什么?蛋白?蛋黄?注:可以将蛋壳和蛋白间的膜连同蛋壳一起看作岩石圈。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思考1.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A.喜马拉雅山B.黄土高原C.大西洋D.刚果盆地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古登堡界面以下是地幔B.地震波在地壳的传播速度比在地幔大C.软流层紧贴于地壳以下D.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氮和氧厚度:2000~3000千米。密度变化:地表——高空减小气压变化:地表——高空减小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水圈大气水地表水生物水地下水形态: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分类(按位置):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海洋水3.生物圈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1.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秀丽的黄果树3.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地壳地幔地核莫霍古登堡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纵横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外部圈层划分依据分层地震波波波界面界面岩石圈总结:
本文标题:地球的圈层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8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