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及其影响谈及文艺复兴,若不往其深里研究,往往我们最先关注到的便是其字面上的“文艺”二字。“文艺”可以说是整场文艺复兴运动的物质载体,所谓“文”,就是文学,而所谓“艺”,便是艺术。13世纪到17世纪的欧洲就像一块拥有超强磁力的磁铁,把太多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聚集了起来。现如今,这些伟人的肉体早已消逝在久远的年代里,但他们的作品却没有就此沉默,它们依旧能够开口说话,向我们述说一个思想变动的时代。凡是对西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对但丁、薄伽丘与比特拉克这三个名字必然不会陌生。但丁著有《神曲》,薄伽丘写有“人曲”之称的《十日谈》,而比特拉克则享有“人文主义之父”的盛名。他们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一杆笔,便足以让他们道出心中所望,社会所向。“我们为何不像别人那样尽早为自己的安全着想?”“我们可以一起去待在我们的乡间别墅中,不要去学城里的样子,过堕落的生活,而是由着自己的心愿去寻求欢乐,但并不越出理性的规范。”这是《十日谈》开篇的第一天中所写到的,帕皮妮亚面对着饱受瘟疫折磨的女士们发出了呼吁,她主张女士们为自己的安全着想,离开充斥着瘟疫的城市,追求自己所期待的美好生活。这一主张,还是由女性所提出的主张,相对于中世纪的欧洲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与难得。在薄伽丘的笔下,一群关注自我,追求自由的人诞生了。虽然只是开头几笔直白地提到了女士们弃城市而去,追求自身的健康与安宁,但这已经足够让我们认识到一个社会的悄然改变。“人”字开始大化,宗教与神灵不再是绝对的一切。女士们来到了新的土地上,她们向彼此倾吐着各类爱情故事,她们时而害羞,时而欢快,总而言之,她们不再压抑自己,而是沉浸在自我真正的情感世界中,这又何尝不是“人”字大化的表现呢?文艺复兴之前,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深受宗教思想影响,人虽然是这世上的绝大部分,但只有极少数拥有一定的权利与自由。而文艺复兴的发生,为这原本不公平的世界带来了一定量的文献,这些文献主要以“人”为中心,鼓励人有所追求,为自己而活。有言道“文学是灯”,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就此挂在了时代最醒目的位置上,尽一切可能散发着它的光亮与热度。而在艺术领域,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则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无论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还是拉斐尔画笔下各色的圣母像,抑或是米开朗琪罗的《大卫》,这些千古流传的作品就像是时代拼图的一部分,当我们把它们仔细粘贴好,静静欣赏全图,便能读到一个隐藏在其下的真实社会。于我个人而言,我尤爱拉斐尔画壁下形态各异的圣母像。要论拉斐尔的经典之作,那必然是《西斯廷圣母》无疑了。画面中,圣母玛利亚被塑造成了意大利平民妇女的形象。她没有人们惯性思维中神的冷酷与高傲,她所有的是满面的温柔与满目的慈爱。可人的小天使依偎在圣母的怀抱中,这天使是她的亲骨肉,但为了拯救凡间苍生,她不得不痛下决心将自己的孩子送下凡去。她终究是一位母亲,在这临别之际,她尽显为人母的慈爱,欲把温暖与念想留给圣洁的小天使。这一圣母真情流露的表现,让《西斯廷圣母》突破了中世纪圣母像的禁锢,它不再单单是描绘严肃神灵的画作,而是融入了真情与人性,将神灵加以人化,拉高放大了神灵的形象,让人们对神灵不再有距离感与敬畏感。另一方面,在画作中,平民渥瓦拉的出现也具有非凡的意义。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占绝对统治地位,平民所持有的权利甚少,可作为圣母信徒的沃瓦拉同西斯廷二世一样,都是为了迎接圣母而来,可见某些陈旧的观念与习俗正在被逐渐打破,平民开始在时代主流中崭露头角。如若要总结《西斯廷圣母》这幅画作,那么必然是离不开“人”字的,无论是那被“人”化的慈爱圣母,还是那代表平凡“人”的渥瓦拉,她们的出现都因人们的思想变化而起,人们开始对过去的种种禁锢与限制有所质疑与思考,开始更多地把焦点放在“人”的本身上。文学与艺术,不论是哪一者,其主体与内容较之前代都有了不小的变动。究其根本,是什么样的人创作了它们?而这些创作者又因为什么而不顺应前辈的思想与习作习惯呢?我想通常一种事物的改变,多半不是因为其本身有缺陷,便是因为新兴事物的出现,这些创作者正是看到了社会的漏洞与局限,又被一种新兴的文化主义思想所吸引着,这才改变了作品。与此同时,也悄然传达着新思想,改变了时代的主调。整个文艺复兴运动从13世纪持续到17世纪,创作者们虽出生在不同年代,但却仿佛不约而同地留下了以“人”为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一步步走向人们的内心和社会的中心,可以说,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从最初的弱势无依到被推至高位的过程。毋庸置疑的是,它便是整场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就像一束火苗,为时代点亮,却也照亮了整个时代。在其指引下,一个新的社会拉开了帷幕。16到17世纪,欧洲在继文艺复兴后发生了又一巨变——宗教改革。宗教对于16世纪前的欧洲来说就是灵魂,是宗教在统治着整个欧洲社会,也是宗教在控制着人们的思想与精神。人们长期习惯于这样一种宗教气氛浓重的环境,甚少有人试图挣扎和逃脱。然而随着文艺复兴运动逐步迎来高潮,人文主义思想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宗教的质疑与抵抗也日益暴露。因为宗教的存在,平民遭受蒙骗,无论在思想上还是现实中,都受到各式各样的权利限制,其苦难言。正所谓“有压迫便有抵抗”,受了先进思想熏陶的有志之士决定不再沉默,站起来主张改革,为自己,为人民声讨尊严与权利。终于,宗教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人权得到了加强。这一切的指导思想归根结底还是人文主义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让有志之士关注到了自身与人民,不愿再受宗教的驱使与压迫。在引导宗教改革的同时,人文主义思想也得到了补充和升华。再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如我们所知,启蒙运动发生的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对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然而物质的发展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对启蒙运动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启蒙运动中,伏尔泰提出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卢梭则提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这些不都是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么?而启蒙运动中所提倡的“理性主义”也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子。所谓理性,是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让我们截取其定义的一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的目的的智能,我想它的意思在于让人受到相当的改化与教育,从而得以达成自我的目标,实现自我的价值。可见“理性主义”也承载了人文主义思想,如若要打一个形象的比方,那么人文主义思想就是一个人的青年时期,而理性主义则是一个人的壮年时期,不变地守着青年时期的内涵,吸纳了众多的经验,同时也有了更成熟的外表。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再到启蒙运动,人文主义思想换了一件又一件外衣,贯穿于每一个世纪。当我们再回到它最初的本意上去:以“人”为中心,解放人性,不难发现的是,它最初就能被视作一种追求自由的思想。时代变换,它引导人们追求过人性自由,不再压抑自我的真实情感,将焦点放在“人”的本身上;也引导人们追求过精神自由,不再麻木听从于宗教,有自己的精神领地;还引导人们追求过思想自由,不再受强权的限制和威胁,用自己的权利高声表达真实的想法……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在于肯定人的价值,而非提倡自由。但后人对自由的追求,很大程度上萌生于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它引导了一场又一场巨变,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让我们不忘人文主义思想的最初涵义,不断地补充与发展它,去追求不同意义上的自由吧。
本文标题: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19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