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考编教综简答题汇集(背诵版)【说教师】
1考编教综简答题汇集(背诵版)1.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8)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3.如何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增加学生成功体验。具体来说,可以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2)培养学生积极归因。使用恰当的情绪表达和言语评价,提供适度的帮助和指导。3)感染学生积极情绪。用语言劝说学生,相信自己会有完成任务的能力。4)榜样示范鼓励学生。适时、经常介绍榜样任务,学会与榜样做积极比较。4.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1)教育评价的多元性。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多元性。2)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包括评价主体的发展性、评价范畴的发展性、评价空间的发展性。3)教育评价的即时性。包括即时反馈教学信息、即时激发学习动机、即时提供行为向导。5.教师如何备课?1)钻研教材。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参考书,其中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钻研教材有一个过程,一般必须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2)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还应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钻研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可能遇到的问题。3)设计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等。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课题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6.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2)意志行动对活动有调节作用。3)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4)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7.简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1)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2)公正的前提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3)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4)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5)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8.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素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果。9.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六个基本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10.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客观性。是指教学内容、方法的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2)主动性。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较好地发挥。3)互动性。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4)发展性。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教学活动富有成效。11.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2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智力;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有利条件,但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2)个性;高创造性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等。3)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4)知识;原有知识的激活和运用在创造性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不管是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还是类比、联想,这都离不开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12.促进知识正确迁移的教学措施有哪些?1)精选教材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13.如何提高知识的直观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2)充分利用言语直观,突出词与形象的结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形象特点;4)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参与直观过程;5)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14.复述策略有哪些?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常用的复述策略有: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互相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15.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什么?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它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过程。这种内化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形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一致。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16.在教学中应如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集体讨论。17.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终生不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结果。同时,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地练习,并注意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联系。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搞“突然袭击”。18.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9.我国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知行统一原则;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20.简述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观的转变(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3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观的转变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1.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哪些?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尊师爱生。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2)民主平等。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教的成效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3)教学相长。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4)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人际关系。22.贯彻直观性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1)遵循直观性原则必须服务于最终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直观毕竟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如何遵循直观性原则,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正确地选择。那种为了直观而直观,为了营造课堂气氛而不顾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2)遵循直观性原则必须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遵循直观性原则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才能构成一堂优质课。如在直观教学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设问,安排学生讨论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虑,获得教全面的感性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识。3)遵循直观性原则必须正确选择直观性教学手段。遵循直观性原则可采用的教学手段繁多,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及CAI课件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正确选用直观教学手段。4)遵循直观性原则更应注重教师的引导。现代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是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得到贯彻落实的。可见,教师是一堂课的“导演”,教师在教学中“导”得如何决定了一堂课的走向。因此,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巧妙规划,做出色的“导演”,才能使学生的“戏”演得更精彩。23.简述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1)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受教育者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种成人教育的学生。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相关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2)学校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2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包括以下几方面: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工作者应该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适应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4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25.简述班主
本文标题:考编教综简答题汇集(背诵版)【说教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0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