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管理学概论》课程设计及教案
课程教案(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管理学概论》授课学时:28授课班级:18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任课教师:课程设计课程名称管理学概论授课班级18文化市场经营管理总学时数28讲授28实训习题讨论教科书书名编著者出版社版别《管理学基础》周玉良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07月参考书《管理学原理》杨锐、殷晓彦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09月《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课程性质管理学基础开设在第一学期,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课程,属于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基础课,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为培养学生综合管理能力服务,为可持续发展拓宽空间;二是为后续核心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后续核心专业课程包括:文化市场营销、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项目创意与策划、新媒体企划等,管理学基础这么课可以为这些核心专业课程提供指导和奠定基础。教学目标阐述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本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性质,又要了解这门学科的一般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将借用案例比较和系统分析的方法来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生本门课程。(一)知识目标:以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教育;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理论,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动态,对管理学框架体系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二)能力目标:以应用上述知识于分析、解决具体管理问题为主体的初步的能力培养;在系统学习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分析与解决管理学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三)素质目标: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心智模式,在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管理学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管理素养。学情分析18级学生的特点主要如下: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求知欲和上进心;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我定位比较模糊。教材分析本门课程使用的教材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周玉良主编的《管理学基础》教材。该教材中对于管理学的原理与技能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观点。但是对于管理的各个职能只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深度不够;辅助教材则对管理的具体职能有较为深入的介绍,是上课备课有益的补充。学科知识能力结构框图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教学重难点以管理基础知识和管理思想为两大基础,使学生掌握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职能等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课堂教学设计部分教学单元名称模块一管理学基本理论授课课题管理概述学时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及属性;2.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3.掌握管理者的含义、类型与素质。能力目标:1.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与管理素质;2.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一、教学内容分析第一节管理基本内容一、什么是管理(一)管理的定义•泰罗、法约尔、西蒙、坎农、唐纳利、孔茨、罗宾斯都给管理下了定义•综合各方认识,本教材认为: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方式,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便有效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管理是有目标的群体活动管理由一系列职能活动组成的过程管理是整合组织资源的过程管理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活动(二)为什么要管理•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管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管理活动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效率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也被称为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指挥劳动称为管理的自然属性。而管理中的监督劳动被认为是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不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属性则同生产关系直接相联系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存在着其自身运动发展的基本客观规律;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掌握一定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管理技能的能力。管理的科学性体现在管理具有系统性、有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具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管理的艺术性体现在以人为管理对象的特殊性、管理手段的弹性、管理方法的经验性。3.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管理活动主要是协调活动,作业活动是基本的操作过程。4.管理活动离不开组织管理的目的性必须是通过某一组织活动才能有效实现,管理的“载体”就是“组织”。5.管理是一项创新活动管理的创新性,是指管理本身是一种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的社会活动。管理本土化就是管理创新性的反映。管理的创新性还在于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研究管理活动中的一般规律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脱离各类组织运行的现实状况。二、教学重难点及设计策略项目内容教学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目的、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管理的性质。教学难点对管理的理解三、教学方法:教授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引导、任务驱动四、板书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含授课各环节、时间分配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设计意图和资源准备组织教学点名准备上课导入如何协调有限资源与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思考回答问题导入法引发思考,引出本次的教学内容:管理的概念讲授新课1.管理的定义2.管理的特性3.管理的职能4.管理者及其分类5.管理者的角色6.管理者的技能学生观摩、听课、讨论讲授法利用多媒体,通过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启发引导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在哪里?听课、讨论讲授法、讨论法通过丰富的案例增强对管理学的了解拓展延伸根据所学内容,归纳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学生演练启发引导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相关知识面,让学生通过思考获得出相关结论。课堂总结本堂课主要概述了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思考回顾讲授法及时回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作业布置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思考问题,展开作业研讨法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展新的知识点。讲授内容大纲导入如何协调有限资源与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知识讲解1.任务解析:①管理的定义②管理的特点③管理学的定义及特征④管理的研究方法2.教学知识点:管理的内涵(10分钟)管理的地位与要素(5分钟)管理的作用(10分钟)管理的要素(10分钟)管理职能的划分(10分钟)专业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10分钟)管理者的素质(10分钟)3.案例分析: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在哪里?(10分钟)教学单元名称模块一管理学基本理论授课课题管理概述学时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内外环境因素与管理的关系;2.正确理解各种管理原理;3.了解不同管理方法的优缺点;理解它们的适用条件和范围。4.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特点。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一些简单的管理问题;2.具有一定的环境分析能力;3.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一、教学内容分析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管理原理对管理实践进行长期总结后形成的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和概括。(二)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三)管理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咨询管理方法(四)管理者和管理历史2.管理环境管理环境就是影响一个组织生存与发展,对组织各种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是影响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内外部条件。以组织界线来划分,可以把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前者又可分为微观环境(涉及企业的市场、竞争者、营销渠道以及社会公众)和宏观环境要素(包括人口、经济、政治法律、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及自然等多方面的因素)。内部环境包括了组织的硬环境和软环境。3.环境分析(一)识别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二)关注组织的具体环境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五种力量模型”是一种特别有效的分析工具。迈克尔·波特教授的模型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组织。这一模型帮助人们深入分析行业竞争压力的来源,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组织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组织所处行业发展趋势中的机会和威胁。二、教学重难点及设计策略项目内容教学重点管理的二重性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管理的作用教学难点逐步培养自己的管理思维,能从管理系统的角度分析管理想象三、教学方法:教授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引导、任务驱动四、板书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含授课各环节、时间分配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设计意图和资源准备组织教学点名准备上课导入上一堂课我们认识了管理是在一定环境情景下通过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协调等环节来组织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项资源,以期更好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思考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思考回答问题导入法引发思考,引出本次的教学内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管理环境讲授新课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2.管理学的研究方法3.管理环境4.环境的不稳定性5.环境分析学生观摩、听课、讨论讲授法利用多媒体,通过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启发引导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知识。向蚂蚁学习管理,对我们今天的管理有什么启示?听课、讨论讲授法、讨论法通过丰富的案例增强对管理工作的了解拓展延伸根据所学内容,归纳环境分析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演练启发引导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相关知识面,让学生通过思考获得出相关结论。课堂总结本堂课主要概述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思考回顾讲授法及时回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作业布置请说明还有哪些分析环境的方法?思考问题,展开作业研讨法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展新的知识点。讲授内容大纲导入提问并思考: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谁?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知识讲解管理概述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管理原理(二)管理职能(三)管理方法(四)管理者和管理历史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归纳法2.试验法3.演绎法4.案例分析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三、管理环境四、环境的不稳定性五、环境分析1.行业环境分析——波特五力竞争模型2.环境的SWOTT分析法教学单元名称第一模块管理学基本理论授课课题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学时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20世纪以前人类管理的主要贡献;2.了解古代管理实践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3.掌握古典管理及行为科学理论基本要点;4.掌握管理理论丛林的由来及意义;5.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能力目标:具备应用管理理论和思想分析和处理一些简单管理问题的能力。一、教学内容分析①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②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③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行政管理理论。二、教学重难点及设计策略项目内容教学重点古典管理理论的启示行为科学理论的创建与应用教学难点行为科学理论的创建与应用三、教学方法:教授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引导、任务驱动四、板书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含授课各环节、时间分配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设计意图和资源准备组织教学点名准备上课导入案例:长虹致胜之道-半军事化管理思考回答问题导入法引发思考,引出本次的教学内容:科学管理论的问题讲授新课1.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2.古典管理理论学生观摩、听课、讨论讲授法利用多媒体,通过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启发引导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案例分析听课、讨论讲授法、讨论法通过丰富的案例增强对宴会策划的了解拓展延伸根据所学内容,回答科学管理还需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演练启发引导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相关知识面,让学生通过思考获得出相关结论。课堂总结本堂课主要概述了古典管理理论的相关知识。思考回顾讲授法及时回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作业布置企业怎么样进行有效的管理?思考问题,展开作业研讨法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展新的知识点。讲授内容大纲导入提问并思考:长虹致胜之道-半军事化管理。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知识讲解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一)早期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三)古典管理论阶段(四)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二、古典管理理论(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三)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四)马克
本文标题:《管理学概论》课程设计及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06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