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授课时间:60课时(4课时机动)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本册教材要达成的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计算,并能用计算器探索规律。(2)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得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4)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5)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6)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空间与图形:(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知识周角、平角及周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度、45度、60度、90度的角。(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统计与概率:(1)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2)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分段统计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实践活动:(1)能运用学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2.数学思考:(1)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学习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3)在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4)在具体情境中,不断提高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3.解决问题(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小数解答的问题,培养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律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2)能综合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情感与态度(1)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3)在统计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二、课程内容单元序号单元专题训练重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时安排1泰山古树(计算器)1.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点:1.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2.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并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3.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2.用计算器探索运算中的规律22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1.。1.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2.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1.。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2.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用各种符号来表示数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和抽象、概括能力,促使学生由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3.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用代数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概括性和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4.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1、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与计算公式53快乐农场(运算律)1.探索和理解加法与乘法运算律。2.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并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应用加法和乘法和运算律,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体验它们的价值,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4.使学生经历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发展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及推理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思。1.加法运算律2.乘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3.乘法分配律154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1.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和研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感受这些图形的特征。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2.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能够自觉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图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三角形的特征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4.三角形的内角和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95动物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2.名数的改写和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1.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结合具体实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学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3.会进行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的相互改写。能够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4.在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1.小数的读写,认识两位小数2.小数的意义、名称和数位顺序表3.小数的大小比较4.小数的性质5.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6.单名数和复名数的改写7.求小数的近似数8.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126趣味拼搭(观察物体)1.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2.结合观察和操作进行简单的直观推理,展开合理想象,发展空间观念。1.能辨认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一组正方体搭成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2.在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3.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获得积极地数学学习情感。1.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2.从同一角度观察由一组正方体拼搭成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27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2.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感受数学与科技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1.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2.位数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3.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简便计算68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1.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和复式分段统计表。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复式分段统计表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探究分段统整理的方法,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预测和判断。3.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4.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求较复杂的平均数2.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6三、课程实施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1.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其情境中充分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关于统计知识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像统计学生课外小组人数、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喜欢的玩具、学生体重、城乡人口、人均寿命、降水量、献爱心捐款等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2.加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代数的意识。用符号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是代数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学生由算术思维身代数思维转变的开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脱离实际进行学习,容易给学生思维带来很大困难。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与数学学习整合在一起,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概念的形成。3.重视小数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小数加减法计算已经全部学完。它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适应实际需要,应经常结合实际,对小数口算和估算进行细水长流的练习,切实提高计算能力。4.上好一学期两次的综合应用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好一学期两次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对于班里的学困生我们需要对他更多的关注、了解和爱,对他的转化要有耐心,要做到循序渐进,而且要做到持之以恒,让孩子感受到每一次的进步,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要对这部分学生多关注,多给他们回答问题,提出质疑的机会,而且要让他们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信心。课后对于这部分学生的作业必须每次都批,而且最好面批,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最好对于错的题让他自己讲给别的学生听,这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四、课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但要考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要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水平的评价,既要注意考查学生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是否会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正确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更要关注情感和能力方面的表现。1、过程性评价(1)观察课堂表现。通过学生个人回答、个人展示、表达想法、板演练习、学具操作、小组汇报等,了解
本文标题: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1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