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鉴赏诗歌用词之妙二.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诗歌语言题常规命题方式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趣味思考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用词之妙动词一般动词1、陶潜:悠然见南山2.张先《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3.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4.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见”字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悠闲。(联系修饰语”悠然”考虑)(体会意境)(感受情趣)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与其他词义相近的词比较)“弄”字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闹”字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由物及人思考)(由景及情考虑)“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活用动词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春风又绿江南岸“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自然想到春天的生机形象。风老莺雏,雨肥梅子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一个空字,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形象地表明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以上各句中的“老”、“肥”、“悦”“空”、“绿”、“红”,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形容词、副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提问方式:1、诗中的某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2、这个字与另一个字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明确观点(哪个字用得好或哪个字是诗眼)1.解释该字、句在句中、诗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句放入原句、诗中描述景象。3.分析表现技巧,点出该字、句有什么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若是“诗眼”要分析该字在表达主旨和结构上起的作用)。答题步骤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①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注〕①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问题: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答案:作者用一“闹”字,有“热闹,喧闹”之意。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以动写静,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形象生动,淋漓尽致。【天仙子】张先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问题:“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历来被人称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案:“弄”字有“舞动”“玩耍”之意,运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花在风中摇动,花影也随之而动的美景,又营造了一种朦胧的氛围,似乎花儿在顾影自怜,眷恋自然。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问题: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案:“空”在文中是“形单影只、白白地”的意思,写出了诗中之人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问题: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凉”字用得最生动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案:同意。“凉”在这里有“清凉、宁静”之意,一个“凉”字既点出了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又写出了月色的秀丽明朗,更与后面的“镜”字相照应,表达出了月光明洁,水色清澈的优美意蕴,更好地增强了作者的感情表达。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铺”有“铺开”之意。“照”为“照射”之意。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照”无法体现光线角度的变化,用“铺”则准确生动。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王安石积极推行新法,后又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的晚年。问题: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答案:用得好,“绕”有“环绕,围绕”之意。通过一个“绕”字,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的情景,表现出春水爱花、惜花、护花、恋花的场面,侧面写出了杏花的可爱,表达的作者的喜爱之情。阅读这首诗,鉴赏首句。百嘉村见梅花[清]龚鼎孳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问题】首句的每一词语都与该诗的其他内容相照应,也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对该诗句予以评析。首句统摄全诗。“天涯”点了诗题中的“百嘉村”,并与“身是客”相照应,身处天涯还暗含心驰故乡之意;“疏影”点了诗题中的“梅花”;“伴”与“见”内在联系紧密,梅花伴我,换而言之,即是我见梅花;“黄昏”渲染了凄清的氛围,并引出了后面的“寒月”。首句以丰富的意象营造了渺远凄清的意境,艺术地表达了作者于寂寞黄昏之际客居天涯、仅有寒梅相伴的凄苦。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界定词语清新明快冲淡自然含蓄绚丽(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清新淡雅——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2)冲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冲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冲淡质朴——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明净绚丽——像一株静静开放的牡丹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4)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明白晓畅——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江楼月白居易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明快简洁——像一幅线条简洁的淡墨山水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绿”、“红”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委婉含蓄——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6)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清新自然——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如李白诗歌的语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答题步骤:(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语言风格题的思考方法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春怨唐·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课堂示例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叙: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析: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评: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课堂示例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横江词(其一)李白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问题: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课堂示例1、体会下列各句中动词的妙处。巩固练习[分析]“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分析]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
本文标题: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3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