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李渔与《风筝误》传奇原为消愁设费尽枝头歌一阙何事将钱买哭声反会变喜成悲咽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我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李渔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作家,被后人推为“世界喜剧大师”。一岁(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旧历八月初七生,浙江兰溪夏李村(今属永昌街道)人。十七岁(明天启七年1627年)在兰溪。父病重,娶山妻徐氏以“冲喜”。二十九岁(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首次赴杭州应乡试,落榜而归,作《榜后柬同时下第者》诗。三十岁(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在金华、兰溪。元日,作《凤凰如上忆吹箫·元日》,叹功名不就。三十二岁(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再次赴杭州应试,中途闻警而返,作《应试中途闻警归》诗。母逝。四十一岁(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杭州。作《怜香伴》传奇。四十二岁(清顺治九年1652年)在杭州。作《风筝误》传奇。四十三岁(清顺治九年1653年)在杭州。作《意中缘》传奇。四十五岁(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在杭州。作《玉搔头》传奇。四十六岁(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在杭州。《无声戏》一集问世。四十七岁(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往来杭州、金陵(今南京)间。作《奈何天》传奇,《无声戏》二集问世。四十八岁(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往来杭州、金陵间。小说《十二楼》问世。四十九岁(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往来杭州、金陵间。《古今史略》、《蜃中楼》传奇问世。笠翁十种曲《笠翁十种曲》是李渔创作的喜剧集,包括《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剧作情节曲折,语言浅近易懂,在士大夫以及民间均颇受欢迎。也因杂有大量庸俗的恶诨而遭人诟病。其中的《怜香伴》是一部女同性恋题材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怜香伴范介夫的妻子崔笺云新婚满月到庙里烧香,偶遇小她两岁的乡绅小姐曹语花。崔笺云慕曹语花的体香,曹语花怜崔笺云的诗才,两人在神佛前互定终身。崔笺云设局,将曹语花娶给丈夫做妾,为的却是自己与曹语花“宵同梦,晓同妆,镜里花容并蒂芳,深闺步步相随唱”。十二楼《十二楼》共十二卷,每卷写一故事,因为每个故事里都有一座楼阁,人物命运和情节展开往往与楼有关,故全书命名为“十二楼”,由此可看出李渔做小说之匠心。鹤归楼宋徽宗年间段玉初官绕翠郁子昌官围珠文回锦织倒妻思,断绝恩情不学痴。云雨赛欢终有别,分时怒向任猜疑。2、善用误会巧合手法展开矛盾冲突,造成喜剧场景。东园:梅夫人、詹爱娟|戚友先詹烈侯{}戚补臣西院:柳夫人、詹淑娟|韩世勋戚友先于清明节欲上城楼放风筝,遣童仆拿风筝找异父异母兄弟韩世勋画幅画儿,韩题《偶感》诗于其上。戚放风筝断线,飘到柳氏大院,柳氏要詹淑娟写首和诗于其上。戚生童仆要回风筝,欲交戚生,戚生酣睡,转交韩生。韩生见和诗,得知詹家次女美艳有才,大喜,撕下和诗,另做一风筝再题一首求爱诗于其上,亦去城楼放飞,待飘到詹家大院,故意拉断,任其飘落。然后亦让书童去讨风筝,不料刮起西风,风筝飞落东大院,被詹爱娟拾到。詹爱娟早知戚家有个富贵风流子弟,便和乳母设计,约韩生晚上来密会,韩如期而至。詹爱娟以为韩就是风流子弟戚生,在黑暗中焦急等待;而韩亦以为詹爱娟就是和诗的美艳女子,欣喜万分。待乳母持烛前来,照见詹爱娟真容,吓得魂飞魄散,狼狈奔逃,此即著名的《惊丑》一出。“惊丑”之后,韩世勋草木皆兵,唯恐詹家丑女再来纠缠,便决定立即进京赴试。但原来的误会不仅没有消除,而且又产生了新的误会:爱娟以为韩生就是戚公子,韩生以为爱娟就是淑娟。前一误会发展为《婚闹》等出,后一误会发展为《逼婚》、《诧美》等出。1、寓教于乐,寓庄于谐。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是喜剧人物,几乎每一场戏都具有浓郁的喜剧色彩,滑稽逗笑,调弄终场。但在搞笑中又蕴藏着比较严肃的主题。如所谓“风筝作孽”,引起一场大误会,实际上是因为詹爱娟和韩世勋搞冒名顶替的把戏所造成,从而讥讽了现实生活中弄虚作假、诓骗栽赃等丑恶行径。2、善用误会巧合手法展开矛盾冲突,造成喜剧场景。3、结构严谨,不蔓不枝,穿插埋照,略无遗漏。明代以来,传奇戏的情节结构多采用双线发展的方法,往往头绪繁多,旁见侧出,结构松散。这种通病,连汤显祖《牡丹亭》也未能避免。而李渔《风筝误》却无一多余的人,无一多余的事。虽然也有主线和副线甚至三线之分,但彼此紧密相连,没有游离的情节。剧中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与主角有关,都与“风筝误”的误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好事从来由错误,刘阮非差,怎入天台路?若要认真才下步,反因稳极成颠仆。朴斋主人的眉批道:造物颠倒英雄,全在一个误字。认误为真,认真作误,则造物之计穷矣
本文标题:李渔和风筝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3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