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1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ComparativeLiterature)一、基本信息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2、课程学时:54学时3、学分:3学分4、适用专业: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5、考核方式:考查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比较文学学科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理论。本课程帮助学生在全面了解比较文学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已有国别文学和文学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开拓视野,打通学科界限,以比较文学的视野和胸怀,来从事文学研究,并具有开放性和融通性思维,成为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三、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讲授比较文学学科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理论,要求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开阔视野,具有开放性思维,对已学中外文学和文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以比较文学的视野和胸怀,来从事高层次的文学研究。在讲授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以比较文学研究实例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文学研究中选题、选视角、选方法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文学方法和视野,进行具体的文学解读和研究。四、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绪论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比较文学的定义、基本特征,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比较文学研究的学养准备,理解比较文学跨越性的基本特征,掌握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类型教学重点:比较文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类型。教学难点: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世界文学”、“总体文学”、“比较文学”三个术语之间的区别。。教学内容:一、比较文学的定义二、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三、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类型四、比较文学研究的意义五、比较文学研究的学养准备六、教材、大纲、教学目的、学习要求七、参考书目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学科形成的背景,国外比较文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理解学科形成的标志,苏联学派理论主张、研究特点,掌握法国学派、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理论主张,中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理论主张、研究特点。教学重点:学科形成的标志,法国学派、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理论主张、研究特点。教学难点:苏联学派、中国学派理论主张、研究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国外比较文学的发展历史法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历史,理论主张,研究特点,代表人物。美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历史,理论主张,研究特点、代表人物。苏联比较文学的发展历史,理论主张,研究特点,代表人物。第二节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20世纪的20-40年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第三节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美、法学派已经开始取长补短,相互兼容靠近;新理论研究和文化研究成为两大引人注目的学术潮流;对东西方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视以及对文学规律探讨趋势。第二章比较文学研究的可比性原则和研究方法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根基。理解可比性主要包括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掌握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教学重点:比较文学的可研究方法教学难点:比较文学研究的可比性教学内容:第一节比较文学研究的可比性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根基,它主要包括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第二节、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对话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比较文学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有传播研究法、影响分析法、平行贯通法、阐发法等••第三章中西文学的相互影响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16世纪之前西方文学的中国影响,17、18世纪西方文学的中国影响,中国题材或背景的创作,理解中西文学的相互影响是以中西文化的交流为背景。掌握西方启蒙作家与中国,伏尔泰改编《中国孤儿》,近代翻译文学及其影响,20世纪西方文学的深刻影响。教学重点:17、18世纪西方文学的中国影响比较文学的可研究方法,西方启蒙作家与中国,伏尔泰改编《中国孤儿》,近代翻译文学及其影响,20世纪西方文学的深刻影响教学难点:西方启蒙作家与中国,20世纪西方文学的深刻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中、西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第二节中国对西方文学的影响16世纪之前西方文学的中国影响,17、18世纪西方文学的中国影响,中国题材或背景的创作,西方启蒙作家与中国,伏尔泰改编《中国孤儿》,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影响。第三节西方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的西方影响,16世纪前西方文学的影响,基督教传播影响中国文学,18世纪前中西文学交流的两个特点,近代翻译文学及其影响,20世纪西方文学的深刻影响。第四章实证性影响研究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传统的研究方法之一,它探究文学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了解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主要有: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译介学、形象学等。理解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译介学、形象学的定义、研究范围。掌握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译介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教学重点: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译介学、形象学的定义、研究范围。教学难点: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译介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流传学一、流传学的定义:流传学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的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作品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和被接受情况。二、流传学研究的影响类型。总体影响、个别影响、技巧影响、内容影响、形象影响三、流传学研究类型中国文学在国外、外国文学在中国、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和影响四、研究实例举隅第二节渊源学一、渊源学的定义和特征。1、定义:渊源学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研究。2、特征:强调对跨国影响渊源的追溯研究;以实证为根基。二、渊源学研究类型中国文学中的外来渊源、外国文学中的中国渊源、渊源的国际性循环三、渊源研究途径笔述渊源、口传渊源、印象渊源、孤立的渊源和集体的渊源。四、研究实例举隅第三节媒介学一、媒介学的定义:媒介学研究的是外国作品进入本国的方式、途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二、媒介的途径:指实施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语言文学之间交流与影响联系的“居间路线”或“中介路线”,分为个人媒介、团体媒介、出版物媒介(或称文字媒介)、环境媒介。三、媒介的方法:媒介的方法指一国文学或作家作品等在他国产生影响与流传的具体手段,包括翻译、模仿、改编、借用、仿效、出源等。四、网络时代的媒介学五、研究实例举隅•第四节译介学一、译介学的定义:译介学指对翻译的媒介作用及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比较研究。二、译介学的研究范围翻译理论、翻译史翻译文本研究、对译者的研究、译者与原作者之间的比较研究等、译序、译注研究、翻译文学的影响与接受。三、翻译中的误译和误读四、研究实例举隅第五节形象学一、形象学定义:形象学是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中的异国形象的研究。二、形象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注视者、他者以及注视者和他者的关系来展开。三、形象学的研究方法。1、文本外部研究:社会集体想象物;作家;异国形象与真实的异国的关系。2、文本内部研究:词汇;等级关系;故事情节。四、研究实例举隅第五章平行研究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平行研究是是美国学派所提出的对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论述其异同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了解平行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主要有:主题学、文类学、比较诗学等。理解主题学、文类学、比较诗学的定义、研究范围。掌握主题学、文类学、比较诗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教学重点:主题学、文类学、比较诗学的定义、研究范围。教学难点:主题学、文类学、比较诗学的研究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主题学一、主题学的定义1、定义:主题学着重研究同一主题、题材、人物典型或跨民族的流传和演变,以及他们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获得的不同处理。二、主题学的历史发展三、主题学的研究范围:题材史研究、母题研究、主题研究、人物类型研究、意象研究等四、研究实例举隅第二节文类学一、文类学的定义:文类学是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二、文类学研究的历史:西方文类研究的历史、中国文类研究的历史三、文类学的研究内容:文类的划分、缺类研究、文类的平行研究、文类的影响研究四、研究实例举隅第三节比较诗学一、比较诗学的定义:比较诗学是指通过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以发现全人类对文学规律的共同认识。二、比较诗学的兴起和发展。三、比较诗学的研究内容:文艺理论批评体系的比较研究;诗学术语、概念、范畴的比较研究;诗学著作的比较研究;诗学话语比较研究。四、比较诗学的研究方法:对比研究、阐发研究、四、研究实例举隅第六章跨学科研究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跨学科研究是指对于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理解跨学科研究包括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文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及其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掌握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哲学、文学与自然科学的比较研究。教学重点: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哲学、文学与自然科学的比较研究。教学难点: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自然科学的比较研究。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学与艺术一、文学与绘画二、文学与音乐三、文学与影视艺术第二节文学与社会科学一、文学与宗教(一)文学史与宗教(二)文学创作与宗教(三)文学批评与宗教二、文学与哲学(一)文学与哲学的相互影响(二)中西文化结构中的文学与哲学三、文学与心理学(一)文学创作与心理学(二)文学批评与心理学第三节文学与自然科学(一)文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二)文学中的自然科学第七章中西文学比较研究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中西文学比较研究是指中西主要文学体裁之间的比较研究。理解和掌握中西诗歌、中西小说、中西戏剧的比较研究。教学重点:中西诗歌、中西小说、中西戏剧的比较研究。教学难点:中西戏剧的比较研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西小说比较研究一、中西小说的产生与发展二、中西小说比较研究第二节中西诗歌比较研究一、中西诗歌的基本特点二、中西诗歌比较研究第三节中西戏剧比较研究一、中西戏剧的起源和形成二、中西戏剧比较研究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五、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除课堂讲授以外的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技能训练、课外作业、课外阅读指导及课程考核等。比较文学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阅读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实践活动以课后阅读、课外作业、,专题讨论和写作小论文的形式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的考核主要通过平时作业,期中检查、期末课程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最后成绩以期末考查为主,占70%,期中和平时成绩占30%。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开设之前,学生应该修《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课堂讲授课堂讨论阅读书目必读篇目论文训练总学时备注绪论32一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334二第二章比较文学研究的可比性原则和研究方法21433三第三章中西文学的相互影响356四第四章实证性影响研究10815见习两周五第五章平行研究8271210六第六章跨学科研究10281012七第七章中西文学比较研究10815等课程,掌握基本的文学知识和文学理论。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一)教材:胡亚敏主编《比较文学教程》,华中师大出版社,2006年。(二)教学参考书:1、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3、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4、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李万钧著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6、中西比较诗学曹顺庆著北京出版社19887、比较文学论文集朱维之方平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本文标题: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3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