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武汉发展及前景十论武汉市经济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1.引言赖江汉航运之利兼居华夏腹地建城历史三千多年汉口明清时期即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号称九省通衢。一句“货到汉口活”的赞语为它赢来无限商机。在中国商品流通史上其它城市不可与之相媲美;而在中国交通发展史上“九省通衢”的定论更使它名噪天下。2.历史进程中的武汉2.1近代武汉之辉煌1861年汉口开埠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先后开辟了英、法、德、俄、日五国租界设立了十五国领事馆在汉通商的有二十几个国家。自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以来不可否认这一段难以磨灭的耻辱历史实为汉口古镇千年来发展之机遇。更兼清末重臣张之洞督鄂十七年在汉大兴洋务运动创办了汉阳铁、湖北枪炮、汉冶萍公司、织布局、两湖书院、自强学堂等新式工业和教育机构开通了京汉铁使老武汉如虎添翼获得跨越式发展地位迅速上升政治上处江湖之远而经济独步中国之先。内联九省外通海洋对外贸易额多年驾乎津粤、直逼沪上号称“东方芝加哥”与津、沪、穗并称近代中国四大商埠。同时历史也眷顾这座千年老城:1911年武昌首义推翻帝制擎使共和;1927年北伐胜利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938年是中国抗战临时首都组织了著名的武汉保卫战。解放后有万里长江第一桥及武钢、武重、武锅等第一批大型企业。建国初期武汉为中央直辖市和中南大行政区首府。毛主席亦在此多次畅游长江、下榻东胡。新中国的建立是武汉市迎来历史发展的第二次机遇使饱受战火洗礼的大武汉第二次焕发青春。直至改革开放前后经济一直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武汉亦一跃成为新中国的经济重镇大武汉“名致实归”。2.2今日之沦落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梯度开放发展理论影响下在旧思维、旧体制的束缚下在武汉人耍小聪明、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劣根性作用下武汉沦落了大幅度退步了GD在全国大城市中排在十几位外贸进出口总额是沿海发达城市的零头甚至落后于一些原来只是一个县的沿海小市城市竞争力排名也落在十几位由一类城市沦落为二线城市远逊京、沪、穗、深只是在城区综合实力排名上凭着老底子和傻大的规模排名在有所靠前。问题是这样的老本还能啃几年?大武汉将不再称“大”了。2.3优势与潜力大武汉沦落了中部塌陷了。先是东部沿海开放再是西部大开发接着是振兴东北唯独忘了中部。原先武汉一直引以为豪的区位优势如今倍加另人尴尬:不东不西真不是个东西;不南不北凭忘江汉东流水。武汉有边缘化的危险!武汉急了喊出了中部崛起的口号武汉要恢复往日的荣耀重振雄风。内联华中外通海洋要做华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科技、文化、金融、信息、交通中心甚至国际大都市。武汉目标远大但现实距蓝图甚远。中部其它大城市如长沙、郑州等亦不服气这几年GD飞速发展亦有赶超武汉之脚步。不过武汉确实有这个潜力:武汉的区位优势人才科技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发达的交通山水资源……如果更新思维经营得当恰逢天时假以时日宏伟蓝图的实现不过尔尔定当再现“东方芝加哥”风采。3.开放之武汉开放之风初起作为中国中部经济重镇的武汉开始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经济学家献言:武汉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交通和流通为抓手以活跃市场为载体推动经济起飞。这一建言冠名为“两通”起飞被武汉市政府采纳并很快得到国务院批准成为武汉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战略。1979年武汉在全国率先宣布“敞开国门”对外开放了中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汉正街。几年工夫这个仅有103家个体商户的窄小街巷一跃成为延伸10多个社区年销售额突破100亿辐射全国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并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小商品流通领域的深层次革命。1992年中国商业第一股—鄂武商股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标志着武汉“两通”起飞战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随后中商、汉商、中百相继上市。一个城市拥有4家上市商业公司全国绝无仅有。武汉“两通”达到鼎盛时期。在武汉改革发展史上“两通”起飞战略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武汉市场是搞活了可一大批骨干企业却没有活起来而且“吃广东粮喝珠江水”成了武汉的消费潮流。同时武汉也在思考着今后的“两通”起飞战略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适应不了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穷则变变则通武汉人开始考虑建设城市的脊梁。“武汉—中国光谷”的建设应运而生。高科技点燃激情也为武汉带来了“重生”。在国内众多城市争建光谷的“追光”行动中武汉100多万市民自发签名支持市政府建设光谷的举措。事实证明建设光谷不仅给武汉市制造业实施技术改造走信息化之提了有力保障更重要的是她将武汉燃成一片热土激发了人们的创业激情。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高技术领域是什么?光电子产业。自200年武汉提出光谷概念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到如今形成一个庞大的激光产业的生力军。国内排名前四位的激光企业武汉占有三席分别是光谷激光、楚天激光和华工激光。激光产品一项武汉占据全国市场份额半壁江山。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自主创新领域武汉光谷创下了中国激光产业的18个第一。凭着开发区良好的环境鲜明的产业特色技术创新的理念“武汉—中国光谷”走在了我国激光产业领域的前列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不断做强。为武汉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科学技术是第一发展力”在这里表现得一览无余。武汉光谷独特的人才、技术和创新优势吸引着八方资金源源滚来还内外风险投资界在武汉注册的风险投资有两千年前的1家增至近20家;国内外金融机构近几百亿先后支持近20个光电子信息领域的大项目在光谷开工投产近千家公司注册。现在的武汉也只有光谷片区这块热土值得大写特写沦落为二线城市的武汉也不甘心就这样吃老本下去继“武汉—中国光谷”之后武汉人又做出了重大决策: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只翅膀托起大武汉领跑中部崛起的雄心壮志。最近武汉市政府明确指出力争用10年至20年时间投资200亿把武汉初步建成全国性现代制造业基地。与此同时一个大力提升武汉在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科教中心、旅游中心和集散中心的功能促进武汉成为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的蓝图正在规划。大武汉的宏大气魄由此可见一斑。在协调区域经济、承接梯度转移进程中发挥战略支点作用。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武汉责无旁贷武汉大有作为。4.未来武汉战略发展的着力点与主攻方向国家近几年大力推进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湖北应该加快发展争取走在中部地区前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起点。而作为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的武汉如何在中部地区发挥好龙头作用、找准自己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4.1更换武汉人的思维在社会发展中人是最基本的要素是第一生产力其作用远大于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生产资料等。这就是为什么德国、能在二战废墟上迅速崛起以色列、新加坡能在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国情下成为傲视周边影响世界的小强国的原因。武汉目前的经济发展滞后跟武汉人的劣根性有一定关系。这种劣根性表现在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欺生排外、恃勇斗恨对人乏信任和宽容防范心理重耍小聪明精于算计。但聪明反被聪明误占了眼前的这点小最后却吃了大亏。武汉人外号“九头鸟”贬义居多欺生狡诈导致外地人不敢也不愿同武汉人打交道不原到武汉来发展。不光外地人对武汉印象不佳就是武汉人自身亦对武汉人评价不高。武汉人这方面须正视自己反思反省。武汉的政府、企业和市民也要更新经济发展思维。要有开放的心态要“且把长江作大海内陆更应敞胸怀”。当今是中国全面开放的时代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地球缩小为村的时代再保守是行不通的要被淘汰的。武汉虽然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但处于中国腹地中心且交通优越完全可以像上世纪初那样充当内陆与外通海洋的桥梁。内陆一样可以开放如芝加哥、法兰克福都是国际大都市还有瑞士同样深处内陆却是全球首富其所辖之日内瓦市是联合国欧洲总部和众多国际组织所在地是世界有名的外交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武汉不仅是武汉人的武汉还是中国的武汉、世界的武汉。不仅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要把武汉搭建成一个大舞台一个适合五湖四海的人创业经商、学习、居住、旅游的大舞台。4.2武汉要找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放眼全球有两个城市在各自经济体内的区位与武汉相似同时又经济发达堪称武汉的楷模那就是美国的芝加哥和欧盟的法兰克福。芝加哥地处美国中北部的五大湖之密歇根湖畔通过圣劳伦斯河及伊利运河东可达圣劳伦斯湾、大西洋及纽约港通过运河与密西西比河相连南可达墨西哥湾、加勒比海。是美国最大内陆水运港口、最大铁运输中心和机械中心原来美国仅次于纽约的第二大城市近来由于洛杉矶的崛起而屈居第第三。法兰克福位于德国中西部、欧盟中部临莱茵河支流美茵河西北通过莱茵河可达北海、大西洋东南通过运河及多瑙河可达黑海及地中海。法兰克福城市虽不大却是欧洲金融中心之一有欧洲央行总部、德国证券所和黄金所。国际会展业亦相当发达还是德国的贸易中心。水陆空交通便利尤以航空最为发达是德国最大空港。因此武汉可将芝加哥和法兰克福定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目标大起点才高对自己要求高发展才有动力才有大进步。眼要高但手要低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来追赶自己的目标。如果说上海是纽约武汉就是芝加哥;上海是汉堡武汉就是法兰克福。武汉就要做东方的芝加哥亚洲的法兰克福。芝加哥以第二产业见长法兰克福第三产业优势突出。武汉目前的产业结构与芝加哥类似因此武汉要把自己的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大力发展法兰克福式的第三产业。具体而言武汉的定位是:内陆最大的制造业中心(钢铁、汽车、机械、造船、服装等)综合性交通枢纽(水、公、铁、空)物流、金融、贸易、会展中心中国光谷(这是武汉新的突破口和增长极)。当然这其中大部分还是将来时有待化蓝图成现实尤其会展、金融、贸易是软勒。4.3在体制和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要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手段是改革。改革可以使我们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国有企业资本经营预算制和年薪制等;制定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政府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及中介机构脱钩方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完善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方案规范和发展社会中介机构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上我们可以着眼于对科技体制的创新。武汉有雄厚的科技基础其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的第三位。可以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推进优势领域的原始创新、重点领域的集成创新和重大技术项目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研究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民营科技企业“百星工程”和“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建设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创新服务体系着力构建重大设备、科技信息、软件开发服务三大平台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不仅仅如此我们可以学习我国成功地方的创新经验和外国的经验结合武汉实际背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探索中摸索在摸索中成长不怕吃苦不怕失败总结经验找到一条属于适合武汉发展的大来。4.4在综合环境治理和开发方面力争走在全国的前列这里我们可以学习德国鲁尔区的经验努力改善武汉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欠缺;同时学习新加坡建花园城市的经验一改武汉“三大火炉”之一的炎热环境还武汉市民和投资者一个美好的家园。具体措施如下:(1)全市各工的大烟囱一律实行自动报警措施建立回收有害气体及灰尘装置控制空气污染。(2)在流经本市的主要河流及湖泊建立完整的水系统和污染净化系统。特别是武汉有着众多的大小不一的湖泊和河流一方面为本市提充足的水源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遭到污染。在治理湖泊污染方面政府一定要下大力气还市民以碧水蓝天。同时可以打通市区几大湖泊并通过河流使之相连建成几条大型水上浏览线以发展旅游业。也可以利用江水换湖水减轻污染并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3)完善城市居民排水系统按市场的需要建立一定的污水处理减轻生活污水对城市的污染。这是一个大的工程需要的投资也很多我们可以从多渠道招揽资金虽然困难但它的影响深远最终的获益者是有着人口接近800万的武汉市的全体市民及更多的流动人口。(4)应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争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寻。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和法规的重要性人人都知武汉要在这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宣传和通过学校教育普及法律法规让全市市民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5)在旅游开发方面武汉有着众多的旅游资源在开发方面明显做的还不够。今后要通过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协调安排争取做出几条有很大吸引力的线打出
本文标题:武汉发展及前景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3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