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变形监测报告姓名:王育强班级:工测1401学号:20141020627指导老师:李聚方实习时间:12-13周工程概述:变形、沉降监测是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或专用仪器通过对物体上有代表性的变形、沉降监测点的变化状况(包括平面位移和沉降变化)进行监视、监测。其任务是周期性的对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观测点在观测周期的变化量,并用仪器记录其瞬时位臵。其目的是要获得物体的空间位臵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对建筑物体采取的可行性纠偏措施。因此它的要求是:1、重复观测。需要重复观测。而且每一周期的观测方案要尽量一致。2、精度要求高。因为变形基本是细微的变化,基本单位是毫米级和厘米级。3、测量方法综合运用。为了达到较高的要求,往往综合运用大地测量、导线测量、极坐标法、水准测量等专门测量手段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校核,从而提高监测精度和可靠性。4、数据量大,处理分析复杂。因为重复观测和周期长,大量的数据需绘制成图并分析其动态趋势。5、责任重大。工程项目动辄千万、亿计。若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护措施可避免工程项目损失。沉降监测一、监测内容此次变形监测的对象是宿舍楼的整体沉降情况和鲲鹏山的水平位移情况(山体滑坡监测)以及校内微波塔的倾斜情况。宿舍楼位于黄河水院东北角,整区共有十六栋住宿楼一号楼为国际留学生宿舍和校内上善酒店的住址因此建筑完工时用于检测的水准点在墙体进行装修改造时遭到破坏。测量工作有一定难度。为保护建筑物的稳定,防止发生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以后运营过程中进行检测,进行控制预报,并为有关单位提供有关数据。一、监测方法沉降监测1、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7)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3、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型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有关规定执行。4、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6、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重点观测和科研观测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2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使用精密二等水准进行测量,每栋楼至少三个监测点平均分布楼体各个位置。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⑴高程基准点应选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⑵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高程基准点的标石按照点位的不同要求,标石形式采用《建筑变形测量规范》附录A执行。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采用的观测方式为二级的往返测站。变形监测一、监测内容鲲鹏山位于黄河水院西北地区,山体内部为施工建筑废料结构不是十分稳定。自建成以来由于遭雨水侵蚀、水库蓄水和自重等因素影响,部分山体出现滑坡、沉降、裂缝和倾斜现象。严重影响了山体的安全,为把握鲲鹏山的变形规律,加固除险、科学决策,特此进行该项目的变形监测.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鲲鹏山系人造假山,主要由下房土、建筑垃圾及其他废弃物组成,山高约20米,占地8000余㎡。后经改造成为集学生实习、参观、校园景观于一体的水利枢纽模型山。该山南临光明湖、湖水波光荡漾;北临百亩梨园,清香宜人;西临水利、土木实训馆,仿真教学栩栩有生;该山所处环境虽然优美,但地形、地物复杂,给测量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二、监测方法水平位移监测(山体滑坡监测)采用前方交会法::“前方交会”通俗地理解是在已知点的前方进行交会的意思。测量时是在待测点P设站,通过测量其前面三点与待测点连线的夹角来确定P点的平面布置的方法。也就是说待测点是在已知点的前方。全站仪前方交汇法,碎步测坐标法。直接测坐标,即仪器架在固定一点。对已固定后视。对各监测点进行坐标测量。监测期为两周,周期为每天一次。利用∆X、∆Y算出各监测点位移量。倾斜监测一、监测内容微波塔位于黄河水院校内五环体育场附近,是校内最高建筑。主要用于信号发射作用。二、监测方法倾斜监测1、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或各层间上层相对于下层的水平位移与高差,分别计算整体或分层的倾斜度、倾斜方向以及倾斜速度。对具有刚性建筑物的整体倾斜,亦可通过测量顶面或基础的相对沉降间接确定。2、主体倾斜观测点位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观测点应沿对应测站点的某主体竖直线,对整体倾斜按顶部、底部,对分层倾斜按分层部位、底部上下对应布设。(2)当从建筑物外部观测时,测站点或工作基点的点位应选在与照准目标中心连线呈接近正交或呈等分角的方向线上距照准目标1.5-2.0倍目标高度的固定位置处;当利用建筑物内竖向通道观测时,可将通道底部中心点作为测站点。(3)按纵横轴线或前方交会布设的测站点,每点应选设1-2个定向点。基线端点的选设应顾及其测距或丈量的要求。3、主体倾斜观测点位的标志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物顶部和墙体上的观测点标志,可采用埋入式照准标志型式。有特殊要求时,应专门设计。(2)位于地面的测站点和定向点,可根据不同的观测要求,采用带有强制对中设备的观测墩或混凝土标石。(3)对于一次性倾斜观测项目,观测点标志可采用标记形式或直接利用符合位置与照准要求的建筑物特征部位;测站点可采用小标石或临时性标志。4、主体倾斜观测的精度,可根据给定的倾斜量容许值。当由基础倾斜间接确定建筑物整体倾斜时,基础相对沉降的观测精度应按有关规定确定。5、主体倾斜观测可根据不同的观测条件与要求,选用下列方法:(1)从建筑物或构件的外部观测时,宜选用下列经纬仪观测法:A、投点法。观测时,应在底部观测点位置安置量测设施(如水平读数尺等)。在每测站安置经纬仪投影时,应按正倒镜法以所测每对上下观测点标志间的水平位移分量,按矢量相加法求得水平位移值(倾斜量)和位移方向(倾斜方向)。B、测水平角法。对矩形建筑物,可在每测站直接观测顶部观测点与底部观测点之间的夹角或上层观测点与下层观测点之间的夹角,以所测角值与距离值计算整体的或分层的水平位移分量和位移方向。C、前方交会法。所选基线应与观测点组成最佳构形,交会角宜在60°-120°之间。水平位移计算,可采用直接由两周期观测方向值之差解算坐标变化量的方向差交会法,亦可采用按每周期计算观测点坐标值,再以坐标差计算水平位移的方法。D、经纬仪投影法:观测时,应在底部观测点位置安置测量设施(如水平读数尺等)。在每测站安置经纬仪投影时,应按正倒镜法以所测每对上下水平位移分量,按矢量相加法求得水平移值和位移方向。经纬仪的位置要求设置在离建筑物较远的地方(距离最好大于1.5倍建筑物的高度),以减小仪器纵轴不垂直的影响。塔高测量用正切定理法,也可以直接用全站仪进行悬高测量。I=S/H数据处理沉降监测A日期高程沉降量累计量备注170.320800270.3214-0.0006-0.0006370.3210+0.0004-0.0002B日期高程沉降量累计量备注170.410200270.4105-0.0003-0.0003370.4104+0.0001-0.0002C日期高程沉降量累计量备注170.395100270.3956-0.0004-0.0004370.3953+0.0003-0.0001通过数据分析本建筑物比较稳定没有发生较大沉降。水平位移XY∆X∆Y∑∆X∑∆Y备注1056.7091094.8430000001056.7101094.845-0.001-0.002-0.001-0.0020.0022360.0022361056.7091094.8440.0010.0010-0.0010.0014140.0010001056.7111094.843-0.0020.001-0.00200.0022360.0020001056.7111094.8440-0.001-0.002-0.0010.0010000.002236-0.000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一号点二号点三号点1056.7091094.8430.0020.001000.00223601056.7101094.844-0.001-0.001-0.001-0.0010.0014140.001414B日期XY∆X∆Y∑∆X∑∆Y备注11047.3801096.85200000021047.3811096.853-0.001-0.001-0.001-0.0010.0014140.00141431047.3811096.85300-0.001000.00100041047.3801096.8520.0010.00100.0010.0014140.00100051047.3801096.8530-0.001000.001000061047.3811096.853-0.0010-0.00100.0010000.00100071047.3811096.85200.001-0.0010.0010.0010000.001414C日期XY∆X∆Y∑∆X∑∆Y备注11034.6581099.72000000021034.6591099.721-0.001-0.001-0.001-0.0010.0014140.00141431034.6591099.7220-0.001-0.001-0.0020.0010000.00223641034.6581099.7200.0010.002000.002236051034.6581099.7210-0.0010-0.0010.0010000.00100061034.6591099.721-0.0010-0.001-0.0010.0010000.00141471034.6581099.7200.0010.001000.0014140D日期XY∆X∆Y∑∆X∑∆Y备注11019.2841090.01000000021019.2831090.0110.001-0.0010.001-0.0010.0014140.00141431019.2831090.011000.001-0.00100.00141441019.2841090.010-0.0010.001000.001414051019.2831090.0120.001-0.0020.001-0.0020.0022360.00223661019.2841090.011-0.0010.0010-0.0010.0014140.00100071019.28
本文标题:变形监测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4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