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现金卡风险管理知觉与绩效关系之研究
0現金卡風險管理知覺與績效關係之研究姓名:陳敏汶學號:92402230系別:財務金融系指導老師:趙永祥老師1目錄第一章緒論………………………………………………………………02第一節研究背景……………………………………………………02第二節研究動機……………………………………………………03第三節研究目的……………………………………………………04第四節研究架構與流程……………………………………………05第二章現金卡之現況…………………………………………………….06第一節首動者優勢………………………………………………06-07第二節產品生命週期……………………………………………07-09第三節現金卡市場的現況………………………………………10-13第四節財政部對現金卡的規範…………………………………….14第三章文獻探討……………………………………………………………15第一節風險管理的定義與目標………………………………….15-18第二節信用風險管理…………………………………………….19-21第三節內部控制……………………………………………………..22第四章結論與建議………………………………………………………….23第一節結論………………………………………………………...…23第二節建議………………………………………………………...…24第五章參考文獻……………………………………………………………..252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背景自從1990年代政府解除銀行與證券業務之管制措施以後,金融重心即由金融媒介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轉向金融市場,而銀行的業務也逐漸從企業金融移轉到了消費金融。相較於企業金融,由於消費金融的顧客比較分散,而且每個人所借貸的金額又較低,所以可以很平均的將風險給分散掉。反觀企業金融,所牽涉的金額龐大,顧客又集中在少數的事業單位,一但倒閉的事件產生,對銀行經營所造成的衝擊可說是非常重大。而近年來,在眾多消費金融的商品之中,成長最快,獲利也最誘人的當屬現金卡」莫屬。雖然說信用卡也有預借現金的功能,可是其核卡的過程較嚴格,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再加上除了可預支的金額較低以外,所必需承受的利息也比較高,這對於那些急需現金,但又不符合上述規定的人,且計較利息支出的人而言,信用卡並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而傳統上,一般民眾在缺現金的時候,短期內可籌措的對象也有限,除了向親朋好友商借,或是向公司預支以外,最常見的手段就是向地下錢莊商借。但是地下錢莊不但利息非常高以外,一但出現無法還款的情形,可能便會遭到暴力討債,最慘的情形就是家破人亡。以上原因,就是導致現金卡問世的主因。自從萬泰銀行從日本引進並推出第一張現金卡George&Mary之後,由於商機龐大,使得不少銀行紛紛跟進,截至2003年底止,開辦現金卡的銀行共有32家,而新銀行中少數堅持不發卡的富邦、建華銀行,為因應市場變化,也決定在2004年第二季推出現金卡產品應戰。至於老銀行方面,華南銀也砸下了上億元的資金請來日商建置系統,於2004年的4月投入現金卡市場。3第二節研究動機現金卡當初開辦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幫助那些短期急需現金,卻沒有借錢管道的人,並使他們遠離地下錢莊。可是近年來,由於銀行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核卡的速度也愈來愈快,加上為了衝業績、拼績效,使得銀行在疏漏中核卡給那些不符合規定的人。此外,更有詐騙集團看準了銀行的這些漏洞而進行詐騙。如果銀行的第一線核卡人員沒有具備辨別顧客品質的能力,再加上沒有設計嚴謹的電腦設備,及風險管理的部門,便貿然的推行現金卡這項業務的話,很容易便會使得銀行遭受損失。由此可見,擁有一套完整的作業流程和風險控管機制是銀行辦理此項業務的先決條件,如果忽視上述的重要性,銀行很容易便會出現問題。以第一銀行為例,由於其現金卡的作業資訊系統檢核機制不足,營業單位人員也欠缺警覺性,未能比較核對每日明細表有動用額度大於核淮額度的情形,使得客戶潘明宏一張額度2‧5萬元的現金卡,竟然可以提領3,300餘萬元,而且經過三個月後才現。雖然一銀之後被財政部明令停辦現金卡這項業務,但是如果沒有發生這件事情的話,一銀可能永遠也不會發現到竟然有那麼大的疏失。而現金卡另一個使人擔憂的地方就是其放款對象的選擇,由於辦理現金卡的門檻不高,只要個人信用記錄正常,有收入證明,年滿二十歲,便可以辦理。但是通常那些滿二十歲的學生客戶,由於涉世未深,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過度的擴張信用,造成銀行、持卡人及其家長間之糾紛,進而衍生社會問題。此外,對於那些較晚進入市場的銀行,為了爭取客戶,搶攻市占率,使得其核卡的標準相對降低,短期而言,雖然顧客數增加了,但是「好」顧客的比率卻不一定跟著增加。第三個值得去思考的議題,藉由發行現金卡,目前許多的銀行都從中得到非常豐厚的手續費和利息收入,可是任何的商品都會有所謂的成長上限,隨著市場進入飽和期,銀行和銀行間的競爭也會愈來愈激烈。而且如果我們再將經濟循環這項因素考量進去的話,當發生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銀行是否能夠全身而退。以韓國為例,亞洲金融危機後,南韓為了扭轉銀行與企業往來過深的弊病,鼓勵金融界發展消費金融,降低企業呆帳拖垮銀行的危機。而信用卡業務正是南韓發展消費金融的主軸。南韓信用卡公司在二○○二年就共賺了二兆五千多億韓圜,約七百多億新台幣,但是現在呢?很多韓國人是用甲公司的信用卡預借現金付乙公司的卡帳。如果其中一家信用卡公司沒錢借給卡友,就會起骨牌效應,很多人沒法繳其他信用卡帳單,導致更多信用卡公司收不到錢,呆帳高升,陷入困境。雖然說台灣還沒走到這一步,可是,如果台灣人民的用卡習慣變成這樣的話,難保台灣不會再發生金融危機。4第三節研究目的目前有許多的銀行皆有提供現金卡這項業務來服務顧客,可是在推出這項商品的同時,銀行是否有認真去思考,此項業務的推出是只是基於羨慕別人的獲利而盲目跟進,或是已經有一套完善的服務流程及專業的後勤支援才來經營這項業務。由於現金卡是一項高風險高報酬的商品,產品本身的設計好壞、公司軟硬體設備的有無、及風險管理的嚴謹與否,在在都會影響銀行獲利的情形。基於以上問題的考量,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想要了解:現金卡發行銀行的背景資料是否和銀行風險管理好壞有關。銀行經營策略的差異會對銀行行員的風險知覺造成影響。不同的風險控管準則對風險知覺是否有所影響。風險知覺是否對銀行現金卡的經營績效有所影響。不同風險管理群對現金卡將來發展的認知是否有所影響。5第四節研究架構緒論我國現金卡現況經營現金卡的風險風險控管相關文獻探討||信用評等制國內外風險控度相關文獻內控相關文獻制相關文獻研究架構發展與模式建立問卷設計與研究樣本選取實證結果分析結論與建議6第二章現金卡之現況本章節所要探討的議題是現金卡的現況,現金卡自從於一九九九年推出以來至今已經有五個年頭的時光了。而販賣現金卡這項商品的銀行家數也從一家到目前的三十多家,競爭的程度也隨著家數的增加而跟著增加,銀行獲利的成長率也從最初的直線上昇到目前趨於平緩,照理說,這些沒有在一開始就洞察先機的銀行,在目前的這種情形之下,不應該再進入這個市場,可是還是有許多銀行一一跟進。這是否意味說,現金卡的市場還有成長的空間?或是說銀行本身有什麼樣的競爭策略可以增加本身的競爭力,並進而擴張自身的市佔率?然而不可諱言的是,首先進入市場的萬泰銀行,確實享有先行者優勢,目前的市佔率穩居榜首,達到28%,而其他較晚推出現金卡這項產品的銀行,其市佔率根本就無法有效提昇。不過在所有二○○三年以後才推出這項商品的銀行之中,有一些銀行是比較特別的,例如說:中華商業銀行。中華商業銀行先前在國內銀行的排名是屬於後段班,但是看準了現金卡仍然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再加上經理人對這項業務全心全力的支持,配合札實的教育訓練,完善的作業流程以及顧客選擇的電腦系統,使得這家後來才進入市場的新銀行,在短短一年的時間當中,發卡量的排名就衝到第四名,而放款金額則高居第三位。根據財政部金融局一月現金卡市場概況的統計,目前現金卡市場前三名分別為萬泰銀的28%,台新銀的12‧8%,和中信銀的8‧86%,除了萬泰穩居榜首之外,第二名到第五名的發卡量都非常接近。到底現金卡還有多少年的榮景,目前的看法仍然非常分歧,而本章主要是針對現金卡的現況做一個簡略的探討和評論,而這些結果將做為研究設計的基礎。本章一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首動者優勢的探討;第二節為產品生命週期的論述;而在第三節則是探討目前現金卡市場的概況。前兩節除了討論上述的理論之外,也會試著描述一些例外的情形。由於現金卡市場的競爭愈來愈激烈,有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理論,可能也會有例外的情形產生,茲分別介紹如下:第一節首動者優勢Hitt,Ireland和Hoskisson認為所謂的“首動者“就是一家公司為了建立或是保衛它的競爭優勢或是改進它的市場地位而採取最先的競爭行動。一般而言,當公司採取這種競爭策略時,如果成功的話,通常可以獲得高於平均水準的報酬,而且可以達到:1、較高的顧客忠誠7度;2較大的市場佔有率。而Cheng和Kesner(則指出通常首動者“會分配資金來進行產品的創新和發展,並積極的使用廣告,做先進的研究和發展。“而在產品生命週期比較短的市場當中,首動者可得到的利益最大,通常比後進者多五到十倍的收益。雖然說首動者優勢一但建立的話,可以為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可是這種高報酬的背面通常伴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因此,首動者被假設要提供一種高品質的產品。選擇正確的定位。追定正確的競爭策略。如果首動者未選對正確的市場定位,對後進者而言,他將不再是首動者的競爭優勢。而一旦企業成功的取得首動者優勢,便很容易的成為市場的領導者。根據Kotler的說法,他將市場上的參與者分為四種角色:領導者(leader)、挑戰者(challenger)、跟隨者(follower)和利基者(nicher)。整體而言,市場領導者可奪得40%的市佔率,挑戰者可得到30%的佔有率,市場跟隨者可得到20%的市佔率,至於市場的利基者則只能得到10%的佔有率。以日本的消費金融公司為例:日本消費金融公司已經有30餘年的歷史,目前有6,000餘家,前四大分別為武富士、ACOM、Promise與Aiful,借貸餘額分別從1‧7兆至1‧3兆日圓,四大公司盤占現金卡近六成市場,市場可說是大者恆大。而國內的現金卡市場,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前三大就佔了市場快五成的市場。而台灣目前的現金卡市場,除了萬泰和台新穩佔一、二名之外,第三名至第五名目前仍呈現膠著的狀態,而市場上的參與者根據其所扮演的角色,而有以下不同的競爭策略:市場領導者:1、拓展整個市場。2、保護市場佔有率。3、擴張其市場佔有率。市場挑戰者:1、定義策略目標與挑戰者。2、選擇攻擊策略。市場跟隨者:1、複製者。2、模仿者。3、調整者市場利基者:廠商採專業化,依市場、顧客、產品或行銷組合確定一專業化的路線。目前的現金卡市佔率,除了萬泰穩居龍頭以外,二至六名的排名皆很接近。雖然萬泰已經穩居龍頭的地位,但是仍很積極的藉由其品牌知名度來擴張市佔率,並試圖從虎視耽耽的競爭對手當中,保持其市佔率。至於其他起步較晚的銀行,由於已經失了先機,因此只能採取市場挑戰者及市場跟隨者的競爭策略82004年一月現金卡市場概況發卡數量放款餘額逾放比461萬張1744億元2‧21%發卡數市占率前三名放款金額市占率前三名銀行名稱市占率(%)銀行名稱市占率(%)萬泰銀28萬泰銀40台新銀12‧8台新銀13‧48中信銀8‧86中華商銀8‧052004年一月之現金卡市場概況資料來源:財政部金融局第二節產品生命週期為什麼每每談到產品的時候,大家總是會談到產品生命週期(PLC)?根據Kotler的說法,他認為PLC可以傳達下列四種訊息:產品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同時期,產品販賣會有不同的挑戰,機會和問題產品生命週期的不同時期,利潤會上升或下降產品在其不同的生命週期須要不同類型管理技巧的配合而林建煌則指出產品生命週期是將整個產品在其銷售歷史過程中的銷售與利潤狀況,加以描述的一種觀念,也就是產品生命週期是追溯產品從導入期進入市場到衰退
本文标题:现金卡风险管理知觉与绩效关系之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