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2.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意境,体验诗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介绍】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让世人为之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文体简介】诵读诗歌,感知诗意1、欣赏配乐朗读的视频课件,感受诗歌的意境。2、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3、梳理诗文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请依据此给全诗划分层次。1、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2、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3、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1)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第一层,写思妇怀人。2)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第二层,写游子想家。表里兼顾,情景交融。小结: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远理:宇宙人生哲理短暂——永恒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凄清婉转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当堂训练1.熟读《春江花月夜》2.请找出江、月与人融为一体的诗句,简要分析课后作业完成《课时作业》语言基础知识部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欣赏诗的景致美2.领悟诗的哲理美、情感美。读诗歌,思考1.看题目,春、江、花、月、夜是五种景物。请想象一下这五种景物可以组成一幅怎样的图画?用语言描述一下2.这幅图画写了哪些意象?核心意象是什么?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用几个简洁的词语形容一下)有什么作用?第一部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1、开头八句写了哪些意象?核心意象是什么?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扣题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核心意象是“月”,营造了一种壮丽高远、清幽恬美的意境,为下面写月下之思、抒月下之情作铺垫。有感情地朗读写景的八句,再次品味诗歌意境。领悟诗的哲理美1.面对这样的美景,诗歌中通常会写到什么?2.面对浩瀚江天、皎皎明月,诗人有何领悟?谈谈你的理解。第二部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1、面对一轮孤月,作者想到了什么?自然、宇宙与人生的关系2、请赏析中间四句传达的情感。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但人类一代代连续起来,却是无穷无尽的生命的延续。(诗人跳出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小圈子,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感受诗的情感美读诗歌第三部分,思考:1.诗人又想到了什么,诗歌内容又有了什么转换?茫茫江月使诗人想到了月下的思妇和江上的游子,进而抒写了他们之间的相思离愁。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几句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2)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①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②赋予月亮以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③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鱼龙”、“鸿雁”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具体表现了思妇的怀远之苦。这8句具体表现了什么内容?思妇怀远。(3)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感受这段文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1、虚实相生。2、以景衬清。3、借代。4、化虚为实。江水流掉了春天,也流掉了游子的青春和幸福。春已去,月已斜,花已谢,但人未归。西落的明月伴着离情把一片伤感惆怅洒满江边的树林。这8句具体表现了什么内容?游子思归《春江花月夜》小结《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含蓄。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全诗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画意哲理诗情月下之景月下之思月下之情月色无垠月光纯净人生无尽宇宙永恒思妇怀远游子思归春江花月夜当堂训练盛唐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是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与本诗对照,分析两首诗的异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远,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课后作业1.完成课时作业(任选一题):2、随笔《剪不断的思乡情结》———赏析《春江花月夜》中的情感(21)3、再读诗歌,选择一个角度(景致美、哲理美和情感美等)写一段赏析文字(22)补充知识:古诗文中的“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及文化意义月亮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古典诗歌中关于“江水”的意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是个时间概念,喻指历史的长河以及流逝的时光。以流水来喻流逝的时光,使得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同时,水之无处不在与水流之绵绵不尽,像极了无法排遣,绵绵不绝的愁绪,因此,以水喻愁,在诗词里也是常见的。“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之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古典诗歌中关于“落花”的意象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断:昨夜闲潭梦落花。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谢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红颜衰老的恐慌。
本文标题:春江花月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6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