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运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运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知识虽然重要,但不可离开生活去教。要与生活打成一片,否则便是书呆子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具有前瞻性,新课程理念来源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正在指导着我们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就要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把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让学生乐学活用,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来进行教学。一、生活实际导入,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有趣在讲“有余数的除法”时,如果就除法讲除法,学生就会感到无趣,上课发呆、讲话等问题行为由此而产生。这不仅不利于教师传播知识,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相反,如果借助学生的生活情境去讲除法,学生不仅听得轻松、学得也很有劲儿,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讲“52/3”时,我们可创设这样的情境:今天体育课,体育老师教我们怎样正确地去打羽毛球,于是就派了两名同学去体育室领取器材。体育室阿姨数了一下共有52个羽毛球,但有3个班要用。于是呢?阿姨想考考这两名同学:“你们说平均每个班能拿几个羽毛球,还多几个呢?”教师通过这样情境的导入新课。这样既避免知识本身的枯燥无味,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淡化抽象理论,强化生活经验——领悟数学知识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教学做合一”。只有学生亲手操作过,他的印象才会更深,这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儿童都是以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识为辅。随着年龄的增长,才会有所变动。所以我们应根据儿童生理及其心理发展特点选择相应的数学手段。如在教“时钟”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制作一些钟发给学生,让学生上课时在适当的时候拿出钟,拨出老师所要求的时间,这样巩固新知的办法要比在黑板上画的效果要好的多。例如:在数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有这样一道例题:饲养场养白兔12只,黑兔7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学生回答:12-7=5(只).有些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说出算式中的12、7、5只表示的意思,并且非要这样叙述不可:12表示12只白兔,7表示与黑兔同样多的白兔7只;白兔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部分,从12只白兔里去掉与黑兔同样多的7只,就是比黑兔多的5只。……生硬地用这套严密的、抽象的语言分析题意、理解题目,失去的是解题能力,留下的是无效的、无味的空洞文字复述,这样教下去,学生越学越糊涂。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对这一问题最直接、最初的理解是:“白兔多一些,黑兔少一些,从12只里去掉7只,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5只。”这样表述顺应小学生思路,适合小学生的经验基础,学生很容易接纳,并且觉得学得轻松。从儿童的生命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设计学生的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三、拓展学习空间,变活教材内容——感悟数学合理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考虑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使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和感受数学问题。教师应树立大课堂观念,使课堂教学向前延伸、向后延续、向课外拓展,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促使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发展性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课时,挖掘了这样的生活实例:我扮演司机,同学扮演公共汽车的旅客,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出发时共有25个旅客,公共汽车在行进过程中有旅客上车,到了终点站时共有50个旅客,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出站时只有25个旅客,终点站时却有50个旅客?那么中途上来多少个旅客?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从而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5+?=50;然后提出问题:到了终点站时公共汽车有多少个旅客?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从而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5+25=?然后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25=50是知道一个加数和和求另一个加数,25+35=?是知道两个加数求和的,从而引入教学内容“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验数学有用1.运用面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有一户人家想铺地板砖。我们从肉眼就可以观察到这个房间是个长方形,我们可以用测量工具如尺,就很容易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知道了这两个条件,想求面积,那就是“apieceofcake”了。根据我们数学中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可知这个房间有多少个平方。但问题还没有完,还问我们需要这样大小的地板砖多少块。我们都知道一般的地板砖是正方形,我们可以先量出它的边长,再由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边长,从而得到一块地板砖的面积。最后再用房间的总面积/一块地板砖的面积,不就是知道了大概需要多少块地板砖了吗?这样不仅不会浪费造屋主的钱,而且可以节约材料,一举两得,有什么不满意的呢?2.乘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乘法知识的运用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它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果人们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知识的话,他们的生活可能就会产生困扰。比如人们到菜场买菜不可能只买一斤,如果买两斤?三斤?四斤?怎么办?我一个一个地加,那不是太浪费时间了。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宝贵的。我们的前人既然为我们栽好了这棵参天大树——数学知识,我们就应该好好地去利用它,让它为人类的生活闪耀出最耀眼的光芒。同时,“这棵大树”在给我们人类奉献的时候,我们应该给它添加一些营养,让它更加的茁壮成长。这些营养的来源那就是我们的生活。所以,数学与生活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总之,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结合的统一体。它们谁也离不开谁。它们相互作用促进另一方的发展。3.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本文标题:运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7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