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巴赫-(2)(ppt文档)
J.S.巴赫(Bach,1685—1750)生平•1685年3月21日生于爱森纳赫,童年父母双亡,由长兄抚养成人。•1700年进入吕内堡的米歇尔教堂唱诗班学习音乐。巴赫出生的房子巴赫的父亲•1703年任魏玛宫廷乐队小提琴手。同年去阿恩斯塔特任教堂管风琴师。•1705年前去吕贝克观摩布克斯特胡德的管风琴演奏。•1707年任缪尔豪森的教堂管风琴师,与远房堂妹结婚。•1708年起任魏玛宫廷管风琴师,创作了大量管风琴音乐作品。•1718——1723年任克滕宫廷乐队指挥,缔结第二次婚姻。创作主要集中于世俗器乐曲。巴赫出生的房子青年巴赫巴赫博物馆中的起居室•1723——1750年定居莱比锡,任莱比锡托马斯教堂附属音乐学校的乐监和莱比锡市音乐指导,负责莱比锡4个主要教堂的音乐工作,为政府的仪式庆典提供音乐。•1749年双目失明。•1750年6月28日逝世。老年巴赫莱比锡大教堂的巴赫像与巴赫墓莱比锡的圣托马斯大教堂•巴赫生前并未赢得应有的尊重和显赫的地位,他创作的作品大部分没有得到出版,他的音乐也不为人们所理解,在很长时期里,他的名气还不如他的儿子们响。直到巴赫去世几十年后,他的功绩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802年,德国历史学家福克尔写作了第一部《巴赫传》。•1850年,德国成立了巴赫学会,目的是寻找搜集这位伟大作曲家的全部手稿,结集出版。1900年首次出版了巴赫作品全集,1954年起又开始编纂新的全集。•最权威的巴赫音乐作品目录编号,是巴赫学会的编号(巴赫作品索引):BachWerkeVerzeichnis(BWV)巴赫与他的儿子们巴赫的音乐——声乐作品•巴赫的作品浩如烟海,虽许多已遗失,但留下的也有500多首,涉及的领域除了歌剧,涵盖了当时几乎所有音乐体裁。•声乐音乐•巴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认为“人类生活的全部中心就是赞颂上帝”,因此他的声乐音乐大部分都是宗教内容,反映了一位宗教艺术家的心声。主要有弥撒曲(mass)、受难曲(passion)、康塔塔(cantata)、清唱剧(oratorio)、经文歌(motet)、圣母颂歌(magnificat)等。弥撒曲•弥撒曲:巴赫共写作5部弥撒曲,其中,《b小调弥撒》(1733)最负盛名,它综合了那个时代音乐的所有成就,有歌剧、协奏曲、舞曲的影响,还有高超的对位写作技法,其宏伟壮丽的风格,已不可能将其作为宗教仪式配乐,而是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全曲共24曲,分为慈悲经(Kyrie)、荣耀经(Gloria)、信经(Credo)、圣哉经(Sanctus)和羔羊经(AgnusDei)五部分,其中部分音乐素材来自于巴赫以前创作的康塔塔。•聆听赏析:《b小调弥撒》选曲《b小调弥撒》欣赏•荣耀经(Gloria):合唱“光荣归于至高的上帝,让和平属于人世间有良好愿望的人们”•信经(Credo):合唱“他为我们被钉上十字架,本丢·彼拉多判他死刑,埋葬了他”音乐借鉴了巴赫早期的康塔塔《泪水、悲叹、怜悯、绝望》《十字架上》(Crucifixus)•《b小调弥撒》全曲的中心乐章——”十字架上”集中了各种描绘象征手法。1、音型描绘:用半音级进下行的固定低音表达悲痛2、体裁象征:用小调的庄重缓慢的帕萨卡里亚来适应此曲沉痛的丧葬音乐般的情绪3、借用主题象征:《十字架上》的主题借用了巴赫以前写作的第12康塔塔《泪水、悲叹、怜悯、绝望》的主题4、调性描绘:用“受难调性”e小调来写作此曲,而且e小调是《b小调弥撒》的调性最低谷,象征了上天之神耶稣在人世间的陨落,也象征了所有基督徒的悲痛低落心情。5、数字象征:《十字架上》采用帕萨卡里亚体裁,是固定低音上的主题与12次变奏。固定低音重复13次,这个象征巨大不幸事件的灾难性数字,暗示了“十字架”与“最后的晚餐”之间的联系,具有深刻的神学内涵。其他声乐作品•康塔塔:康塔塔在巴赫的声乐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他曾为莱比锡几个教堂写作可供全年使用的全套康塔塔,共4-5套,但今天仅存三分之二,约200多首,其中绝大多数是教堂康塔塔,只有一成为世俗康塔塔,共23首,《咖啡康塔塔》和《农民康塔塔》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经文歌:巴赫留下了6首经文歌,有为无伴奏双合唱队写作的,也有为五声部合唱和四声部合唱加管风琴通奏低音写作的。•受难曲:巴赫共写过5部受难曲,其中《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是受难曲领域登峰造极的作品,虽然巴赫从未写过歌剧,但歌剧所采用的语汇、结构和戏剧性在受难曲中都表露无疑。《马太受难曲》全长四个半小时,共78曲,由四位独唱、三个合唱队、两架管风琴和两个乐队演出,风格宏伟,是无与伦比的伟大作品。•清唱剧:巴赫的清唱剧是由一系列独立的康塔塔组成,如《圣诞清唱剧》就由6个教堂康塔塔组成,内容上并无联系。器乐音乐一、管风琴音乐:作为杰出的管风琴演奏家和虔诚的基督教徒,管风琴音乐是巴赫最心仪的领域,他的器乐音乐创作就是从管风琴作品开始的。巴赫的管风琴音乐完全继承了北德管风琴学派大师的成就,风格庄重宏伟,富于幻想性,基于路德教派的众赞歌写作纯器乐的管风琴音乐。他共写作了170多首管风琴作品,其中包含143首众赞歌前奏曲,6首管风琴奏鸣曲以及前奏曲与赋格、托卡塔与赋格、幻想曲与赋格、帕萨卡里亚与赋格、协奏曲等体裁,巴洛克管风琴音乐在巴赫手中达到顶峰。聆听赏析:巴赫管风琴作品《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c小调帕萨卡里亚与赋格》巴赫生前使用过的管风琴二、古钢琴音乐:巴赫创作的古钢琴曲大多为了教学所用,主要有:创意曲30首、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6首、帕蒂塔6首、托卡塔7首、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意大利协奏曲、戈德堡变奏曲、赋格的艺术。•创意曲:1723年巴赫为其子W·F·巴赫(1710—1784)学习键盘弹奏而写作的《威廉·弗里德曼·巴赫所用教材》中的对位曲,包含15首二部和三部创意曲,他的创作意图是帮助楔槌键琴(clavichord)爱好者“……不仅获得良好的创意,并能充分加以展开”,并且“学习如何歌唱般的演奏”。《平均律钢琴曲集》•平均律钢琴曲集:分为上下两册,每册有24首前奏曲与赋格,每一首前奏曲与赋格置于同一调性上,但主题间没有联系。前奏曲已超越“引子和序”的概念,形式自由,带有不同的体裁特征,在手指技术训练上目的明确,赋格曲显示了巴赫卓绝的对位创作技艺,主题个性突出且具有发展潜力,发展手段丰富多样,严密的逻辑性与广阔的想象力完美结合。曲集证实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进一步确立了西方大小调式,是巴赫古钢琴作品的最高杰作,钢琴演奏家的“旧约全书”。•聆听赏析: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首前奏曲与赋格•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都是按照传统世俗舞蹈组曲的形式写作。法国组曲结构短小,主调为主;英国组曲按照英国样式将前奏曲置于曲首而得名,结构较大,复调为主;帕蒂塔又名“意大利组曲”,是形式自由、情感表达丰富的突破传统的组曲。•戈德堡变奏曲:1742年巴赫应学生戈德堡之请为俄国贵族所作,是规模庞大的主题与30个变奏,以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辉煌的炫技性而著称,标志着巴洛克变奏曲难以逾越的高峰。•赋格的艺术:作于1749-1750年,巴赫去世时尚未完成。作品列举了对于一个主题可能出现的所有复调处理法,从浅显到艰深,是一部关于复调音乐的集大成作品,凝结了巴赫一生创作复调音乐的心血。三、室内乐:小提琴独奏奏鸣曲6首、大提琴独奏组曲6首、长笛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维奥尔·达·甘巴奏鸣曲、音乐的奉献。•音乐的奉献:1747年巴赫根据腓特烈大帝御赐的主题而作的一组作品,包括2首里切卡尔、10首卡农、1首长笛、小提琴和羽管键琴奏鸣曲,显示了作曲家炉火纯青的复调技巧。四、管弦乐曲:勃兰登堡协奏曲6首、小提琴协奏曲2首、双小提琴协奏曲1首、一架或多架羽管键琴的协奏曲、1首羽管键琴、长笛与小提琴协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腓特烈大帝在宫廷音乐会上吹奏长笛•勃兰登堡协奏曲:1721年巴赫为勃兰登堡侯爵所作的供管弦乐队演奏的协奏曲,其中,第1、2、4、5首属于大协奏曲类型,第3、6首属于乐队协奏曲类型。•音乐欣赏:勃兰登堡协奏曲第4首乐队编制——小组:小提琴1把、竖笛或长笛2件大组: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和古钢琴。巴赫的历史功绩•巴赫是巴罗克音乐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晚期文艺复兴以来欧洲音乐的成就,尤其将复调音乐发展到完美的极致。他才气横溢,虽然作品浩如烟海,但技艺精湛,对位写作技巧高超又挥洒自如,音乐描绘生动,个性突出又极具想象力。终生未出德国,但音乐作品广泛吸收了同时代欧洲各国的风格特色,将它们发展到新的高度。巴赫是欧洲早期音乐的里程碑,他的作品蕴集了前人和同时代作曲家的丰富实践经验,又为后代西方音乐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本文标题:巴赫-(2)(ppt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7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