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社区网格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XX社区网格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一年多的运行,阜康市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工作中,虽然探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当前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组织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社区网格的划分及管理需进一步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社会经济成分、生产方式、利益分配模式、就业方式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和地区之间自由流动性的增强,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集居到社区,社区的人员构成日益复杂,承担的服务管理职能日益繁重。社区人口的不断增加随之带来“网格”内人员构成和工作量的不断变化,这对“网格”的及时调整划分、联络服务人员的配备、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机制保障等提出了新要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二)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经常化、精细化需进一步加强。由于目前社区职能定位还不清晰,在社会职能转换过程中,本应由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不断分配到社区,加之事权下放、“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机制还没有相应建立,各级各类检查考核评比不断涌向社区,致使社区疲于应付、超负荷运转,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的现象。社区行政类工作任务的日益繁重,使广大社区干部深入“网格”、深入群众,搞好管理与服务的时间和精力受限,从根本上弱化了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特别是与“网格”管理服务经常性、精细化的要求形成了矛盾。(三)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的职能及定位需进一步明确。在城市扩容、小区开发、棚户区改造等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社区的调整设置还不能及时跟上城市发展的需要,致使社会管理出现空白点和薄弱点。由于受党员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网格”无法建立党的组织,特别对一些“两新”组织和商业门店等不能有效覆盖。部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突出,对“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的领导、管理、指导和服务职能发挥不够。“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的职能定位还不明晰,普遍存在工作任务不明确、活动开展不正常、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四)个别社区干部对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的构成相对复杂、结构还不尽合理,从人员身份看由在编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街聘民选干部和机关下派干部等几部分构成,从年龄、知识和性别结构看以40岁以上、中专以下、女性为主体。社区干部的参差不齐导致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还不高,这与新时期社区工作的创新发展不相适应。尤其是部分社区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对“网格化”推进社区管理服务的本质认识不清、概念模糊,与“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的新要求存在差距;部分社区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服务意识不强,认为推行“网格化”是额外负担,疲于应付,极大地阻碍了工作的开展。(五)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的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社区的人员保障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百户一人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社区干部身兼数职的现象普遍存在。社区的经费保障还不到位,“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成立后,仅靠社区现有的经费无法满足活动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居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日益需求,以及社区阵地逐步扩大后水电暖等费用的不断增加,使社区经费更趋紧张。社区阵地保障还需加强,个别阵地危旧狭小,没有居民活动场所。制度机制保障还不完善,“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的工作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分片包户干部与“网格”的紧密衔接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书记,楼道(巷道)长、信息员“两支队伍”的激励保障、监督考核、教育培训等机制还不健全,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对策及建议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创新城市社会管理的有效形式,是强化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全面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按照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推动“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工作,夯实工作基础,提升服务水平。(一)科学划分网格。健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体系,使所有区域管理服务无空白,是推进城市社会管理工作的基础。要以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建立的居民台账为基础,经常性组织社区干部对社区内居民、单位等构成情况进行详细摸排,始终做到情况准、动态明。充分利用摸排结果,按照“便于管理、界定清晰、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使“网格”覆盖到社区所有居民群众、属地管理的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以及所有商业门店等,实现“网格”管理无缝对接,切实消除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薄弱点。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确保每个“网格”规模大小相当、服务的居民群众相当、工作任务和工作量相当。要从“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中推进“一口清”、巩固“知晓率”的角度出发,研究“网格”的划分,“网格”确定后,原则上不易再做大的调整,以确保分片包户的固定性和“知晓”情况的连续性。社区居民增加的,可视数量情况,通过每新增100户增加一名工作人员或重新设置社区等方式予以解决。(二)健全组织体系。推进党组织设置创新、健全党的组织网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保障。一是要在具备条件的“网格”全部建立党支部,并在每个居民小区的楼栋(巷道)或单元建立党小组,切实形成社区党总支(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巷道)或单元党小组,纵向到底的三级组织构架;仍为党支部的社区,要在具备条件的“网格”全部建立党小组,切实形成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两级组织构架,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二是结合“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组建,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社区党组织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集贸市场、商务楼宇、物业公司、商铺店面集中区和建筑工地等延伸工作,努力实现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先覆盖,不具备条件的也要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全部纳入社区党(总)支部,归入相应“网格”进行管理,并帮助建立群团组织,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网格”与“商会”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按照“地域相近、业务相关、关系相连”的原则,在一些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多、集贸市场多、个体商业门店多的商业型“网格”,积极开展餐饮、娱乐、医药超市、美容美发、综合服务等行业商会组建工作,并依托“网格”建立各类行业商会党组织。三是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量化目标,大力推进“网格”党支部(党小组)规范化建设。“网格”党支部(党小组)要在开展好正常的组织生活、做好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在服务居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上明确职能、发挥作用。要以“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为依托,切实强化直属党员、在职党员的带动作用,全面开展“网格”党员亮身份、先锋岗、责任区、奉献日、联帮带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立足“网格”,在楼栋院落、生产生活区域作表率、树形象,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延伸工作触角。确保党的工作延伸覆盖“无盲区”,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一是对因受党员数量等限制,暂时不能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的“网格”,由社区党组织统管,实现组织全覆盖;并通过强化包片干部联系、发挥在职党员、楼栋(巷道)、单元长作用等,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同时,注重做好在社区居民、楼栋(巷道)和单元长、信息员、个体从业者等群体的先进分子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切实为“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组建创造条件。二是针对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难的实际,将承担分片包户任务的社区干部(网格联络服务员),全部确定为本“网格”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切实实现每个属地管理的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都有专人指导的目标。三是全面拓展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和部门联系(包扶)社区工作,将辖区单位和联系(包扶)部门责任进“网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对一些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多、重点人员多、困难群体多的“网格”,强化联系包扶,结成共建对子,帮助做好维护稳定、帮扶救助等工作,并纳入部门、单位党建工作考核,确保责任到位、落实到位。进一步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将在职党员按居住地全部划归相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进行双重管理,8小时外参加所在“网格”活动,就近就便联系服务群众、发挥模范作用,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网格”、奉献双岗位、实现双监督的管理机制。四是以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充分发挥“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在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中的作用,大力整合“网格”内各类维稳资源,强化与维稳专门力量、信访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努力构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防线。健全完善维稳长效机制,加大重点“网格”综合治理、集中整治力度,认真研究制定“以房以证以业管人”的有力措施,确保把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牢管好。建立与专业维稳力量更加紧密、顺畅、高效的工作衔接机制,加强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公安派出所对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双向管理、双向考核”机制,确保社区民警真正下沉到社区、深入到“网格”开展工作。加强社区党组织对物业管理企业党组织、业主委员会党组织的领导,把物业管理企业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情况,作为服务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共同做好社区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大信访工作格局,坚持经常性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萌芽状态。制定处置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工作预案,组建常备、预备工作队伍,配备必要装备,定期开展演练。(四)提升服务水平。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一是以“网格”为依托,根据“网格”内单位、居民等构成情况,按照“一网格一特色”的要求,努力打造单位型、服务性、文体型、维稳型、养老型等特色“网格”,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切实增强实效性。结合特色“网格”服务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网格党组织服务重点,充分挖掘、整合、利用“网格”内各类人力资源,大力开展“组团式服务”,进一步增强服务工作的整体合力。二是支持和鼓励居民成立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体科普组织以及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开展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服务,形成覆盖社区全体成员、主体多元、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强化社区服务与政务服务的有机衔接,将社区代办点延伸到所有“网格”,明确代办项目,细化办事程序,健全保障制度,实现居民申请办理事项“一条龙”办理。继续深入落实昌吉州党委《关于在街道(城镇)社区全面开展“六民”服务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拓宽领域,提升质量,大力实施便民利民、扶危助困、帮助就业、文体娱乐等服务项目,精心打造爱心超市、党员互助金、居家养老、乐老托小、大管家服务社等一批“网格”特色服务品牌,切实解决居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大力发展壮大“网格”志愿者、义工等服务队伍,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和服务认证制度,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不断创新形式、壮大力量。加强与“网格”内服务网点、机构的联络,开通服务电话,制作便民利民联系卡,帮助居民做好文体娱乐、家政服务、商品派送、急诊救护、代缴费用等方方面面的服务,让居民时刻感受到便利。(五)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强化人员、经费、阵地、机制等基础保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保证。一是配强网格党组织书记。要高度重视“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队伍建设,采取从是党员的包“网格”社区干部中确定,从“网格”内素质高、责任心强的退休党员、居民党员中推选等方式予以选配。建立“网格”与分片包户工作有机衔接机制,每个“网格”至少明确1名社区干部作为“网格”联络服务员,与“网格”党支部(党小组)相互协调配合,共同负责、统筹受理“网格”内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各类事项,切实形成“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支持为补充的社区经费保障体系。要增加“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活动经费,既可由财政予以保障,也可通过适当增加社区办公经费的方式予以解决。要落实“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以及楼栋(巷道)长和信息员专项补助经费,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强化阵地保障。要采取网格内单位资源共享、租借、新建等办法,协调解决好“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活动场所问题,使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近就便参加活动、
本文标题:社区网格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8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