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读《给初为人师的女儿的20条建议》有感-(1)
读《写给初为人师的女儿的二十条建议》有感-----言者父母心字字含真情龙莉兰读于永正老师这本书纯属偶然。某天在朋友圈无意看到同为青年教师的朋友发的说说,内容便是永正老师写给初为人师的女儿的二十条建议。看到这个标题,手不由自主地点了进去,我想这是能让自己能在教师道路的成长路上的绝佳营养剂。自己毅然买下了于老师为师之道的系列丛书。感触最深的还是他写给女儿的这本书。我想这不仅是写给于老师女儿的,更是写给许许多多走上教师舞台的新老师们。有了于老的谆谆教诲,相信能够使自己免走很多弯路。将于老师的这些精囊妙计收于囊中,在平时教学中肯定能派上用场。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于老师与女儿的建议面面俱到,无所不有。“教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是于老师的第一条建议。从中自己不仅有感动更有相比之下的愧疚。拥有着丰富教学经历的于老师严于律己,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在铃声未落前站到教室门口。这其中我看到的不仅是作为一名老师能遵纪守岗的基本素质,更看到了一位名师在管理班级中坚持不懈的智慧。因为他知道课前准备得好与不好能够直接影响接下来一节课的教学状态。在这几分钟教师要久而久之的让学生意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于老师的课前准备要求绝对安静,哪怕只有几个少数孩子没赶上都必须等,严重的还会给予警告,反复强调课前准备的重要性。相比之下,自己将课前准备交给有能力的班干部管理,之所以长期没有做到有没有老师都一样,我想还是因为自己的示范作用不够,要求得不够严格。有时为了赶时间,讲台下有几个慢的学生没有跟上大家自己也没有太在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钻这些小空子,没有老师的时候他们会大范围的影响其他的孩子,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制止,以后学生的常规就会越来越难管理。这让我意识到,原来课前准备就像一年中的春天一样,如果做好了计划,那么接下来都能够秩序井然地完成任务。所以,课前准备不容小觑。作为老师,在和学生相处的时候难免会有摩擦,上课开小差,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行为往往能够让我们的怒火一点就着,面对做得不对或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时,自己往往习惯性地进行严厉批评,结果学生不仅没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也不知道以后应该怎改正,最后弄得双方一肚子气,因为自己所谓的批评教育根本没有针对性,只是一种情绪的当场宣泄。在这里于老师给出的第二条建议“千万不要体罚,宁肯让教育失败一次,也不要因体罚而造成更大的失败”中提到,要善于用眼睛表达老师自己的不满、生气和愤怒。尽量不要吼叫,训斥。相对于批评指责或轻微的体罚而言,心平气和地和学生聊聊他的表现,激励他改掉自己的不足之处可能效果会更好。管理好班级,和谐地与学生相处能够让我们更快更好的掌握自己扮演的角色,教师不仅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更是教育者,我们工作重点还是要放到教学上来。很多时候上完一节课,往往觉得是学生配合自己上完的一节课,而不是学生主动与老师共同上完的课。因为往往被时间牵着鼻子走,自己抛出问题需要及时回答时,大都是自己回答完的,很少跟学生一步步探讨,深入思考。从而学生的思考能力便会慢慢下滑,课堂上最活跃的思维便只有教师自己。于老师第七条建议说得非常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于老师提出在具体教学中老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难度,要有价值。可以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我不喜欢问题一提出来就举手的人,喜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的人”宁静以致远,老师不要因为时间的牵制而让学生跟着躁动,浮躁起来。放慢速度,给学生时间一同探讨。让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起来。课堂的生动性源于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反思深造。在本书中于老师也说到:上好第一节课;要经常注意学习;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我想这些建议能帮助我们增添自身魅力,于自身是一种提升,这让我们的课堂增添不少生气和活力。于老师的书,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女儿的细致关怀,更彰显了一名名师的踏实进取的为师之道。
本文标题:读《给初为人师的女儿的20条建议》有感-(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9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