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1、新闻文体的主要特点:及时、真实、简明。2、新闻结构的五个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4、小说: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5、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6、故事情节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新闻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记叙的六要素在新闻中仍然适用。记叙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深入探究,质疑析疑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课文阅读分析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①(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香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渍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⑨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⑩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⑾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___一切抵抗之敌,___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江阴要塞,____长江。⑿我军前锋,业已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7.下列各项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导语和标题扣合得很紧密,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C.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D.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及辉煌战果。18.文中空缺处填写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A.击败占据管制封闭隔断B.击退攻占管制封闭阻断C.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D.击垮攻克控制封锁斩断19.本文主体部分为什么先写中路军的渡江情况?清简要回答。(3分)答:20.本文第二句中“西起九江”后为什么要加上“(不合广?清简要回答。(2分)答:21.选文层次划分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CC中路军发动进攻时间最早,首先突破敌军防线,24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因为九江当时还没有解放,没有发生渡江战役,指明渡江区域不包括九江,使语意明确,符合新闻语言的严密、准确的要求A新闻类考题常见类型:1、拟写新闻标题:它常以“给下面这则简讯拟一个标题”,“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的形式出现。例如,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3月3日下午,澳门经济司、财政司和水警稽查队联合行动,公开销毁了在最近两年中缉获并已完成了行政或司法检控程序的盗版光盘约100万张。这是澳门官方首次采取这种行动。“人物:澳门经济司、财政司和水警稽查队;“事件”:首先公开销毁盗版光盘约100万张”。最后,我们要做的是信息的整合。整合时要将题目整合成陈述的形式,并且要注意字数的限制。为了符合这两个要求我们有时需要对一些词语进行概括和抽象或者替代。“澳门经济司、财政司和水警稽查队。”我们可以用“澳门官方”来替代。因此此题目我们可以将其整合为“澳门官方首次公开销毁盗版光盘约100万张”做这类题目的一般步骤:1借助导语寻找关键句子;2信息的筛选。筛选的信息点“人物”十“事件”;3信息的整合。根据字数的限制对筛选的信息进行概括和抽象,将其表述成陈述句或短语的形式。2、一句话新闻:这种题目常以“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内容”的形式出现。例如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科技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中国决定把建设大学科技园作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火炬计划。打算在“十·五”期间,分期分批确定100个国家火炬计划大学科技园,为高新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培育出一大批科技企业,形成一批有影响的高科技大企业,培养一批科技型企业家,力争在“十·五”末期使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技工收入1000亿元以上。一般解题步骤:1,借助导语寻找关键句子,并根据后文进行补充。;2,对信息进行筛选。所筛选的信息主要包括“原因”,“人物”和“事件”三部分要素。3,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信息整合。人物:中国;事件:分批确定100个国家火炬计划大学科技园;原因:为高新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我们根据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进行信息的整合,该题的最终答案为“中国将建设一百个科技园,为科技人员创业提供良好环境。”下面我们来看一篇另一种类型的新闻概写试题。例如阅读下列一则新闻,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连云港日报》5月12日讯)在600平米的舞台上先变出一架30米长的飞机,然后瞬间将其变得无影无踪,眨眼之间,飞机又在距离海滩500米外的海上出现。这精彩的一幕将于6月底在我市连岛上上演。这一大型魔术节目由我市魔术家汪其魔主创,曾获全国魔术大赛最高奖—金菊奖,因舞台太小而不得不放弃了今年的央视春晚。省委书记李源潮听说汪其魔要在连岛上表演“海上大变飞机”这个魔术后,称他是“我们江苏人的骄傲”。“汪其魔将于6月底在连岛表演‘海上大变飞机魔术。”3、拟写结语:结语(有时可无),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它用于揭示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不难看出这则动态新闻与上一则动态新闻明显的不同是它对时间的要求更加强烈一些,且时间为眼前的具体时间点。涉及未来事情,读者(或观众)在对人物和事件的关注外,最关心的便是时间信息。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信息筛选时应当将其时间筛选上。故此题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二)①“她挂花了!”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不怕。他打不着我们!”“她挂了花!”②“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历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⑧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5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为什么呀?”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⑥“我没脸见人。”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⑦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⑧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14.“她挂花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挂花”是什么意思。(1分)答:15.第②段,老头子的身体为什么会往上“蹿一蹿”?(2分)答:16.“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一句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答:17.老头子说“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与性格特点?(3分)答:18.第⑧段中加“.”的“偏偏”一词写出“老头子”怎样的心理?(4分)答:负伤,受伤因为听到菱花受伤的话感到意外和懊恨自己的大意和过于自信。烘托了老头子的心理,因过于自信而让别人受伤觉得丢了脸。特别讲究自尊和面子。写出老头子的懊丧与悔恨。(三)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15.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1分)16.“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1分)17.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1分)18.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1分)19.“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1分)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97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