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2.水体自净: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3.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4.生物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5.大气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6、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7.半衰期: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8.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讲,表示资源的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9.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10.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运行的总称。11、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大气在一定环境功能条件下,大气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12、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自然状态下未受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重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13、环境规划: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14、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质量的下降,这种现象叫土壤污染。15、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16、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人类进行某项重大活动(包括开发建设、规划、政策、立法)之前,采用评价方法预测该项活动可能带给环境的影响。17、危险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或其他对动植物和环境有害特性的废物。18、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19.土壤净化:土壤净化指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吸附、分解、迁移、转化)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毒性、活性降低的过程。20.环境背景值:环境中的诸因素,如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植物、动物、人体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21.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高人口数。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2.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3.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人为源又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4.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CODcr)和(BOD5)。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因素包括(山谷风)和(海陆风)。6.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7、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主要是小于10微米的微粒。8、环境影响评价与清洁生产的共同目标是对环境的污染预防。9、大气圈一般分为5层,其中大气污染主要发生在对流层。10、大气污染源按排放空间高度可分为:高架源和低架源。11、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水旱轮作的方式达到控制某些重金属污染的目的,这种水旱轮作实质上是改变了土壤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12、废物综合处理系统可分为焚烧型、熔融型及资源化型三类。13、1992年6月3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充分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1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15.水体富营养化的判断指标一般包括氮、磷浓度、叶绿素α含量、湖水透明度和溶解氧等项。16.生物多样性一般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7.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燃烧排放有毒气体和热带森林、温带植被破坏。18.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挥发速度取决于农药本身的溶解度、蒸汽压和近地表的空气层扩散速度。三.判断题1、作物对镉的吸收,随土壤pH值的增高而降低。(√)2、土壤空气的主要成分同大气一样,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及水汽等。(√)3、我国的大气污染类型属于氧化型污染。(×)4、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依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六类。(×)5、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大气还原型污染经常发生在(D)情况下。A、高温、高湿B、低温、低湿C、高温、低湿D、低温、高湿2.下列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B)。A.海啸B.全球温室效应C.火山喷发D.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E.水旱灾害3.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的大气标准为(A)。A.大气环境质量标准B.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C.污染控制技术标准D.大气警报标准4.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C)的食物而引起的病变。A.铅B.甲基汞C.镉D.铬5.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厂分一、二、三级处理,其中三级处理的目的是为了(D)。A.去除有机物B.去除无机物C.去除颗粒物D.去除氮、磷6.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重金属(B)的食物而引起的病变。A.铅B.镉C.甲基汞D.铬E.铜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举例说明按其化学特性大气污染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发生的天气条件是什么?①还原型(煤炭型):主要污染物:SO2、CO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阴天、小风、逆温情况下,在当地地形条件的影响下,污染物被封盖在城市上空,造成对人体健康极大的危害,致使上千人死亡。类似这样的事件发生过多起,最典型的当属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首都伦敦的SO2烟雾中毒事件。②氧化型(汽车尾气型):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一次污染物主要为NOx和HC、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为O3、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脂。发生在光照强烈的热带、亚热带(副热带高压控制区)、8~9月中午或午后阳光强烈时。最典型的当属1965年前后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2.食品污染的途径和类别有哪些?(1)污染途径:①作为食品原料的动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物质进入其内部并积累起来;②食品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和烹调过程中,受到污染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的玷污。(2)类别:①生物性污染;②化学性污染;3.固体废弃物有哪些危害?(1)污染水体:进入水体的途径:垃圾、废渣随雨水径流而进入地面水体;垃圾、废渣中的渗漏水,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体;细颗粒的垃圾、废渣还能随风飘扬落入地面水体,有些城市竟将垃圾、废渣直接倒入湖泊、河流或海洋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引起对人类健康的威胁;(2)污染大气:进入途径:某些有机物在微生物分解过程中发生恶臭;细颗粒的废弃物、运输和处理废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都可随风飘散;工业废弃物煤矸石含硫量达1.5%时会自燃,达3%以上就会发火,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3)占用土地:固体废物不加利用时,需占地堆放。堆积量越大,占地也越多。据估算,每堆积1万吨废物,占地约需1亩。(4)污染土壤:工业废渣及污泥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医院、屠宰厂矿废弃物中的病原菌因废物堆放而带入土壤,使土壤遭受污染;在被污染的土壤上种植农作物,不但使土壤肥力下降,而且使作物富集有毒物质,然后通过食物影响人的健康。(5)传播疾病:不少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含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病原体,除通过水、气的媒介传播外,还通过生物来传播。目前我国90%以上的粪便、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倾倒,而且医院、传染病院的粪便、垃圾也混入普通粪便、垃圾之中,广泛传播肝炎、肠炎、痢疾以及各种蠕虫病(寄生虫病)等。4、简述水危机产生的原因。(1)自然条件影响(1.5分)(2)城市与工业区集中发展(1.5分)(3)水体的污染(1.5分)(4)用水浪费和盲目开采(1.5分)5、简述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1)有些农药不仅对害虫有杀伤毒害作用,同时对益虫益鸟也有杀伤作用,因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2分)(2)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使农药在环境中逐渐积累,尤其是在土壤环境中,产生了农药污染环境问题;(2分)(3)长期使用同类型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因而增加了农药的用量和防治次数,也大大增加了防治费用和成本。(2分)6、简述防治酸雨的综合对策。(1)使用低硫燃料和改进燃烧装置(1.5分)(2)烟道气脱硫脱氮(1.5分)(3)控制汽车尾气排放(1.5分)(4)能源的转化及燃料的代换(1.5分)7、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2分)(2)持续性原则(2分)(3)共同性原则(2分)8、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主要有哪些?(1)减少耗水量(1.5分);(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1.5分);(3)调整工业布局(1.5分);(4)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1.5分)。9、为什么水体具有自净功能?A.污染物在水体中扩散(1)推流迁移(2)分散作用(3)污染物的衰减和转化。降低了污染物的浓度B.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1)水体中耗养有机物降解(2)水体富营养化(3)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C.水体在环境中的循环作用10、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在湖泊叫做水华。水体富营养化目前一般采用的指标是:水体中氮含量超过0.2-0.3ppm,生化需氧量大于10ppm,磷含量大于0.01-0.02ppm,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μg/L。11、废水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废水处理的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废水中污染物的性质、组成、状态及对水质的要求。一般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三大类。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处理回收可溶性废物或胶状物质;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处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根据城市废水处理的步骤可以划分为一级处理(机械处理);二级处理:(主体工艺为生化处理);三级处理:(控制富营养化和重新回用)12、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和对策?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1)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2)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和管理(3)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4)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1)施加抑制剂;(2)控制土壤氧化-还原状况;(3)改变耕作制度;(4)客土深翻;(5)制定农药的容许残留量13、土壤的净化过程?土壤自净作用:土壤对进入环境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14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与处置办法?固体废物(solidwaste)亦称废物,一般指人类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以及生活等过程提取目的组分之后,废弃去的固态或泥浆状物质。分类按化学性质分: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危害状况分: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按来源分(欧美):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按固体废物的管理需要(我国)分:工矿业固体废物、有害固
本文标题: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13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