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十二讲、利用、控制、管理:外债三部曲
2020/5/6《公债经济学》1第十二讲、利用、控制、管理:外债三部曲主讲人:贺晖2020/5/6《公债经济学》21、利用与反利用:外债筹资与内债、外商直接投资的优劣比较,外债政策取向问题。2、控制与反控制:外债与政治、军事的关系分析。3、外债的风险防范及其有效管理4、外债与亚洲金融危机2020/5/6《公债经济学》31、外债的利用与反利用外债的利用与反利用,本质上指债权国与债务国、资本输出国与资本输入国的内在关系。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公债既应大胆利用又应小心防范,外债的利用与反利用就是既“允许剥削又限制剥削”。2020/5/6《公债经济学》41.1大胆利用外债解除瓶颈制约瓶颈制约、科技落后是长期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和社会进步的普遍问题。瓶颈和落后问题的关键在于资金和技术,为此,政府应增加投入,实现强国富民。在发展上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是正确的。但利用外债和外资是缩小差距的有效办法。实际上,外债能引进先进技术(如为技术引进提供资金支持或带动技术转让)。当今社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往往采用国际融资方式。例如,耗资1000亿法郎的英法海底隧道,其资金筹措是靠法、美、日、意以及中东等国家220家银行参加的银团贷款完成的(中国银行也投入2亿法郎)。回避、恐惧和敌视外债是错误的,但也应对外债风险(包括政治干涉企图)有所警惕和防范。2020/5/6《公债经济学》51.2、内债与外债:分析与比较(1)内债和外债都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两者各有优劣,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以内养外,以外促内,内外协调”的内外债政策。所谓“以内养外”指通过内债资金促进发展和出口,从而提高外债偿还能力;“以外促内”指通过外债提升国内经济的数量与质量(如先进技术),从而促进内债良性循环。2020/5/6《公债经济学》6中国内外债的发行规模及其增长情况2020/5/6《公债经济学》7?内债为主、外债为辅的举债原则:主要基于外债的特有风险;外债应作为国内储蓄的补充,而不应取代国内资金。债务危机表明,过分依赖外债(特别短期外债)将付出高昂代价。内外债均有极限:“债多不愁、虱多不痒”只是当事人无能为力时的阿Q式无奈自嘲。事实上,债多了(特别是还不起的阎王债),往往意味着受奴役、受剥削和受压榨。1.2内债与外债:分析与比较(2)2020/5/6《公债经济学》81.外债与外商直接投资(FDI)(1)举债外债与引进外国投资是国际上利用外资的两种基本形式。孰优孰劣,颇多分歧;谁主谁从,难分伯仲。直接投资优于外债?(美国的弗兰克从投资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角度)。外债优于直接投资?(世界银行认为借债的成本低于直接投资,认为外国投资依赖利润支付来偿还,也许是一个更昂贵的筹资来源)。两者各有优劣、互为补充(美国的纳克斯和英国的贝克尔:折衷论)。2020/5/6《公债经济学》91.3、外债与外商直接投资(FDI)(2)外债和直接投资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的关系。FDI多了,外债就可少借,反之亦然。此外,FDI流入时会转化为流入国的外汇储备,缓解偿债压力,但当投资利润汇出、撤资时又意味着外汇流出,相当于外债偿还。外债为主、FDI为辅:发展中国家总体上以外债为利用外资主要方式。国际上利用外资较成功的两个实践:一是韩国,举债为主,对FDI十分严厉,并成为世界第11大经济体,但遭受债务危机冲击。二是新加坡,以FDI为主,但投资利润外汇流出相当惊人(1984年就占GDP的24%),对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的依附程度远高于韩国。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没有跨国公司我们就没有工作,没有住房,甚至就没有整个新加坡”。2020/5/6《公债经济学》102、外债:控制与反控制政府外债的借与还(资本流动)的背后,往往是债务国与债权国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发展中国家要摆脱充当发达国家“打工仔”的不利角色,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反控制措施。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举债改善经济环境,解决瓶颈、缺口与落后问题的制约;发达国家则企图通过资本输出来进行干预和控制。2020/5/6《公债经济学》112.1债权国的控制证据(1)国家之间的“捆绑式”贷款(指定项目、指定用途或政治协议),在外债史上大量存在。巴黎俱乐部和伦敦俱乐部这种债权人的卡特尔国际组织,对西方债权银行、跨国企业以及IMF等的控制和影响。由于西方债权国采取“吸血鬼式的解决办法”,重债国(拉美和非洲)在80年代债务危机后遭受“失去的十年”。外债除了追求利息外,还包括对债权国的控制企图。“资本主义的控制首先是金融上的控制…然后是工业、市场…最后是政治上的控制”(斯大林)。2020/5/6《公债经济学》122.1债权国的控制证据(2)19世纪英国是中国最大的债权国(1895年甲午战争前英国贷款8.2亿银两占85%)。通过贷款,中国海关被英国控制(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是清政府的“太上皇”),田赋、铁路、矿山等主权沦落英国之手。作为“战争暴发户”,美国二战后军事经济实力大增(1949年美国黄金储备量占世界约70%),实施欧洲“马歇尔计划”、亚洲“四点计划”等借债和援助,以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控制为前提,以达到共同反共和反社会主义的政治目的,并防范资本主义内部的“多米诺骨牌”现象。客观地讲,美国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作出了贡献,但控制企图十分明显。一战后,英国由战前的债权国变成债务国,标志着英镑统治地位的结束和美元统治地位的确立。2020/5/6《公债经济学》132.2维护主权与经济安全是反控制的主要目标主权是“国家生命”,经济安全是继国防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之后另一种形式的国家安全。维护主权与经济安全、结构合理、保证效益(宏观效益)是在举债过程中反控制的重要原则。唯此,也才能在债权国与债务国之间形成双赢局面(Win-WinSituation)。2020/5/6《公债经济学》143、外债风险的有效控制外债管理目标产出效益风险防范规模适度结构合理2020/5/6《公债经济学》153.1从短期外债看外债风险2020/5/6《公债经济学》163.2外债支出效益:借得来、还得起的根本保证产出效益是外债管理的工作主线、根本目标和最终落脚点。利用外债取得产出效益(结构效益)较好的是20世纪60-70年代的巴西:集中于原子能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和石油工业。巴西经济奇迹之父德尔芬.内托曾说:“巴西今天拥有就业岗位的大部分来于外债资金产生的投资”。中国“八五”期间的外债运用也是成功案例。即70%运用于国民经济重点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测算,中国所借外债对GDP的乘数是4.78。2020/5/6《公债经济学》173.3防范风险:外债管理的重要环节借债就有风险。外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资本外逃风险等,往往是外部因素引发(如债务过重或危机引发大量资本外逃,而资本外逃后果甚至会比战争更严重)。外债风险轻则直接影响筹资成本,重则引发债务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外债汇率风险的危害性。例如1995.1.1-1995.4.20,受日元升值影响,亚洲10个主要发展中国家外债就增386亿美元(中国增56亿,价值相当再造一条京九铁路),马来西亚前财政部长安瓦尔:“我们借了10亿却还30亿美元,这是汇率因素”。2020/5/6《公债经济学》184、外债与亚洲金融危机外债(特别短期外债)的膨胀与管理混乱导致的债务支付困难,是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中各国的共同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是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的继续。发达国家操纵的IMF组织在危机中充当最后贷款者,先后投入1556亿美元,并开出紧缩与开放并举的“药方”(附加条件),其危机处理措施对受援国造成相当的损害,并广受批评。2020/5/6《公债经济学》194.1亚洲经济:炒家的冲击与危机的蔓延1997年5月前,亚洲经济如同“泰坦尼克号”游轮一样快速航行,但随后的金融风暴使“东亚奇迹”梦幻般破灭,并蔓延俄罗斯和巴西。如今的危机已基本平和,但刮骨疗伤仍需时日。1996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亚洲的经济奇迹并不是由于较优越的经济计划,或是生产力增加;而是形成了所谓“资产泡沫”(AssetsBubble)的畸形现象…东亚同前苏联一样靠高投入支撑,难以持久,并断言“亚洲经济将撞上高墙”。这番话也许是国际炒家将贪婪目光盯上东亚的导因?2020/5/6《公债经济学》20背景材料:金融危机前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亚洲国家的一个共性;外债借得太多,短期外债太高。南韩举债999.5亿美元,1年到期约675亿美元,外债占GDP约21%;泰国举债701.8亿美元,1年内到期约457亿美元,外债占GDP约38%;印尼举债550.2亿美元,1年内到期约342.4亿美元,外债占GDP约25%;台湾举债223.5亿美元,1年内到期约188.6亿美元,外债占GDP约8%;马来西亚举债223.6亿美元,1年内到期111.9亿美元,外债占GDP的24%;菲律宾举债132.8亿美元,1年内到期约73.3亿美元,外债占GDP16%。----资料来源:1998年8月21日《华尔街日报》2020/5/6《公债经济学》214.1.1第一阶段(1997.1-9月):危机突发,“四小龙”成病猫东亚经济过去十年的经济增长平均8-10%,自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四小龙”后,又有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四小虎”,赢得世人尊敬,号称“东亚奇迹”。1997年1月,国际炒家首选政局不稳、泡沫较重的泰国(泰铢),泰国中央银行提高利率,动用外汇储备干预。面对富可敌国的国际炒家,泰央行仅7月1日动用外汇储备100亿美元,但如同泥牛入海。当晚,泰国财金高官围坐痛哭,预料泰国面临来顶之灾。由于外汇存底不足60亿,泰国当局向投机者臣服并于7月2日宣布放弃13年之久的固定汇率制度,当天泰铢惨跌20%。2020/5/6《公债经济学》22私债和公债:双重压力的形成泰国、印尼等国的私人公司也因担心短期外债的偿还期限,于是也大批的抢购美元,以便到时有足够的美元还债。于是,大家抢购美元使之价格愈开愈高,造成本国货币贬值的庞大压力,这变成一个恶性循环。泰国银行用了200亿美元外汇储备来抢救泰铢,最后只好放弃让它自行浮动,贬值27%--这使得50%以上的银行因为周转不灵被查封,许多大公司都面临巨大的损失,泰国的高科技龙头老大AlphatecGroup因有一亿九千万美元的外债而面临崩溃。注: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之比的国际标准安全线为100%。2020/5/6《公债经济学》23国际金融炒家挟着余威,矛头直指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到8月14日各国央行先后宣布缴械,货币纷纷贬值。万般无奈,泰国政府向IMF提出援助申请,IMF答应167亿美元紧急贷款,但提出整顿泰国金融业、关闭42家“问题”金融公司、削减支出、提高增值税等苛刻条件(可否理解为主权的干涉?),这使泰国政府十分为难,泰国金融市场更为动荡,并向他国扩散。金融动荡,外资撤离,经济下滑,好端端的“四小虎”成了“病猫”。2020/5/6《公债经济学》244.1.2第二阶段(1997.10-12月):危机扩大,“四小龙”大出血(1)索罗斯在香港回归前的香港世界银行年会上放烟幕弹:不会进攻香港。香港经济基本面较好,国际炒家为此精心准备:一是攻击台湾以扫清外围。如疯狂抛售台湾科技股,使台股指一个月内急挫3000点,市值损失3万亿新万币(后不断贬值);二是散布谣言以唱空香港。如美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一改对亚洲乐观估计,预言香港股市将下跌至7000点;渲染大陆水灾的利空影响,推动资本外逃。三是对香港汇市、股市和期市发动立体攻击。国际炒家先抛售400亿港元(意在打垮联系汇率制),又大抛港股打压指数,以图通过恒指期货赚钱。最终导致香港十月股灾,10月23日和28日恒指分别跌幅高达10.4%和13.7%。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大赚并狂妄称香港为“超级提款机”。2020/5/6《公债经济学》254.1.2第二阶段(1997.10-12月):危机扩大,“四小龙”大出血(2)同年11月国际炒家
本文标题:第十二讲、利用、控制、管理:外债三部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18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