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检验科标本采集指南患者采血前的准备一.一般要求:病人在采血前24h内应避免运动和饮酒,不宜改变饮食习惯和睡眠习惯。静脉血标本采集最好在起床后1h内进行。采血时间以上午7~9时较为适宜。门诊病人提倡静坐15分钟后再采血。二.采血时间:有些血液成份日间生理变化较大,因此应相对固定采血时间,一般以清晨空腹抽血为宜〈急症项目除外〉。三.患者体位:有些血液成份存在立位与卧位之间的差异,为减少这种影响,取血病人的体位应相对固定。一般采用坐位取血,而且取血前应让病人有10分钟的时间稳定自己的体位。四.剧烈的运动:激动的情绪都会影响到一些血液成份浓度的变化,取血的当晨病人不宜做剧烈的运动,避免情绪激动,取血前应有10分钟的休息。五.输液的影响:由于边输液边采血影响血液成份的测定!规定输液时应在输液的另一侧手臂取血。六.生活方式的影响:烟、酒、咖啡及高脂、高糖饮食,可使血液中某些成份高于正常,需与一般病理情况相区别,取血前几日应注意避免。七.生理差别的影响: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及妇女的妊娠期、月经期,血液成份有一定的生理差异,应注意与病理情况区别。静脉血液采集作业指导书一.目的抽取静脉血标本以做各项检验。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科做生化、免疫、血常规等项目所需血液标本的采集。三.物品准备:止血带、一次性垫巾、无菌棉签、消毒液、一次性采血针、负压真空管(数量和种类根据要求选取后检查灭菌日期、有效期及有无漏气)、试管架、编号笔。四.检验申请单填写要求:1.检验申请单用笔填写,使用正楷字,字迹清楚,填写完整。2.填写内容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送检标本、检验项目、标本采集日期、申请医生。五.操作步骤:1.查对检验申请单、受检者姓名及是否已按医嘱准备,向受检者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在采血管上贴好与检验申请单相对应的标签。2.选择血管,常用肘窝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内侧静脉,小儿可采用颈外静脉、大隐静脉。3.在穿刺部位肢体下放一次性垫巾、止血带。4.用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5.在静脉穿刺部位上方4-7厘米处扎止血带,嘱受检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6穿刺:推荐使用真空采血技术。摘掉静脉穿刺针上的保护套,进行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用贴好标签的负压真空管采集静脉血,松开止血带,受检者松拳,用棉签压住进针处,拔出针头,嘱采血对象按压2-3分钟。7采血完毕后,产生的医疗垃圾按规定分类处理。六.注意事项1.采血前应核对好姓名和检验项目,明确标本要求。2.抗凝管收集血标本后,立即将试管轻轻颠倒5~6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3.一般免疫检验用干燥非抗凝管收集标本,采样量3-5ml。若检验项目较多,应适当增加采样量。4.血常规检验用EDTAK2抗凝管收集标本,采样量2毫升。5.凝血四项采样量必须准确,为1.8ml。6.血沉用枸橼酸钠0.4ml抗凝,抽血1.6ml。7.餐后,血糖、血脂可增加而影响测定结果,故一般应空腹抽血。有些食物成分:高蛋白、高脂及饮食可引起血中蛋白、血脂、尿酸增高;香蕉、咖啡等可引起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的测定等。8.药物影响:如庆大毒素、氨芐青毒素可使谷丙转氨酶活性增高、咖啡因可使胆红素增加。因此,建议检查前几天就停止使用有干扰的药物,且申请单最好能注明近期用药情况。七.标本运输及实验前存放:低温条件2-8℃或室温运输,1小时内送检。1小时内分离出血清,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4℃保存不超过8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且只能冻融1次。八.附加检验项目申请:1.标本采集送出后需附加检验项目的,其申请应在标本采集当天上午11点30分以前电话通知实验室。2.附加检验项目申请为本检验科目录外项目的需提前一天与检验科联系,以便联系其它实验室进行检测。末梢血采集作业指导书一.目的采集末梢血标本以做门诊血常规检验。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门诊检验科做血常规等项目所需血液标本的采集。三.物品准备:一次性采血针、消毒液、无菌棉球、试管架四.检验申请单填写要求:1.检验申请单用笔填写,使用正楷字,字迹清楚,填写完整。2.填写内容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化验单编号、临床诊断、送检标本、检验项目、标本采集日期、申请医生。五.操作步骤:1.查对检验申请单、受检者姓名及是否已按医嘱准备,向受检者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2.常用选择无名指,先用消毒液消毒,然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让血液自然流出,用消毒棉球轻拭去第一滴后,将血液收集在试管内。3.用干棉球压住穿刺部位,嘱采血对象按压2-3分钟。六.注意事项1.采血前应核对好姓名和检验项目,明确标本要求。2.血常规用EDTAK2抗凝管收集血标本后,在颠倒混匀,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3.除特殊情况外,不要在耳垂采血。婴幼儿可自拇指或足跟两侧采血。烧伤患者可根据情况选用皮肤完整的肢体末端。采血部位应无炎症或水肿。末梢采血不可用力挤压。4.标本运输及实验前存放:立即送检,如需保存,可置2-8℃存放不超过8小时。尿液标本采集作业指导书一.目的采集尿液标本以做尿液常规、生化检验。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科做尿液常规、生化项目所需尿液标本的采集。三.物品准备:专用一次性尿杯、编号笔。四.检验申请单填写要求:1.检验申请单用笔填写,使用正楷字,字迹清楚,填写完整。2.填写内容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化验单编号、临床诊断、送检标本、检验项目、标本采集日期、申请医生。五.操作步骤:1.查对检验申请单、姓名。2.发一次性尿杯一个给受检者,嘱受检者留取新鲜尿立即送检,以清晨第一次中间段尿为宜。3.受检者按要求自己用一次性尿杯留取半杯尿标本交检验科编号待检。六.注意事项1.根据采集时间,可分为晨尿、随机尿、空腹尿、餐后尿、计时尿(2h、3h、12h、24h)等。一般定性分析测定,可在任意时间留取标本。常规定性分析,多采用晨尿。计时尿多用于肾功能和有形成分排出率的估计。许多定量分析需收集24小时尿液。微生物检验的标本应取尿道排出的中段尿并立即送检。一般尿液检查应留取新鲜尿液置清净、干燥容器中立即送检。(静脉滴注大剂量青霉素、VitC时可影响尿蛋白、尿糖及尿隐血结果,应尽量避免)。2.特殊检验尿糖定性试验一般应取空腹晨尿送检。3.标本应避免污染。一般定性分析标本,应在留取后马上检测。若需保存、或收集24小时尿液,原则上应首选0~4℃冷藏,必要时可添加化学防腐剂。粪便标本采集作业指导书一.目的采集粪便标本以做粪便常规和其他检验。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科做粪便常规和其他检验项目所需粪便标本的采集。三.物品准备:专用一次性尿杯、编号笔。四.检验申请单填写要求:1.检验申请单用笔填写,使用正楷字,字迹清楚,填写完整。2.填写内容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化验单编号、临床诊断、送检标本、检验项目、标本采集日期、申请医生。五.操作步骤:1.查对检验申请单、姓名,向受检者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2.发一次性尿杯一个给受检者,嘱受检者留取粪便标本一小时内送检。3.受检者按要求自己用一次性尿杯留取粪便标本交检验科工作人员编号待检。六.注意事项1.粪便常规检验留取5g左右(指头大小),粪便标本应留取新鲜粪便的病理成份,如粘液、血液(红色或黑色部份);若无病理成分,可各部位取材。不得被其他异物污染,不能从尿布上取粪便标本,不得从尿壶或便盆中取标本。2.潜血试验,应嘱患者收集标本前3天禁食动物性食物。服用铁剂、铋剂、动物血液及绿叶蔬菜等可影响隐血测定应注意避免。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作业指导书一.目的采集标本以做临床微生物检验。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科做临床微生物项目所需标本的采集。三.物品准备:无菌试管、血培养瓶等。四.检验申请单填写要求:1.检验申请单用笔填写,使用正楷字,字迹清楚,填写完整。2.填写内容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化验单编号、临床诊断、送检标本、检验项目、标本采集日期、申请医生及采样者签名。各类微生物培养标本的采集一.血(骨髓)培养标本的采集:严格以无菌操作抽取血液(骨髓),于酒精灯火焰旁,精确而迅速地将标本注入血培养瓶内,并轻轻摇匀,以防凝固,血液量应相当于培液的十分之一,一般以5ml为宜,骨髓量一般为1~2ml。为提高检出率,应在病人用药前或发热高峰时采取标本。二.尿液培养标本采集:一般采集中段尿,嘱患者用肥皂水及温开水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用无菌纱布拭干,令其排尿,开始排出之尿弃去,而后采集中段尿于无菌培养管内送检。双侧肾盂尿,由专科医师采集,标记清楚左、右,以免混淆误诊。三.粪便培养标本采集:一般细菌培养,挑取粪便粘液、脓血部分,液态便应挑取絮状物。无法获取粪便时,可采取直肠拭子,将棉棒用生理盐水或甘油缓冲盐水湿润,之后插入肛门内4-5cm,轻轻转动一圈取出。标本留取后,应及时送检;防止尿液混入,以防降低检出阳性率。特殊培养应与实验室联系,按有关规定留取标本。四.痰液及支气管分泌物标本的采集:1.采集痰液标本以清晨为好,嘱患者先用温开水漱口数次,以除去口腔内大部分杂菌,然后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的痰液一口,吐入无菌培养皿内,立即送检。2.支气管分泌物,应由医师利用支气管镜直接自患者支气管内采取后立即送检。五.脓液及创面分泌物标本的采集1.采取标本时,应尽量揩去病灶表面的污染菌,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用无菌棉拭采取脓液及病灶分泌物于无菌培养管内送检,亦可用无菌手术采取组织碎片送检。2.脓样标本,最好用无菌注射器,抽取脓液,如行切开排脓亦可以用无菌棉拭采取标本送检。六.咽喉、鼻、耳、眼分泌物标本的采集以无菌棉拭采取患者喉部或鼻、耳、眼部分分泌物,立即送检。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勿使棉拭接触唾液及口腔其他部位的粘膜,以防唾液的抑菌作用和杂菌污染。七.生殖器官标本的采集以无菌棉拭采取病灶分泌物于培养管内,立即送检。做有关性病病原体PCR检测时,取特定容器,按要求留取标本。以上所有操作如分析失败,分析原因并告知受检者重新采样检验。
本文标题:检验科标本采集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2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