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最新的递延所得税的理解与会计处理步骤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简单理解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转回期间将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其发生当期,构成企业应支付税金的义务,应作为负债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暂时性差异与递延所得税的对应关系: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所得税费用增加。处理为: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所得税费用减少。处理为: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是资产,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增加时贷方对应的科目是所得税费用,贷记所得税费用属于费用的减少,企业损失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是负债类科目,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增加时借方对应的科目是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费用表示损失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会计分录:是由于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产生差异而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类账户,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负债类账户,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上两者都表示,当期多交了所得税,但是多交的这部分所得税在将来某个时间可以抵扣回来。【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类账户,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负债类账户,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以上两者都表示,当期少交了所得税,但是少交的这部分所得税在将来某个时间需要补交出去。会计处理方面:主要可以和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商誉匹配使用。但绝大部分都与所得税费用有关。【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发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案例:例:企业固定资产成本11万,会计折旧直线法,年限5年,残值1万;税法折旧年数总额法,年限4年,残值1万,请解释每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金额和最终递延所得税的转回出来方法如下:假设题中各年未来适用税率均为30%,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的有关规定,题中:第一年:会计折旧额=(11-1)/5=2万元期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1-2=9万元税务折旧额=(11-1)*4/(1+2+3+4)=4万元期末固定资产计税基础=11-4=7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9-7=2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2*30%=0.6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0.60万元贷:递延所得税负债0.60万元第二年:会计折旧额=(11-1)/5=2万元期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9-2=7万元税务折旧额=(11-1)*3/(1+2+3+4)=3万元期末固定资产计税基础=7-3=4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7-4=3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3*30%=0.90万元本年度应调增递延所得税负债=0.90-0.60=0.3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0.30万元贷:递延所得税负债0.30万元第三年:会计折旧额=(11-1)/5=2万元期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7-2=5万元税务折旧额=(11-1)*2/(1+2+3+4)=2万元期末固定资产计税基础=4-2=2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5-2=3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3*30%=0.90万元本年度应调增递延所得税负债=0.90-0.90=0万元无需编制会计分录第四年:会计折旧额=(11-1)/5=2万元期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5-2=3万元税务折旧额=(11-1)*1/(1+2+3+4)=1万元期末固定资产计税基础=2-1=1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1=2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2*30%=0.60万元本年度应调减递延所得税负债=0.90-0.60=0.30万元借:递延所得税负债0.30万元贷:所得税费用0.30万元第五年:会计折旧额=(11-1)/5=2万元期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2=1万元税务折旧额=0万元期末固定资产计税基础=1-0=1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1=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0*30%=0万元本年度应调减递延所得税负债=0.60-0=0.60万元借:递延所得税负债0.60万元贷:所得税费用0.60万元至此,“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余额=0.60+0.30-0.30-0.60=0万元,表明该固定资产已经不产生递延所得税,或者说,递延所得税已全部转回。
本文标题:最新的递延所得税的理解与会计处理步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4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