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腮腺基底细胞瘤腮腺基底细胞瘤(Basalcelladenoma,BCA)是1991年WHO定义的单形性腺瘤中的一个特殊亚型,是涎腺肿瘤中非常少见的良性上皮源性肿瘤,其发病率极低,仅占腮腺肿瘤的1%~7%BCA的组织来源是闰管细胞或储备细胞Kleinsasser和Klein(1967年)首先描述其病理表现,并列为涎腺肿瘤的一个类型Evans(1970年)进一步阐述了其特征概述文献报道腮腺BCA最常见于60岁以上女性,平均年龄约58岁,老年女性发病率较高是其一大特点80%的基底细胞瘤发生于腮腺,其次好发于颌下腺BCA具备良性肿瘤的生长特征,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无自觉症状,往往以无痛性肿块就诊肿瘤界限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软BCA临床特征WHO定义BCA组织来源是闰管细胞或储备细胞,单层的基底细胞样的上皮细胞和显著的基底膜样结构构成,缺少多形性腺瘤中常见的黏液软骨类基质成分肿瘤分为实性、柱状、管状、膜状4型大体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肿瘤剖面多呈实性,灰白色,亦有囊性变者,剖面呈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稀薄的棕红色黏液样物BCA病理特征BCA的肿瘤细胞密集成团或呈条索状,细胞为圆形、卵圆形或梭形,胞浆少,呈嗜碱性,核圆形、染色深,核仁不明显有时上皮团块的外周部位呈单层排列,颇似皮肤的基底细胞癌,但核分裂象少见瘤内缺乏肌上皮细胞,肿瘤实质与间质之间界限清楚,有基底膜相隔有的病例中,上皮团块内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囊腔,囊腔内充有变性的肿瘤细胞,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黏液含量极少。BCA病理特征多发于腮腺浅叶肿瘤形态具备良性肿瘤的特征,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肿块较小,直径3cm,文献报道BCA小于混合瘤CT平扫以等密度为主,钙化少见,增强后动、静脉期均匀或不均匀性强化,静脉期强化幅度略低于动脉期肿瘤病灶易囊变,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强化低密度区,文献报道基底细胞腺瘤有65%发生囊变,其囊性区可能为肿瘤的囊变或出血BCA影像特征Ashish等2006报道14例BCACT特征,主要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的肿块,增强扫描3例显示均匀强化,1l例为不均匀强化,并将非强化区分为囊状、条带状以及星状三种类型,且将后两种非强化类型视为较特征性的表现国内刘春玲等报道9例BCA的CT和MR表现特点,认为腮腺浅叶单发边界清晰病灶,CT增强表现为薄壁环形强化且有壁结节,为提示诊断征象BCA影像特征主要与腮腺下列常见肿瘤鉴别多形性腺瘤(混合瘤)腺淋巴瘤黏液表皮样癌BCA鉴别诊断多形性腺瘤腮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中年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0岁,低于基底细胞瘤约10岁左右肿瘤外形规整,多分布于腮腺浅叶非后下象限,直径多大于3cm,而基底细胞瘤多小于3cm可发生囊变,囊变多位于边缘,区别于基底细胞瘤囊变区多位于中央区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动脉早期轻度强化,并持续强化,强化程度一般弱于基底细胞瘤,而基底细胞瘤多表现延迟强化减退左侧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与吸烟密切相关好发于50以上老年男性,而基底细胞瘤好发于50岁左右老年女性发病率高于基底细胞瘤,常多中心生长,可单侧多发或双侧多发,肿瘤周围常可见卫星灶及贴边血管征,而基底细胞瘤多单发CT扫描具有“三多”特点:多发性(一侧或两侧腮腺多发肿物),多质性(囊实病灶并存),多发生于腮腺尾部少部分可有囊变,囊变率低于基底细胞瘤,而以实性居多腮腺浅叶后下象限好发,增强后呈明显强化,强化幅度与基底细胞瘤类似,延迟强化迅速减退,呈“速升速降”的强化特征,而少部分基底细胞瘤可见延迟强化双侧腮腺腺淋巴瘤黏液表皮样癌:腮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密度不均的不规则肿物,中央区低密度坏死区,边缘不整、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包埋或破坏邻近血管,致邻近结构破坏、肿胀,肿物多累及腮腺深、浅叶有面神经症状或邻近肿大淋巴结右侧腮腺黏液表皮样癌万用卡BestWishForYouBestWishForYouBestWishForYouBestWishForYouBestWishForYouBestWishForYouBestWishForYouBestWishForYouBestWishForYouBestWishForYou谢谢
本文标题:腮腺基底细胞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4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