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存在自我幻想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存在自我幻想网友周健在看了《“中国制造的发展战略已失去指导意义》的文章后,觉得有些东西想与探讨:第一个问题是:产业链环节的价值所在周健:我认为,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形成产业化的产品,都有一个产业链条,每个环节都有其特点和价值所在。缺少其中一个环节,产品就无法出来。我们不能否认某个环节的价值所在。在具体某个分工环节上的企业,他必须按照他所处的产业位置来定义自己的企业使命和经营目标,配置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并努力争取在这个环节上取得最大的成本优势和市场占有率。我认为分工专业化是一个产业走向成熟的表现和必然要求。所以,制造环节并非没有价值,并非不值得去做。存在就有价值。罗:任何一个强国并非生而强大,而是成长为强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都是如此,对中国来讲也是如此,你的观点是静态的,与古典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一致的,我的观点不是否认产业链条中落后环节的价值,而是想向上攀爬这条链子。分工是产业走向成熟的表现是没有错的,从产业链的本体上讲是对的,也是应该的,但是每一个国家在产业链条上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存在链条上的位置竞争,因此我们的任务是抢夺每个链条上对整个产业有控制力的位置,而不是只对位置表示认可,对产业的成熟表示认可。微软与英特尔控制的是知识,那么我们在这个产业中扮演的角色就是替人家分销,这种产业的成熟对中国来说是很悲凉的,难道我们在这样的产业中拥有成本优势与占有率就行了吗?如果你不控制知识,所谓的成本与占有率都是假的东西。在软件与芯片行业中除了知识之外好象没有什么可以供主导企业之外的企业去控制。第二个问题是:产业链环节的生命发展周健:任何一个产业在不断发展中,就象人一样,从孕育到老死,经历了一连串复杂的经历。在产业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中,企业也在不断发展。一是企业在产业链条中的定位不断变化,二是企业定位在具体某个环节上的不断发展。从这个角度讲,制造业不能一概被贬,在不同的产业生命周期上,其价值完全不同。只有落实到具体某个产业,具体分析该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分析具体某个企业在这样的产业和产业环境下的定位,我们才有理由和资格去讲制造业的是和非,优和劣。罗:我从来没有否定过制造业,而是落后的制造业发展观与落后的制造业在否定我的观点。我的观点不是放弃处在全球落后环节的制造业而是怎样去获取制造业未来的竞争优势与主导权。任何产业都是处在发展与循环中的,对一个国家来说它的产业竞争力体现在对不同制造业的控制上,而不是被控制上,我的观点是通过新的战略去增强中国产业的控制力,而单纯去分析产业循环的发展观没有任何意义,这样的观点只是把产业当成了景观,仅仅观赏而已,产业是增强国家力量的工具不是被用来分析的工具。第三个问题是:产业环节的价值评判周健: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在具体的产业,针对其中的某个产业环节,评价其价值大小要分两个角度。一是产业客观角度,二是企业主观角度。产业客观角度评价:一是该环节产出值在整个产业链产出值中的比重。二是,投入产出值,纯粹的经济效益指标。企业主观角度评价,这涉及到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思路问题。尤其对于横跨多个链条的企业来说,也许某些环节就是不挣钱也很重要,因为他会为相关的某个重要环节提供支持,使其赢利更多或者降低风险。这是一种设计。也就是产业链条整合效应。我们不能单看某个环节的结果,必须看整体效应。尤其是对那些大型企业集团,那些知名大企业。而这一点,若非深入企业经营内部,往往很难清晰了解某个环节的实际价值。旁观者未必清。所以,我们不能妄加评论制造的价值高低。罗:这个观点非常有趣,如果你细致地研究一辆拖拉机的功能设计,你就会发现它的设计是多么的科学合理,简直是没有可挑剔之处,但是这个市场如果比较的是速度,飞机就变得最为重要,你对拖拉机的赞美实际上就是在赞美落后的速度看起来是多么的棒一样。当你分析中国的很多产业的时候,你感觉是多么的合理和有竞争力,但是这种合理是拖拉机自己的合理或者是拖拉机与拖拉机比较的合理,而控制我们产业的外资的强竞争力环节被排除在外,这样的分析是没有意义的。拿中国的彩电产业来分析的话,你会感觉我们的制造业的竞争是多么优美多么具有战术性,但是真正主导这个产业的是面板的制造技术,所以,你的观点具有极大的局限性。我的观点是中国怎样才能制造出自己的飞机,而不是制造更多的拖拉机并且把它的价格制造的越来越低。第四个问题是:现实生存与未来发展周健:其实,做企业的人都知道方向,战略讲了很多,回到现实中来,还是要先生存下来。必须现在目前所处的位置上干好,才有晋升的可能。就我的观察,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依然是支柱产业,整个中国仍然是制造业国家。中国拥有巨大的劳动力市场,我们必须有庞大的制造业来维持就业率,否则中国的政治稳定会出现问题。所以,在国际产业链条中,我们必须有一大批产业要保持和停留在制造阶段。有些产业,会主动或者被动地向效益更高的环节转移。这是生存本能的驱动,它比行政命令,或者学者说教要强烈得多,要迅速得多。罗:战略从来都是在现实中的,而不是停留在文本状态的,战略在全球的状态只有两种:正确的战略使用与错误的战略使用而根本没有书本上的战略与现实的战略之分。我们现在很多产业的现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实只要时间足够的长,你就会发现,企业在目前的位置即使干好在未来也是活不下去,因为活下去靠的还是对产业的控制力而不是被控制力,你现在看到的我们的产业现状是种虚肿的现状,国别间的产业竞争不存在相互之间的谦让,生存机会的获得是抢来的,不是等来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产业没有控制产业的能力,巨大的产业规模其实是个包袱,历史的证明都已经成为公理了,产业的温布尔登化与拉美化早就是篇老文章了,我们的讨论到此为止,我希望以此文为证据来等待我们产业的变化。此外,我想提醒的是学者并不等于说教,说教只是真正的说教者制造的作品。第五个问题是:制造与创造的融合发展周健:我认识是,当一个产业成熟以后,就将走向产业环节的融合,一体化。这时候很多处于分工环节的企业将被淘汰,剩下一些整合产业链条发展的企业。就象我所处的通讯电子产品行业,我很难去判断制造与创造的区别。因为这中间有很多过度层面存在。制造环节也很重要,一些新的制造工艺往往也能创造很好的市场价值。制造和创造是能够结合在一起的,CKD、SKD、OEM、ODM、EMS等等制造方式其实涵盖了很多创造东西。所以,我们要区分对待。罗:任何结果都是想要这个结果的人自己制造的,产业的繁荣与竞争力的增强也是如此。产业永远不会自己走向成熟与一体化,因为在国际化的竞争中拥有知识控制权的国家的产业在主导产业的成熟与非成熟,一国的产业如果不是主导型的就肯定属于被主导型的,非主导型的产业的命运一直是个未知数。
本文标题: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存在自我幻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7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