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风险分析第一节风险分析概述一、风险分析的含义: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风险衡量基础上对风险及其损失的总体分析方法。风险分析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风险分析科学与否直接影响风险管理效果的好坏。但是,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风险分析具有相当的难度。本书将从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两个部分来讨论风险分析。风险分析不仅仅是指风险识别或风险衡量,它是一项包含了风险管理这两方面在内的更为复杂的任务。下图简单描述了风险分析的各个阶段:风险分析1234原因风险后果二、风险分析的划分:风险分析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风险和人的行为、风险分析方法、统计分析。这种划分只是便于描述风险分析的所有内容。而不一定有助于实务操作。(一)风险和人的行为风险分析的第一大领域研究的是与风险相关的人的行为特点、了解他人如何认识风险及面临风险时如何采取行动,对于进行风险分析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人们是如何应对风险的,我们也许就能以不同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建议。(二)风险分析的方法当风险经理开始进行风险分析时,他不可能脱离技术的帮助。一种技术方法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事实上一种方法也不可能适合于所有类型的行业。风险经理需要一系列方法,其中包括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这些方法通常用于解决实务中的问题,并在实务中得到了全面推广。具体包括观场调查法、列表检查法、组织结构图法、流程图法。危险因素及可行性研究法、事故树法、危险因素指数法。(三)统计分折毫无疑问,在这一部分中数字的运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现在便宜的台式电脑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许多计算问题,而这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术。风险管理所需要的数据应该不难获得,关键问题在于一个现代的风险经理应当懂得如何运用统计分析。风险分析的三部分不应被看做是彼此孤立的组成部分,对它们进行划分只是便于学习理解。在实务中,三者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三、风险分析的成本研究风险分析的成本并且合理地安排成本是十分重要的。风险分析的收益在于通过风险分析能够发现那些尚未被识别的风险,并有助于敦促人们采取控制措施以减少损失,最终降低损失成本。但风险分析的收益并不能立竿见影。甚至于在短期至中期内都难以见效。结果就是风险经理很难确定在什么时侯风险分析不再产生收益,而这个时候,在风险分析上每多花费一元钱实际就意味着是在浪费。如图所示,随着风险分析成本的增加,风险分析的收益也由正值变为了负值。风险经理必需时刻记住这幅图,以确保风险分析始终在合理的财务范围内进行。风险分析成本负收益正收益第二节风险和人的行为一、对待风险的态度和行为态度:风险偏好者和风险回避者行为:一家企业应该认识到员工在通常情况下对待风险的态度,并运用这些信息安排适合个人的具体工作。二、衡量对待风险的态度(一)“标准赌博”衡量法:它从经济上衡量对待风险的态度。例如:一个结果只可能为A或B的赌博,A、B发生的概率分别为P,1-PZBA或者选定一个数(二)技术衡量法:并不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衡量。它们更注重研究个人是如何认识风险的。标准赌博衡量法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是有限的,而技术衡量法对于风险管理就有更多的实践指导意义。许多技术都是通过考察个人对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判断,来研究个人对风险的态度。1.技术1(通过事故发生的实际数目与估计值来反映对风险的认识)2.技术2(可以为安全工作或事故防范工作提供目标)第二种衡量技术更加简化了,它只要求每个人根据各种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对风险进行排序。而不需要对具体数值进行估侧。第三节风险识别一、风险识别的概念风险识别就是风险主体逐渐认识到自身存在哪些方面风险的过程。风险识别技术实际上就是收集有关损失原因、危险因素及其损失暴露等方面信息的技术。风险识别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存在哪些风险,哪些风险应予以考虑,引起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风险所引起的后果及严重程度如何,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哪些等。1.风险识别是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程序之一2.风险识别是一项复杂的工作3.风险识别是一项系统性、连续性、制度性的工作•二、风险识别的主要工作•1、全面分析经济单位的人员构成、资产分布以及业务活动•2、分析人、物和业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判断损失发生的可能性•3、分析经济单位所面临的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及其形态,如人身伤亡、财产损失、财务危机、营业中断和民事责任等。•风险识别过程包括以下两个环节:•1、感知风险•了解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认识风险及其致损事故的环节就是感知风险。•2、分析风险•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种因素,研究各种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环节成为分析风险。•三、风险识别的内容•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一阶段,要回答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有哪些风险?•2、风险因素有哪些?•3、导致风险事故的主要原因和条件是什么?•4、风险事故所致后果如何?•5、识别风险的方法有哪些?•6、如何增强识别风险的能力?第四节风险识别的方法一、风险因素分析法1、风险因素分析法概述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风险评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比如,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固有风险的一个风险源,该风险源转化为风险的条件是外部环境恶化,如市场竞争剧烈、有效需求不足或产品生产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等。如果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坏,企业发生舞弊、欺诈行为,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性就加大,固有风险也相应增大。目前,应用风险因素分析法评价固有风险的通常作法是,审计人员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之后,如果各项因素都比较好,出错的可能性比较小时,认定固有风险的水平在50%左右为宜;反之,如果有迹象表明有可能存在重大差错,那么审计人员应直接将固有风险水平定为100%。2、风险因素分析法的关键•风险因素分析法的关键之一,在于对各个因素风险程度的估计。各个因素风险程度通常可以采用描述法,即以“高、中、低”或“好、较好、中等、较差、差”等标准来描述。但由于所分级别一般都比较有限,这种描述估计结果的方法往往过于粗略,只能大体反映各因素的风险程度,也不便于审计人员考察其对最终固有风险的影响。另外一种常用方法就是打分法,即将各因素的具体情况与标准水平做一比较,然后根据其差异情况用绝对分值来表述要素的风险程度。与描述法相比,打分法能够较详细地反映各要素的风险程度,也有利于审计人员考察其对最终固有风险的影响。•风险因素分析法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估计各个因素风险程度对最终固有风险的影响程度。由于与固有风险的敏感关系不同,不同的因素对最终固有风险的影响是不同的。在评价固有风险时,这种影响差别是通过给不同的因素设置不同的权数来区分的。而这些权数一般采用经验值设置或根据专家意见确定。3、风险因素分析法的运用事实上,审计人员想对固有风险各因素进行准确分析存在一定的困难,即使是定量分析也存在很大的主观性。这是因为,固有风险因素的风险概率的确定完全是主观的,是凭据审计人员的主观经验予以确定的。也就是说,是在对影响固有风险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一个非常主观的概率。用这个主观性的概率表述固有风险因素的客观状况及趋势,并使之成为固有风险评估系统的信息接入口,必然使固有风险的评估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对审计风险要素的分析计量就是对审计判断的定量化,这是一种主观的行为。•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通过局部改进该评估系统来减少其中的人为因素,增强其客观性。比如说采用打分法就比普通的分等级评价更能详细地反映各固有风险影响要素的风险程度。在确定各个因素风险程度对最终固有风险的影响程度的权数时,也可以采用数学上的判断矩阵来计算,以增加其准确性。•对评估系统进行改进的思想前提是这样的:由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对于简单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的准确性要比对复杂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的准确性更高,所以对评估系统的判断事项的划分越细越有利于人们对该判断的准确计量。判断矩阵将各个风险因素对最终固有风险影响程度的判断,变换为各因素间的两两比较,然后通过数学计算对各因素进行排序,从而确定各个风险因素对最终固有风险影响程度的不同。这样,可使多因素的比较变成了两个因素的比较,更便于操作,判断结果也能更加准确。4、风险因素分析的案例分析(一)社会医疗保险风险因素分析(一)社会医疗保险的风险因素•根据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和适用性原则,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在做了充分问卷调查与征求总结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社会医疗保险的风险因素,主要由道德风险、基金筹集风险、人口老龄化风险、疾病风险以及医疗需求风险等五个因素组成。这些影响因素所构筑的体系具有全面性、严密性和体系性的特征,依据是我们曾针对性地进行了三轮相关问卷调查,在初期构建的基础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整合与论证,运用规范研究方法最后得出下文的指标体系,因而其具有相当的信度与效度。现就三层五大类15项指标体系分述如下:1.疾病风险疾病风险是指参保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发生的概率对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压力,是一种纯粹性质的基本风险。一方面,某些急慢性传染病和某些地区的地方病虽然有所控制和下降,但未根本解决,某些传染病在局部地区仍有爆发流行。另一方面,我国的疾病谱已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类型,再加上心理行为、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也日益成为严重威胁城乡居民健康的危险因素。我国人口众多,传染病、流行病的危害极大,2002年我国发生“非典”已经在这方面敲响了警钟。我国现在正处于艾滋病(AIDS)的高速增长期,对医疗费用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除此之外,鼠疫、霍乱两种甲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不容忽视;性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部分乙类传染病防治形势严峻;血吸虫病等地方病防治面临新的挑战;一些新发传染病的威胁日益增加;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就会迅速蔓延到整个地区,危及人群和社会。因而疾病风险更具有群体性和社会性。这些疾病发生的医疗费用基本上都是医疗保险保障的范畴,如果大面积的发生,医疗保险基金会造成崩溃的局面。•2.道德风险•医疗保险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道德风险问题尤其突出。在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则是指由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提供,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利用信息优势所采取的导致社会医疗保险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机会主义行为。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出于经济利益而采取诸如诱导需求、借医发财等机会主义行为;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方来说,由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提供,减少了个人躲避和防范风险的动力,增加了个人过度利用医疗服务的动机和激励机制,这时就产生了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①医疗服务机构的道德风险。②参保人的道德风险。③医疗服务提供方和需求方合谋所产生的道德风险。表现为:人情处方,大肆泛滥;自费变公,瞒天过海等。3.人口老龄化风险所谓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人口老龄化风险是指由于参保人员结构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导致社会医疗基金支出面临的风险。老年人患病概率大,是最需要得到医疗服务的群体。由于老年人退休后不缴纳医疗保险金,而享受医疗保险的概率和标准远远高于年轻人,对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带来很大冲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结构性增长比例失衡。②老年群体医药费用支出系数严重倒挂。4.医疗需求的风险一般情况下,医疗保险需求与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医疗保险需求随着增加,当人们的收入减少时,对医疗保险的需求也相应减少。个人收入的变化会引起人们的消费结构变化。另外,不同效益类型的单位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层次也不同。亏损单位由于经济状况不佳,除基本生活开支外,其可支配收入很少,无力支付更多的医疗消费。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都面临企业负担过重和经济效益不好等困难,部分经济效益不佳、负担较重的国有企业可能会面临无力缴费的困境。企业效益好坏直接影响医疗保险的缴费和医疗消费,增加了医疗保险风险。很多人对医疗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单位从自身利益考虑出现逆向选择,即高危人群比例较
本文标题:第三章风险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3701 .html